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设备和不锈钢板的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942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制设备和一种不锈钢板的轧制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轧制设备包括:多个轧辊组,轧辊组包括至少一对彼此相对的辊,其中,工件位于所述一对彼此相对的辊之间而被输送,并且轧辊组沿工件的输送方向设置;多个轧制油供应装置,轧制油供应装置设置成对应于轧辊组中的每个轧辊组,以用于将轧制油供应至轧辊组;多个冷却装置,多个冷却装置设置成对应于轧辊组中的每个轧辊组,以用于将气体供应至工件和轧辊组;光泽度测量装置,光泽度测量装置布置于在工件行进方向上最靠后布置的轧辊组与用于卷绕工件的卷绕器之间,以测量工件的表面光泽度;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连接至光泽度测量装置和多个冷却装置,以根据由光泽度测量装置测得的表面光泽度来控制由多个冷却装置供应的气体的量。

Rolling equipment and rolling method of stainless steel plat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olling equipment and a rolling method of stainless steel plate. The rolling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roll group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pair of rolls opposite to each other, in which the workpiece is transported between the two pairs of rolls opposite to each other, and the roll group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workpiece transporting; a plurality of rolling oil supply devices are arranged to correspond to each roll group in the roll groups for the purpose of transporting the rolling oil. A plurality of cooling devices are provided to the roll group; a plurality of cooling devices are arranged to correspond to each roll group in the roll group for supplying gas to the workpiece and the roll group; a glossiness measuring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oll group most backwar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workpiece and the winder used for winding the workpiece to measure the surface glossiness of the workpiece; and A control device is connected to a glossiness measuring device and a plurality of cooling devices to control the amount of gas supplied by a plurality of cooling devices according to the surface glossiness measured by the glossiness measu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轧制设备和不锈钢板的轧制方法
本公开涉及轧机和轧制不锈钢板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连续轧制作为一种通过允许使成为轧制工件的工件穿过沿工件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工作辊而一次性将工件轧制成目标厚度的方法,而成为一种提供明显优异生产率的轧制方法。与用于可逆轧制的工作辊相比,用于连续轧制的工作辊具有相对较大的直径,并且轧制油的粘度较高。此外,由于布置在整个轧制线上的轧机的数目是有限的,因此每单位机架(stand)的压下比较高,这可能成为强压的轧制条件。因此,当具有高变形阻力的工件比如不锈钢在强压轧制条件下被高速轧制时,轧辊咬合的温度增大,因此轧制油的粘度降低。因而,轧制油的润滑性能可能会劣化,从而可能出现表面缺陷比如热条纹。热条纹缺陷是在表面由于辊与工件之间的表面粘附而被损坏时出现的缺陷,并且然后转移到工件上。此外,热条纹缺陷是在高强度和强压轧制条件下比如在轧制不锈钢中经常出现的缺陷。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缺陷,使用冷却剂来冷却辊。在这种情况下,在辊被冷却时,轧制油的油膜的粘度增大,同时工件的表面光泽度降低。换句话说,为了防止工件的表面缺陷,必须保持轧制油的适合的粘度。然而,在轧制油的粘度增大时,可能存在工件的表面光泽度降低的问题。在其中表面光泽度非常重要的工件比如不锈钢被轧制的情况下,上述问题可能是更敏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公开的方面为在抑制出现缺陷的同时提高质量。本公开的方面为以恒定质量执行高速轧制,并且提高生产率。技术方案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提供了一种轧机和一种轧制不锈钢板的方法。