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腔多功能间歇管饲喂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0154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腔多功能间歇管饲喂养管,包括喂养管主体,所述喂养管主体前端开设有喂养管主孔,所述喂养管主体后端连接有管头,且所述管头连接有球囊注水管和营养液输入管;所述喂养管主体包括球囊注水腔和营养物质注入腔,所述喂养管主体上设有与球囊注水腔连通的球囊,所述球囊注水腔还与所述球囊注水管连通。有益效果在于:将球囊的结构与喂养管的结构结合,利用所述球囊扩张能够改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所述营养管主体在导丝的作用下能够间歇性的营养管饲,保证消化道的正常生理结构,不会对皮肤黏膜造成压迫,无皮肤黏膜溃疡发生的可能,并能够避免长期置管所致额呃逆的症状;操作方便、简单、安全。

A two-chamber multifunctional intermittent feeding tub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wo-chamber multi-functional intermittent tube feeding tube, which comprises a feeding tube main body, the front end of the feeding tub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tube main hole, the rear end of the feeding tube main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pipe head, and the pipe head is connected with a balloon water injection pipe and a nutrient liquid input pipe; the feeding tube main body comprises a balloon water injection cavity and a nutrient injection cavity, and the feeding tube main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balloon water injection pipe. A balloon connected with the balloon water injection cavity is provided, and the balloon water injection cavity is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balloon water injection pip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are as follows: combin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balloon with the structure of the feeding tube, using the balloon expansion can improv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and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patients. The main body of the nutrient tub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guide wire can intermittently feed the nutrient tube, ensuring the normal physi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digestive tract, not causing pressure on the skin and mucosa, and avoiding the possibility of skin and mucosal ulcer. Free from the symptoms of forehead hiccup caused by long-term catheterization; easy to operate, simple and sa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腔多功能间歇管饲喂养管
本技术涉及喂养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腔多功能间歇管饲喂养管。
技术介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47%,其中约20%的脑卒中患者因环咽肌失弛缓症导致严重的吞咽功能障碍。研究证实,吞咽障碍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病人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及脱水的风险,而且还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日,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目前在疾病的康复期采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吞咽障碍,已取得一定的疗效。球囊扩张的开展配合间歇管饲对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也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国内目前采用导尿管进行球囊扩张,使用胃管进行间歇管饲,尚没有一个具有以上综合功能的工具进行康复训练及营养供给。因此,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在吞咽功能康复的过程设计一款多功能间歇管饲喂养管更利于临床工作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两腔多功能间歇管饲喂养管,采用球囊扩张使喂养管进行间歇管饲,既可以改善吞咽功能,又能够为患者供给营养物质,使用方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两腔多功能间歇管饲喂养管,包括喂养管主体,所述喂养管主体前端开设有喂养管主孔,所述喂养管主体后端连接有管头,且所述管头连接有球囊注水管和营养液输入管;所述喂养管主体包括球囊注水腔和营养物质注入腔,所述喂养管主体上设有与球囊注水腔连通的球囊,所述球囊注水腔还与所述球囊注水管连通,所述营养物质注入腔与所述营养液输入管连通;所述喂养管主体内设有活动的导丝。