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和香蒲生态种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97923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泥鳅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泥鳅和香蒲生态种养方法,本包括池塘选取、淤泥处理、移植香蒲、投放鳅苗和种养管理五个步骤,采用泥鳅和香蒲共生的养殖模式,达到互补效应,进而促进香蒲和泥鳅的生长发育,提高了香蒲和泥鳅的产量,降低养殖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An ecological breeding method of loach and catt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鳅和香蒲生态种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泥鳅养殖
,尤其是一种泥鳅和香蒲生态种养方法。
技术介绍
泥鳅喜阴怕阳,是底层温水性鱼类,其肉质清淡细嫩,是低脂肪、高蛋白的水产品,具有“水中人参”之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在炎热的夏季,当水温上升到30℃以上时,泥鳅的食欲将明显下降,进而影响到泥鳅的正常生长,降低了泥鳅的产量和品质。香蒲为挺水植物,别名蒲黄和蒲草,具有地上假茎和地下根状茎,香蒲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花粉即蒲黄入药;叶片用于编织、造纸等;幼叶基部和根状茎先端可作蔬食;雌花序可作枕芯和坐垫的填充物,是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之一,另外,本种叶片挺拔,花序粗壮,常用于花卉观赏。目前,泥鳅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泥鳅生长速度慢,饲料利用率低、泥鳅体质较弱,严重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香蒲栽培过程中,对肥料的要求也不低,栽培成本较高,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将泥鳅养殖和香蒲栽培相结合,实现互补效应,降低养殖成本,拓展泥鳅的养殖途径,促进泥鳅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泥鳅和香蒲生态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选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鳅和香蒲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选取:选择面积为2‑4亩,池底淤泥厚度为20‑30cm厚的池塘,池深0.5‑1m;(2)淤泥处理:将池底淤泥捞出,按照1:(0.1‑0.5)的重量比与腐殖土混合均匀,置于阳光下晾晒3‑5d,再回填到池塘,回填的厚度为25‑30cm,其表面再按照每亩20‑25kg量均匀撒入石膏粉,静置5‑8d;(3)移植香蒲:将香蒲苗移植到池底淤泥中,苗根深度为4‑8cm,株行距为(40‑50)×(60‑65)cm;(4)投放鳅苗:待香蒲长至0.8m以上时,向池中投放鳅苗,按照每亩投放0.8‑1万尾;(5)种养管理:香蒲在生长过程中保持水位为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鳅和香蒲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选取:选择面积为2-4亩,池底淤泥厚度为20-30cm厚的池塘,池深0.5-1m;(2)淤泥处理:将池底淤泥捞出,按照1:(0.1-0.5)的重量比与腐殖土混合均匀,置于阳光下晾晒3-5d,再回填到池塘,回填的厚度为25-30cm,其表面再按照每亩20-25kg量均匀撒入石膏粉,静置5-8d;(3)移植香蒲:将香蒲苗移植到池底淤泥中,苗根深度为4-8cm,株行距为(40-50)×(60-65)cm;(4)投放鳅苗:待香蒲长至0.8m以上时,向池中投放鳅苗,按照每亩投放0.8-1万尾;(5)种养管理:香蒲在生长过程中保持水位为香蒲高度的1/4-2/3,每半年追肥一次,按照每亩撒入复合肥5-7kg;定期投放天然饵料,投放量为泥鳅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兰英吴荣珍冯碧凤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市万山区恒利达种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