根据本公开的轧机包括:多个轧辊组,轧辊组包括至少一对彼此相对的辊,其中,工件插置在所述辊之间而被输送,并且轧辊组沿工件的输送方向设置;多个轧制油供应装置,轧制油供应装置设置成对应于轧辊组中的每个轧辊组,以用于将轧制油供应至轧辊组;多个冷却装置,所述多个冷却装置设置成对应于轧辊组中的每个轧辊组,以用于将气体供应至工件和轧辊组;光泽度测量装置,光泽度测量装置布置于在工件移动方向上最靠后布置的轧辊组与用于卷绕工件的卷绕器之间,以测量工件的表面光泽度;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连接至光泽度测量装置和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以根据由光泽度测量装置测得的表面光泽度来控制由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供应的气体的量。光泽度测量装置可以设置为多个光泽度测量装置,所述多个光泽度测量装置设置在位于工件的输送方向上的前轧辊组的出口与后轧辊组的入口之间并实时测量工件的表面光泽度,并且控制装置可以连接至所述多个光泽度测量装置和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以基于由光泽度测量装置测得的表面光泽度与工件的目标表面光泽度之间的误差来控制由光泽度测量装置之前的冷却装置供应的气体的量。光泽度测量装置可以实时测量工件的表面光泽度,并且控制装置可以接收由光泽度测量装置测得的表面光泽度,以产生测量表面光泽度值,并可以基于工件的目标表面光泽度值与所述测量表面光泽度值之间的误差来控制由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供应的气体的供应量。控制装置可以基于工件的目标表面光泽度值与测量表面光泽度值之间的误差产生气体的总供应量、可以将由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供应的气体的总量控制成至少等于气体的总供应量,并且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以供应不同的气体的量。冷却装置可以包括:冷却壳体,冷却壳体设置在轧辊组中的每个轧辊组的入口和出口中;第一供应管和第二供应管,第一供应管和第二供应管连接至气体供应罐并设置在冷却壳体中;第一喷嘴,第一喷嘴设置在第一供应管中并将气体供应至工件;第二喷嘴,第二喷嘴设置在第二供应管中并将气体供应至所述辊之间的供工件穿过的间隙;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二流量控制阀,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二流量控制阀设置在第一供应管和第二供应管中并连接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以执行PI控制,并且可以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二流量控制阀中的至少一者,以在测量表面光泽度值大于目标表面光泽度值时增大第一供应管和第二供应管中的至少一者的流量,并且在测量表面光泽度值小于目标表面光泽度值时减小第一供应管和第二供应管中的至少一者的流量。光泽度测量装置可以包括:测量壳体,测量壳体安装在工件的输送路径上;测量辊,测量辊设置成在测量壳体中移动并处于与工件接触或不接触的状态;发光单元,发光单元设置在测量辊中并允许光入射在工件的表面上;以及光接收单元,光接收单元设置在测量辊中并测量从工件的表面反射的光。存贮在气体供应罐中的气体可以是液化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不锈钢板的轧制方法,该轧制方法通过包括多个轧辊组而允许不锈钢板的表面具有目标表面光泽度值,所述多个轧辊组沿钢板的移动方向设置为彼此相对的一对辊,该轧制方法包括:流体供应以用于将轧制油和冷却用气体供应至轧辊组中的每个轧制辊;表面测量以用于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最靠后布置的轧辊组的出口与钢板的卷绕器的前端之间对钢板的表面光泽度值进行实施测量;以及流量控制,以用于根据在表面测量中测得的测量表面光泽度值与目标表面光泽度值之间的差来控制流体供应中供应的气体的量。在表面测量中,可以在沿钢板的输送方向的前轧辊组的出口与后轧辊组的入口之间对钢板的表面光泽度值进行实时测量,以及在流量控制中,可以根据在表面测量中测得的每个测量表面光泽度值与为轧辊组中的每个轧辊组设定的目标表面光泽度值之间的差来控制供应至轧辊组中的每个轧辊组的气体的量。在流量控制中,当在表面测量中测得的测量表面光泽度值超过目标表面光泽度值的110%或小于该目标表面光泽度值的90%时,改变在流体供应中供应的气体的供应量,该目标表面光泽度值用于在到达测量钢板的表面光泽度的位置紧之前所穿过的轧辊组。在流量控制中,可以通过PI控制来控制气体的供应量,并且在任意时间处气体的供应量(u(t))由下式确定:其中,kp是比例控制增益,ki是积分控制增益,以及e(t)是在任意时间处的测量表面光泽度值与目标表面光泽度值之间的差值。有利效果如上所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在轧制期间,可以抑制出现缺陷,详细地,可以抑制出现表面缺陷。此外,在可以以恒定的质量执行高速轧制的同时,可以提高生产率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轧机的概念图。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轧机的概念图。图3是本公开的冷却装置的概念图。图4是本公开的光泽度测量装置的概念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不锈钢板的轧制方法的概念图。图6图示了目标表面光泽度值与由本公开的光泽度测量装置测量的测量表面光泽度值之间的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帮助理解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在附图中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元件用于相同的元件,并且在各个实施方式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中的相关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扩展附图标记表示。