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093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注塑模具,上模下模形成本体部和凸起部;下模设气腔和顶出通道,二者连通处为第一台阶;顶出通道内设模具杆,其侧面设第一挡板,其与第一台阶间设第一弹性复位件;模具杆内设第一通槽,其内壁设第二挡板;第一通槽内设第一顶出杆,其包括上段、中段和下段,下段伸出下模下方;中段穿过第二挡板,外侧设第二弹性复位件,其位于第二挡板与下段间;下模内设第二通槽,内设第二顶出杆,其下端伸出下模下方;第二通槽侧壁设复位槽,第二顶出杆侧壁设第三挡板,其位于复位槽下端,其与复位槽上端间设第三弹性复位件;下模下方设顶板和座板,二者间设第四弹性复位件;上模设压杆并抵靠在顶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产生熔接线,易于脱模。

Injection mould

The utility model proposes an injection mould, in which the upper and lower dies form the body part and the convex part; the lower dies are provided with air chamber and ejection passage, the connecting part of which is the first step; the ejection passage is provided with a die rod, with a first baffle on its side and a first elastic reset piece between the first step; the die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groove and a second baffle on its inner wall; and the first through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jection rod. It consists of upper, middle and lower sections, and the lower section extends below the lower die; the middle section passes through the second baffle, and the outer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elastic reset piece, which is located between the second baffle and the lower section; the lower di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groove and a second ejector rod, whose lower end extends below the lower die; the second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reset groove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second ejector rod and a third baffle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second ejector rod,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reset Gro A third elastic rese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end of the slot, a top plate and a seat plate are arranged below the lower die, and a fourth elastic rese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and a pressure ba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die and is propped against the top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avoids producing fusion wiring and is easy to de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
,具体是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在对产品的外观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产品外观面不允许存在明显的熔接线,但是在实际生产带孔、柱等特征的产品时,料流经过此类特征时在平面上分流,分流后再次融合时,融合部位会产生明显的痕迹,即熔接线,影响产品外观品质。另外,对于具有柱状、凹槽等特征的产品在开模时,不易脱模,容易造成产品损伤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注塑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易出现熔接线及不易脱模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型腔具有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上方具有凸起部;在所述凸起部下方的所述下模内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气腔,所述气腔的上方连通有顶出通道,所述顶出通道的上方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气腔与所述顶出通道连通处形成相对于所述气腔的内壁向内侧缩进的第一台阶;所述顶出通道内穿设有模具杆,所述模具杆的顶面位于所述型腔的底面处并与所述型腔的底面形成连续面;所述模具杆的下端抵靠在所述气腔的底面上;所述模具杆的侧面设置有一圈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气腔内,所述第一挡板的外侧面与所述气腔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台阶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气腔的底部经气道与外部供气设备连通;所述模具杆的内部具有竖直方向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第二挡板;所述第一通槽内穿设有第一顶出杆,所述第一顶出杆由上至下依次为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上段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上方,所述上段的顶面位于所述模具杆的顶面处并与所述模具杆的顶面形成连续面;所述下段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下方,所述下段的下端延伸出所述下模的下方;所述中段穿过所述第二挡板;所述中段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位于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下段之间;所述下模内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穿设有第二顶出杆,所述第二顶出杆的顶面位于所述型腔的底面处并与所述型腔的底面形成连续面,所述第二顶出杆的下端延伸出所述下模的下方;所述第二通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圈向外侧的下模内凹陷的复位槽,所述第二顶出杆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位于所述复位槽的下端,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复位槽的上端之间设置第三弹性复位件;所述下模的下方设置顶板,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座板,所述下模由支杆固定在所述座板上;所述顶板与所述座板之间设置第四弹性复位件;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下端抵靠在所述顶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阶处设置有向下凸出的限位柱。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支杆穿过所述导向孔。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方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卡槽,所述压杆的下端容置于所述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第二弹性复位件、第三弹性复位件和第四弹性复位件为弹簧。