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防止反射激光束损坏光学元器件的镜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878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有效防止反射激光束损坏光学元器件的镜片装置,包括底座和镜片组,所述镜片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镜片组包括隔圈Ⅰ、镜片和隔圈Ⅱ,所述隔圈Ⅰ与隔圈Ⅱ之间设有镜片,所述隔圈Ⅰ与隔圈Ⅱ相对设置,且相对的一侧均为楔形,所述隔圈Ⅰ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与隔圈Ⅱ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互补,使得所述镜片与光轴垂直面面形成一定夹角,所述隔圈Ⅰ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钝角,隔圈Ⅱ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光轴垂直面为所述隔圈Ⅰ和隔圈Ⅱ轴心相垂直的平面,有效地解决了窗口镜片反光对光路元器件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效防止反射激光束损坏光学元器件的镜片装置
本技术涉及激光器
,尤其涉及有效防止反射激光束损坏光学元器件的镜片装置。
技术介绍
在激光器输出光束穿过窗口镜片的时候,在镜片表面会形成一束反射光,如果这束反射光能量较强,再次反射回激光器内部光学元器件上时,就有可能会损坏这些光学元器件。为了避免窗口镜片表面反射回的光束进入激光器内部的光路中,通常做法是让入射光束与窗口镜片保持一定夹角,来使得反射光不从原路返回到激光器内部光路中去,这就要求在窗口镜座的镜筒内加工一个带楔角的镜片装置位置,这对加工难度要求相当高,同时还会要求窗口镜的镜筒尺寸会比较大才能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有效防止反射激光束损坏光学元器件的镜片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既能使得窗口镜筒体积小巧,也能降低加工难度,方便窗口镜的安装,有效地解决了窗口镜片反光对光路元器件的损伤。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有效防止反射激光束损坏光学元器件的镜片装置,包括底座和镜片组,所述镜片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镜片组包括隔圈Ⅰ、镜片和隔圈Ⅱ,所述隔圈Ⅰ与隔圈Ⅱ之间设有镜片,所述隔圈Ⅰ与隔圈Ⅱ相对设置,且相对的一侧均为楔形,所述隔圈Ⅰ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与隔圈Ⅱ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互补,使得所述镜片与光轴垂直面形成一定夹角;所述隔圈Ⅰ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钝角,隔圈Ⅱ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光轴垂直面为所述隔圈Ⅰ和隔圈Ⅱ轴心相垂直的平面。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镜座Ⅰ,所述镜座Ⅰ上一体成型有向上的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半圆凹槽,所述镜片设置在隔圈Ⅰ和隔圈Ⅱ的楔形面之间,且镜片、隔圈Ⅰ和隔圈Ⅱ通过粘贴剂设置在所述半圆凹槽内,所述半圆凹槽的内径与所述隔圈Ⅰ和隔圈Ⅱ的外径相等。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镜座Ⅱ,所述镜座Ⅱ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一侧的镜筒,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镜筒设置在通孔上,且所述通孔的外径小于镜筒的内径,所述镜筒的外圆圈与底板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固定,所述镜筒内侧由内向外依次设有隔圈Ⅰ、镜片和隔圈Ⅱ,且隔圈Ⅱ的远离底板的一侧通过压圈将镜片组固定在所述镜筒内。进一步地,所述压圈的外径等于镜筒的内径,所述镜筒内侧设有一圈凸台,所述凸台用于抵住压圈,凸台的内径与隔圈Ⅰ和隔圈Ⅱ的外径相等。进一步地,所述隔圈Ⅰ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178°。进一步地,所述隔圈Ⅱ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2°。本技术提供的有效防止反射激光束损坏光学元器件的镜片装置,采用两个剖切面互补的楔形隔圈,再加上一片窗口镜片组成,能够有效地防止通过窗口镜的激光束在镜片表面产生强能量反光,从而达到保护激光器系统内部元器件不被反射光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原理图。图中:1-隔圈Ⅰ;2-镜片;3-隔圈Ⅱ;4-镜座Ⅰ;5-半圆凹槽;6-底板;7-镜筒;8-压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有效防止反射激光束损坏光学元器件的镜片装置,包括底座和镜片2组,镜片2组设置在底座上,镜片2组包括隔圈Ⅰ1、镜片2和隔圈Ⅱ3,隔圈Ⅰ1与隔圈Ⅱ3之间设有镜片2,隔圈Ⅰ1与隔圈Ⅱ3相对设置,且相对的一侧均为楔形,隔圈Ⅰ1的楔形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与隔圈Ⅱ3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互补,使得镜片2与光轴垂直面形成一定夹角,隔圈Ⅰ1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钝角,隔圈Ⅱ3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锐角,光轴垂直面为隔圈Ⅰ1和隔圈Ⅱ3光轴相垂直的平面。