为了阐明本公开的主旨,将省略对本领域中已知的元件和技术的描述,并且将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精神不限于所提出的实施方式,并且可以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建议添加、改变和删除的其他元件,这些其他元件也包括在与本公开的概念相同的概念范围内。在图1中,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轧机1000。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轧机1000可以包括轧辊组100,轧辊组100包括彼此相对的工作辊110并且包括中间辊120和支承辊130,其中,工件10插置在彼此相对的工作辊110之间而被输送。轧辊组100可以设置为沿工件10的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机,包括:多个轧辊组,所述轧辊组包括至少一对彼此相对的辊,其中,工件插置在所述辊之间被输送,并且所述轧辊组沿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设置;多个轧制油供应装置,所述轧制油供应装置设置成对应于所述轧辊组中的每个轧辊组,以用于将轧制油供应至所述轧辊组;多个冷却装置,所述多个冷却装置设置成对应于所述轧辊组中的每个轧辊组,以用于将气体供应至所述工件和所述轧辊组;光泽度测量装置,所述光泽度测量装置布置于在所述工件移动方向上最靠后布置的轧辊组与用于卷绕所述工件的卷绕器之间,以测量所述工件的表面光泽度;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至所述光泽度测量装置和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以根据由所述光泽度测量装置测得的表面光泽度来控制由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供应的气体的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14 KR 10-2016-00893051.一种轧机,包括:多个轧辊组,所述轧辊组包括至少一对彼此相对的辊,其中,工件插置在所述辊之间被输送,并且所述轧辊组沿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设置;多个轧制油供应装置,所述轧制油供应装置设置成对应于所述轧辊组中的每个轧辊组,以用于将轧制油供应至所述轧辊组;多个冷却装置,所述多个冷却装置设置成对应于所述轧辊组中的每个轧辊组,以用于将气体供应至所述工件和所述轧辊组;光泽度测量装置,所述光泽度测量装置布置于在所述工件移动方向上最靠后布置的轧辊组与用于卷绕所述工件的卷绕器之间,以测量所述工件的表面光泽度;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至所述光泽度测量装置和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以根据由所述光泽度测量装置测得的表面光泽度来控制由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供应的气体的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其中,所述光泽度测量装置设置为多个光泽度测量装置,所述多个光泽度测量装置设置在位于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上的前轧辊组的出口与后轧辊组的入口之间并实时测量所述工件的表面光泽度,以及所述控制装置连接至所述多个光泽度测量装置和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以基于由所述光泽度测量装置测得的表面光泽度与所述工件的目标表面光泽度之间的误差来控制由所述光泽度测量装置之前的所述冷却装置供应的气体的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其中,所述光泽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所述工件的表面光泽度,以及所述控制装置接收由所述光泽度测量装置测得的表面光泽度,以产生测量表面光泽度值,并基于所述工件的目标表面光泽度值与所述测量表面光泽度值之间的误差来控制由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供应的气体的供应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机,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工件的目标表面光泽度值与所述测量表面光泽度值之间的误差产生气体的总供应量、将由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供应的气体的总量控制成至少等于所述气体的总供应量,并且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多个冷却装置以供应不同的气体的量。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轧机,其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壳体,所述冷却壳体设置在所述轧辊组中的每个轧辊组的入口和出口中;第一供应管和第二供应管,所述第一供应管和所述第二供应管连接至气体供应罐并设置在所述冷却壳体中;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一供应管中并将气体供应至所述工件;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二供应管中并将气体供应至所述辊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工件穿过所述间隙;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供应管和所述第二供应管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泫硕权英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POSCO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