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位于所述下模内,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上模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型腔内注塑材料之后,在材料未凝固之前,模具杆带动第一顶出杆向上顶起,将凸起部和凸起部下方的本体部的材料向外挤压,在凸起部形成凹槽;材料凝固之后,开模后,顶板向上顶起,将第一顶出杆和第二顶出杆向上顶起,进而将注塑件顶起,实现脱模;本技术采用二次成型,避免了产品中熔接线的产生,提高产品品质;设置第一顶出杆和第二顶出杆,对注塑件的不同位置同时进行顶起,提高脱模成功率,避免在凸起部产生损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顶出杆的中段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模;2、下模;3、本体部;4、凸起部;5、气腔;6、顶出通道;7、第一台阶;8、模具杆;9、第一挡板;10、第一弹性复位件;11、气道;12、第一通槽;13、第二挡板;14、第一顶出杆;15、第二弹性复位件;16、第二通槽;17、第二顶出杆;18、复位槽;19、第三挡板;20、第三弹性复位件;21、顶板;22、座板;23、支杆;24、第四弹性复位件;25、压杆;26、限位柱;27、导向孔;28、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型腔具有本体部3,所述本体部3的上方具有凸起部4。在所述凸起部4下方的所述下模2内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气腔5,所述气腔5的上方连通有顶出通道6,所述顶出通道6的上方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气腔5与所述顶出通道6连通处形成相对于所述气腔5的内壁向内侧缩进的第一台阶7。所述顶出通道6内穿设有模具杆8,所述模具杆8的顶面位于所述型腔的底面处并与所述型腔的底面形成连续面;所述模具杆8的下端抵靠在所述气腔5的底面上;所述模具杆8的侧面设置有一圈第一挡板9,所述第一挡板9位于所述气腔5内,所述第一挡板9的外侧面与所述气腔5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挡板9与所述第一台阶7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复位件10;所述气腔5的底部经气道11与外部供气设备(图中未示出)连通,这里的气道11设置在下模2内部,外部供气设备可控制向气腔5内注入气体或排出气体。所述模具杆8的内部具有竖直方向的第一通槽12,所述第一通槽12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第二挡板13;所述第一通槽12内穿设有第一顶出杆14,所述第一顶出杆14由上至下依次为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上段位于所述第二挡板13的上方,所述上段的顶面位于所述模具杆8的顶面处并与所述模具杆8的顶面形成连续面;所述下段位于所述第二挡板13的下方,所述下段的下端延伸出所述下模2的下方;所述中段穿过所述第二挡板13;所述中段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15,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15位于所述第二挡板13与所述下段之间。所述下模2内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二通槽16,所述第二通槽16内穿设有第二顶出杆17,所述第二顶出杆17的顶面位于所述型腔的底面处并与所述型腔的底面形成连续面,所述第二顶出杆17的下端延伸出所述下模2的下方;所述第二通槽16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圈向外侧的下模2内凹陷的复位槽18,所述第二顶出杆17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第三挡板19,所述第三挡板19位于所述复位槽18的下端,所述第三挡板19与所述复位槽18的上端之间设置第三弹性复位件20。所述下模2的下方设置顶板21,所述顶板21的下方设置座板22,所述下模2由支杆23固定在所述座板22上;所述顶板21与所述座板22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型腔具有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上方具有凸起部;在所述凸起部下方的所述下模内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气腔,所述气腔的上方连通有顶出通道,所述顶出通道的上方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气腔与所述顶出通道连通处形成相对于所述气腔的内壁向内侧缩进的第一台阶;所述顶出通道内穿设有模具杆,所述模具杆的顶面位于所述型腔的底面处并与所述型腔的底面形成连续面;所述模具杆的下端抵靠在所述气腔的底面上;所述模具杆的侧面设置有一圈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气腔内,所述第一挡板的外侧面与所述气腔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台阶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气腔的底部经气道与外部供气设备连通;所述模具杆的内部具有竖直方向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第二挡板;所述第一通槽内穿设有第一顶出杆,所述第一顶出杆由上至下依次为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上段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上方,所述上段的顶面位于所述模具杆的顶面处并与所述模具杆的顶面形成连续面;所述下段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下方,所述下段的下端延伸出所述下模的下方;所述中段穿过所述第二挡板;所述中段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位于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下段之间;所述下模内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穿设有第二顶出杆,所述第二顶出杆的顶面位于所述型腔的底面处并与所述型腔的底面形成连续面,所述第二顶出杆的下端延伸出所述下模的下方;所述第二通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圈向外侧的下模内凹陷的复位槽,所述第二顶出杆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位于所述复位槽的下端,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复位槽的上端之间设置第三弹性复位件;所述下模的下方设置顶板,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座板,所述下模由支杆固定在所述座板上;所述顶板与所述座板之间设置第四弹性复位件;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下端抵靠在所述顶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型腔具有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上方具有凸起部;在所述凸起部下方的所述下模内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气腔,所述气腔的上方连通有顶出通道,所述顶出通道的上方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气腔与所述顶出通道连通处形成相对于所述气腔的内壁向内侧缩进的第一台阶;所述顶出通道内穿设有模具杆,所述模具杆的顶面位于所述型腔的底面处并与所述型腔的底面形成连续面;所述模具杆的下端抵靠在所述气腔的底面上;所述模具杆的侧面设置有一圈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气腔内,所述第一挡板的外侧面与所述气腔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台阶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气腔的底部经气道与外部供气设备连通;所述模具杆的内部具有竖直方向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第二挡板;所述第一通槽内穿设有第一顶出杆,所述第一顶出杆由上至下依次为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上段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上方,所述上段的顶面位于所述模具杆的顶面处并与所述模具杆的顶面形成连续面;所述下段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下方,所述下段的下端延伸出所述下模的下方;所述中段穿过所述第二挡板;所述中段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位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先年才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元一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