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压型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96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铆压型连接器,包括帽体、铜箔、设有收纳段和插接段的外壳、嵌套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以及依次嵌套的外导体、绝缘子、内导体、同轴线;所述外导体、绝缘子、内导体、同轴线均收纳于所述内壳中;所述外导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帽体契合于第一筒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铜箔贴装于所述帽体的外周侧;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供所述内导体插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铆压型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通信设备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铆压型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其主要是由四大基本结构组件组成,分别是:接触件,外壳(视品种而定),绝缘体,附件。在行业内通常又称做护套、接插件、塑壳。其中通常有两产部分组成:塑料外壳各铜端子。然而,现有的传输频率主流是1~2G低频,且在此低频范围内,SI信号完整性较差,诸多竞品通过网络分析仪测试,SI难以在整个频段内满足规格要求,多有超规,增加了对整个系统的信号反射,产生自激现象的风险,影响系统的稳定性能。由此可知,传统的连接器设备在其应用领域受到较大的限制,缺乏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铆压型连接器,包括帽体、铜箔、设有收纳段和插接段的外壳、嵌套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以及依次嵌套的外导体、绝缘子、内导体、同轴线;所述外导体、绝缘子、内导体、同轴线均收纳于所述内壳中;所述外导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帽体契合于第一筒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铜箔贴装于所述帽体的外周侧;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供所述内导体插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部插接的腔体。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外壳,以及嵌套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外导体、绝缘子、内导体、同轴线均收纳于所述内壳中。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盖合所述外壳的盖体;所述盖体开设有供所述同轴线穿射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为同轴孔。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朝向所述盖体的盖合端;所述盖合端的外周侧设有限位装置;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限位部;盖合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装置连接,用于限制所述外壳相对所述盖体运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凸块;所述限位部包括槽口;盖合时,所述凸块与所述槽口插接,用于限制所述外壳相对所述盖体转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筒体包括相互盖合,且轴对称设置的两个壳体。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互抵接,且轴对称设置的两个齿状体。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铆压型连接器,包括帽体、铜箔、设有收纳段和插接段的外壳、嵌套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以及依次嵌套的外导体、绝缘子、内导体、同轴线;所述外导体、绝缘子、内导体、同轴线均收纳于所述内壳中;所述外导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帽体契合于第一筒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铜箔贴装于所述帽体的外周侧;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供所述内导体插接。基于该结构,该种铆压型连接器,为自动设备一次将内导体和外导体的线夹同时进行铆压,提供避让空间,进而组装帽体,同时用铜箔360°环绕包裹帽体和外导体。本技术所提供的结构,不仅仅实现了一次同时自动铆压的组装便利。而且通过网络分析仪的测试验证,大幅降低驻波比数值,进一步的提高了SI信号的完整性。再者,可以理解的是,提升频段至3G,改善SI信号完整性,能够大幅降低驻波比的数值,可降低0.07~0.2,降低了对整个系统的信号反射,有效提升系统的稳定性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筒体,优选的,包括相互盖合,且轴对称设置的壳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优选的,包括相互抵接,且轴对称设置的齿状体。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连接部包括齿状体,则透过齿状体的齿可以方便的观察到绝缘子的插接深度。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朝向所述盖体的盖合端;所述盖合端的外周侧设有限位装置;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限位部;盖合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装置连接,用于限制所述外壳相对所述盖体运动。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凸块;所述限位部包括槽口;盖合时,所述凸块与所述槽口插接,用于限制所述外壳相对所述盖体转动。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盖体,以及外壳和内壳,可以对该铆压型连接器更好的实现密封。并且,可以该种连接结构更为稳定。总之,该种铆压型连接器使用方便,适用场景广泛,易于操作,功能多种多样。通过帽体的设置与外导体的缺口嵌合,通过网络分析仪的测试验证,大幅降低驻波比数值,改善SI信号完整性。并且,能够大幅降低驻波比的数值,可降低0.07~0.2,降低了对整个系统的信号反射,有效提升系统的稳定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该种铆压型连接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方法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产生了好用且实用的效果,较现有的技术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较为适于实用,并具有广泛的产业价值。附图说明应当理解的是,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铆压型连接器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铆压型连接器的外导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的铆压型连接器的外导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因此,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公开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结合附图的描述,同样的附图标号标示同样的元件。在下文中,可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铆压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铜箔、设有收纳段和插接段的外壳、嵌套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以及依次嵌套的外导体、绝缘子、内导体、同轴线;所述外导体、绝缘子、内导体、同轴线均收纳于所述内壳中;所述外导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帽体契合于第一筒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铜箔贴装于所述帽体的外周侧;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供所述内导体插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铆压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铜箔、设有收纳段和插接段的外壳、嵌套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以及依次嵌套的外导体、绝缘子、内导体、同轴线;所述外导体、绝缘子、内导体、同轴线均收纳于所述内壳中;所述外导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帽体契合于第一筒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铜箔贴装于所述帽体的外周侧;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供所述内导体插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部插接的腔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辉马忠军曾小龙孙权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晟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