进一步地,所述喂养管主孔的两侧且在所述喂养管主体的壁上开设有对称的辅助喂养孔。进一步地,所述球囊注水管内设有防回流内芯。进一步地,所述防回流内芯包括弹性薄片,所述弹性薄片上开设有线口。进一步地,所述营养液输入管上设有管口,且所述营养液输入管分叉连接有管帽,所述管帽与所述管口配合密封。进一步地,所述管帽为胶塞。进一步地,所述管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喂养管主体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管头后端连接有管颈,且所述管颈的直径小于所述管头的直径,所述导丝延到所述管颈外侧连接有导丝手柄。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利用注射器连接球囊注水管,向内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经过球囊注水腔输入到球囊,使球囊充盈膨胀,可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同时,所述营养液输入管向喂养管主体内输入营养物质,利用所述导丝将营养物质导入指定位置,间歇性为病人供给营养物质。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球囊的结构与喂养管的结构结合,利用所述球囊扩张能够改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所述营养管主体在导丝的作用下能够间歇性的营养管饲,保证消化道的正常生理结构,不会对皮肤黏膜造成压迫,无皮肤黏膜溃疡发生的可能,并能够避免长期置管所致额呃逆的症状;操作方便、简单、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内部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正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防回流内芯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喂养管主体;101、球囊注水腔;102、营养物质注入腔;2、导丝;3、辅助喂养孔;4、喂养管主孔;5、球囊;6、管头;7、管颈;8、球囊注水管;9、防回流内芯;901、弹性薄片;902、线口;10、管口;11、营养液输入管;12、管帽;13.导丝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腔多功能间歇管饲喂养管,包括喂养管主体1,所述喂养管主体1前端开设有喂养管主孔4,所述喂养管主体1后端连接有管头6,且所述管头6连接有球囊注水管8和营养液输入管11,所述球囊注水管8用于为球囊5注入生理盐水,所述营养液输入管11能够为营养物质注入腔102注入营养物质,为病人提供营养物质;所述喂养管主体1包括球囊注水腔101和营养物质注入腔102,所述喂养管主体1上设有与球囊注水腔101连通的球囊5,所述球囊注水腔101还与所述球囊注水管8连通,所述营养物质注入腔102与所述营养液输入管11连通;所述喂养管主体1内设有活动的导丝2,所述导丝2能够将营养物质导入到病人的胃部。为辅助营养物质进入病人的胃部,所述喂养管主孔4的两侧且在所述喂养管主体1的壁上开设有对称的辅助喂养孔3。为避免注入的生理盐水回流,所述球囊注水管8内设有防回流内芯9。所述防回流内芯9包括弹性薄片901,所述弹性薄片901上开设有线口902,注射器注射生理盐水时,所述弹性薄片901弹开,生理盐水可进入,脱离注射器后,弹性薄片901回弹,可防止生理盐水漏出。为封闭喂养管,所述营养液输入管11上设有管口10,且所述营养液输入管11分叉连接有管帽12,所述管帽12与所述管口10配合密封;所述管帽12为胶塞,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该胶塞扣在所述管口10上。为便于营养物质的进入,所述管头6的直径大于所述喂养管主体1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喂养管主体1长度为450mm-500mm,直径为2mm-5mm。为方便抽动导丝2,所述管头6后端连接有管颈7,且所述管颈7的直径小于所述管头6的直径,所述导丝2延到所述管颈7外侧连接有导丝2手柄。优选的,所述球囊5注入生理盐水的量为10mm-15mm,球囊5距离喂养管主体1前端30mm。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利用注射器连接球囊注水管8,向内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经过球囊注水腔101输入到球囊5,使球囊5充盈膨胀,可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同时,所述营养液输入管11向喂养管主体1内输入营养物质,利用所述导丝2将营养物质导入指定位置,间歇性为病人供给营养物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腔多功能间歇管饲喂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喂养管主体,所述喂养管主体前端开设有喂养管主孔,所述喂养管主体后端连接有管头,且所述管头连接有球囊注水管和营养液输入管;所述喂养管主体包括球囊注水腔和营养物质注入腔,所述喂养管主体上设有与球囊注水腔连通的球囊,所述球囊注水腔还与所述球囊注水管连通,所述营养物质注入腔与所述营养液输入管连通;所述喂养管主体内设有活动的导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腔多功能间歇管饲喂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喂养管主体,所述喂养管主体前端开设有喂养管主孔,所述喂养管主体后端连接有管头,且所述管头连接有球囊注水管和营养液输入管;所述喂养管主体包括球囊注水腔和营养物质注入腔,所述喂养管主体上设有与球囊注水腔连通的球囊,所述球囊注水腔还与所述球囊注水管连通,所述营养物质注入腔与所述营养液输入管连通;所述喂养管主体内设有活动的导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两腔多功能间歇管饲喂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养管主孔的两侧且在所述喂养管主体的壁上开设有对称的辅助喂养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两腔多功能间歇管饲喂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注水管内设有防回流内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两腔多功能间歇管饲喂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岩姜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