底座包括镜座Ⅰ4,镜座Ⅰ4上一体成型有向上的凸起,凸起上设有半圆凹槽5,镜片2设置在隔圈Ⅰ1和隔圈Ⅱ3的楔形面之间,且镜片2、隔圈Ⅰ1和隔圈Ⅱ3通过粘贴剂设置在半圆凹槽5内,半圆凹槽5的内径与隔圈Ⅰ1和隔圈Ⅱ3的外径相等。压圈8的外径等于镜筒7的内径,镜筒7内侧设有一圈凸台,凸台用于抵住压圈8,凸台的内径与隔圈Ⅰ1和隔圈Ⅱ3的外径相等。隔圈Ⅰ1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178°,隔圈Ⅱ3的楔形面与水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2°。镜片2组粘接过程:将互补的楔形隔圈Ⅰ1与隔圈Ⅱ3放在工装半圆凹槽5内,镜片2在两个楔形隔圈之间,将隔圈圆周上标线对齐后,两侧分别贴紧镜片2两个端面,再用黏贴剂将镜片2和隔圈粘结为一体。实施例二,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有效防止反射激光束损坏光学元器件的镜片装置,包括底座和镜片2组,镜片2组设置在底座上,镜片2组包括隔圈Ⅰ1、镜片2和隔圈Ⅱ3,隔圈Ⅰ1与隔圈Ⅱ3之间设有镜片2,隔圈Ⅰ1与隔圈Ⅱ3相对设置,且相对的一侧均为楔形,隔圈Ⅰ1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与隔圈Ⅱ3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互补,使得镜片2与光轴垂直面形成一定夹角;隔圈Ⅰ1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钝角,隔圈Ⅱ3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锐角,光轴垂直面为隔圈Ⅰ1和隔圈Ⅱ3轴心相垂直的平面。底座包括镜座Ⅱ,镜座Ⅱ包括底板6和设置在底板6一侧的镜筒7,底板6上开设有通孔,镜筒7设置在通孔上,且通孔的外径小于镜筒7的内径,镜筒7的外圆圈与底板6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固定,镜筒7内侧由内向外依次设有隔圈Ⅰ1、镜片2和隔圈Ⅱ3,且隔圈Ⅱ3的远离底板6的一侧通过压圈8将镜片2组固定在镜筒7内。压圈8的外径等于镜筒7的内径,镜筒7内侧设有一圈凸台,凸台用于抵住压圈8,凸台的内径与隔圈Ⅰ1和隔圈Ⅱ3的外径相等。隔圈Ⅰ1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178°。隔圈Ⅱ3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2°。镜片2组在镜筒7中的使用:将镜片2组当做一圆柱体放入镜筒7相应的位置,外边用压圈8锁紧即可。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有效防止反射激光束损坏光学元器件的镜片装置,包括底座和镜片(2)组,所述镜片(2)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镜片(2)组包括隔圈Ⅰ(1)、镜片(2)和隔圈Ⅱ(3),所述隔圈Ⅰ(1)与隔圈Ⅱ(3)之间设有镜片(2),所述隔圈Ⅰ(1)与隔圈Ⅱ(3)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相对的一侧均为楔形,所述隔圈Ⅰ(1)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与隔圈Ⅱ(3)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互补,使得所述镜片(2)与光轴垂直面形成一定夹角;所述隔圈Ⅰ(1)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钝角,隔圈Ⅱ(3)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光轴垂直面为所述隔圈Ⅰ(1)和隔圈Ⅱ(3)轴心相垂直的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有效防止反射激光束损坏光学元器件的镜片装置,包括底座和镜片(2)组,所述镜片(2)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镜片(2)组包括隔圈Ⅰ(1)、镜片(2)和隔圈Ⅱ(3),所述隔圈Ⅰ(1)与隔圈Ⅱ(3)之间设有镜片(2),所述隔圈Ⅰ(1)与隔圈Ⅱ(3)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相对的一侧均为楔形,所述隔圈Ⅰ(1)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与隔圈Ⅱ(3)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互补,使得所述镜片(2)与光轴垂直面形成一定夹角;所述隔圈Ⅰ(1)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钝角,隔圈Ⅱ(3)的楔形面与光轴垂直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光轴垂直面为所述隔圈Ⅰ(1)和隔圈Ⅱ(3)轴心相垂直的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防止反射激光束损坏光学元器件的镜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镜座Ⅰ(4),所述镜座Ⅰ(4)上一体成型有向上的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半圆凹槽(5),所述镜片(2)设置在隔圈Ⅰ(1)和隔圈Ⅱ(3)的楔形面之间,且镜片(2)、隔圈Ⅰ(1)和隔圈Ⅱ(3)通过粘贴剂设置在所述半圆凹槽(5)内,所述半圆凹槽(5)的内径与所述隔圈Ⅰ(1)和隔圈Ⅱ(3)的外径相等。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尚波石朝辉王儒琦王培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帕沃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