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fluid heating system comprising: a pressure vessel shell comprising a first inlet; a heat exchanger arranged in the pressure vessel shell comprising a second inlet and a second outlet, wherein the second inlet of the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inlet of the pressure vessel shell; and a heat exchanger arranged at the first inlet of the pressure vessel shell. The exhaust manifold in the pressure vessel shell comprises a third inlet and a third outlet. The third inlet of the exhaust manifold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outlet of the heat exchanger. The third outlet of the exhaust manifold is located outside the pressure vessel shell, and the exhaust manifold penetrates the pressure vessel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高效率流体加热系统排放歧管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7月13日提交的第62,231,662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介绍
(1)
本申请涉及流体加热系统、制造流体加热系统的方法、使用高效率排放歧管的方法以及流体加热方法。(2)相关技术的描述流体加热系统用于为各种商业、工业和家庭应用,例如液体循环锅炉、蒸汽锅炉和热流体锅炉,提供热生产流体。由于希望改进能效、紧凑性、可靠性并且降低成本,所以持续存在对改进的流体加热系统以及改进的流体加热系统制造方法的需求。会导致总体系统热效率降低的热能损失存在于流体加热系统中的各个路径,并且既存在于并有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系统中,也存在于采用包含无管式热交换器的替代性热交换器设计的系统中。对于用于产生用于环境温度调节、热水消耗或商业和工业工艺应用的热流体或蒸汽的热水、蒸汽以及热流体的流体加热系统尤其如此。因此,持续存在对具有改进的热效率的改进的流体加热系统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公开一种具有高效率排放歧管的加热系统。还公开一种制造并有高效率排放歧管的加热系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加热系统,其包括:压力容器壳体,所述压力容器壳体包括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壳体中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入口连接到所述压力容器壳体的所述第一入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壳体中的排放歧管,所述排放歧管包括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其中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三入口连接到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出口,其中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三出口位于所述压力容器壳体的外部,并且其中所述排放歧管穿透所述压力容器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13 US 62/231,6621.一种流体加热系统,其包括:压力容器壳体,所述压力容器壳体包括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壳体中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入口连接到所述压力容器壳体的所述第一入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壳体中的排放歧管,所述排放歧管包括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其中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三入口连接到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出口,其中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三出口位于所述压力容器壳体的外部,并且其中所述排放歧管穿透所述压力容器壳体。2.一种流体加热系统,其包括:压力容器壳体,所述压力容器壳体包括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壳体中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入口连接到所述压力容器壳体的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壳体中的排放歧管,所述排放歧管包括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其中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三入口连接到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出口;以及管道,所述管道将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三出口连接到所述压力容器壳体的外部,并且其中所述管道穿透所述压力容器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中所述压力容器壳体被配置成容纳生产流体,使得所述排放歧管的外表面与所述生产流体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中所述排放歧管包括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壳体内部的第一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壳体外部的第二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压力容器壳体被配置成容纳生产流体,使得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整个外表面与所述生产流体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中所述排放歧管穿透所述压力容器壳体的一个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中所述压力容器壳体的所述侧面与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三入口正交。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中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三出口平行于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三入口。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中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各自包括弯曲部。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中所述排放歧管穿透所述压力容器壳体的一个端部。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中所述压力容器壳体的所述端部与所述压力容器壳体的所述第一入口相对。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中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积大于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积。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中所述排放歧管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排出口。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中所述排放歧管的整个所述第一部分完全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壳体内。14.根据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进一步包括:生产流体,所述生产流体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壳体中并且与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外部接触,以及传热流体,所述传热流体设置在所述排放歧管中,其中所述生产流体和所述传热流体各自独立地包括液体、气体,或其组合。15.根据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中所述生产流体和所述传热流体各自独立地包括水、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到C30烃、空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其组合。16.根据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系统,其中所述生产流体包括液态水、蒸汽、热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历山大·托马斯·弗雷谢特,卡尔·尼古拉斯·尼特,理查德·詹姆斯·斯奈德,托马斯·威廉·泰伊,基思·理查德·瓦尔策,
申请(专利权)人:富尔顿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