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式反馈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8659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独立式反馈监测系统,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计量监测模块、充电管理模块、放电管理模块、超级电容快速放电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接口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超级电容、二极管D11、二极管D12、放电电阻R11;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设计简单、兼容性强、成本较低的独立式反馈监测系统。

Independent Feedback Monitor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独立式反馈监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独立式反馈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国内外电气设备的控制呈现智能化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需要远程监控。由于技术的类别非常多,例如电力线载波、自组网短距离无线控制,LoRa,Zigbee等,企业发展的水平也不一,很多应用中同时并存大量技术。典型的以智能交通信号灯应用为例,在同一个城市区域可能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智能交通信号灯产品,然而不同种类的智能交通信号灯产品可能有差异,或者平台层面的兼容需要很大的代价。这些产品一旦出现问题或损害,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得知准确的状况,从而通知相应公司进行维护。因此市场上急需独立的监测设备进行相应信息反馈,且价格成本要低,通用性要强。开发一种低成本、易安装、兼容性强的独立于其他智能系统的监测装置,显得十分必要。除此应用外,还有智能路灯、智慧窨井盖等等大量类似应用在现实中均有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设计简单、兼容性强、成本较低的独立式反馈监测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独立式反馈监测系统,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计量监测模块、充电管理模块、放电管理模块、超级电容快速放电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接口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超级电容、二极管D11、二极管D12、放电电阻R11;输入模块与计量监测模块连接,计量监测模块包括电流采样模块、电压采样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火线连接,电压采样模块的两个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火线、零线连接,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控制开关K11的一端连接,电压采样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连接;输出模块的火线与控制开关K1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开关K11的第三个端口与控制模块连接。输入模块的零线与输出模块的零线连接;电源模块与输入模块、计量监测模块、控制模块、掉电上报模块连接;其中掉电上报模块包括充电模块、放电模块、超级电容、超级电容管理模块、二极管和负载电阻R11;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D11、第二二极管D12;充电模块与超级电容的两端连接,并与放电模块超级电容管理模块连接,超级电容管理模块连接负载电阻;充电模块和电源模块的连接处与第二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12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11的阴极、控制电路和通信电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放电模块连接,放电模块上连接电容C12。进一步的,输入模块用以连接电源,接入市电;输出模块用以连接负载,即连接需要监测、控制的各种设备;控制接口模块对外输出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通信模块用以信号传输,通过天线进行无线信号传输;充电管理电路模块用以为超级电容充电;放电管理电路模块用以超级电容放电管理;超级电容快速放电模块用以超级电容能量的快速释放;计量监测模块用以采集市电信息,并通过处理得到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和用电量信息;计量监测模块中的电流采样模块串联于输出模块的L线上,电压采样模块并联于输入模块的L线和N线上,信号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信息交换;电源模块采用AC/DC电源模块,用以装置在市电下正常工作时,给计量监测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进行供电,并通过充电管理电路为超级电容充电;超级电容C11用于能量储存;二极管D11和二极管D12用于隔离电源模块和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电压;控制模块与计量监测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接口模块、超级电容快速放电模块相连。本专利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方式,采用了简单电路结构,兼容性强的独立式反馈监测系统适用性广,成本低,容易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充电管理模块的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充电管理模块的电路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放电管理模块的电路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超级电容快速放电的电路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超级电容快速放电的一种策略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超级电容快速放电的另一种策略流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接口电路模块的具体电路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功率控制流程图;图10为常见的三种调光曲线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写入ID号法流程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设备生成伪随机数法流程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服务器生成随机数流程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RC电路随机数生成法电路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压随机数生成法电路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流随机数生成法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独立式反馈监测装置,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计量监测模块、充电管理模块、放电管理模块、超级电容快速放电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接口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超级电容、二极管D11、二极管D12、放电电阻R11。输入模块用以连接电源,接入市电。输出模块用以连接负载,即连接需要监测、控制的各种设备。控制接口模块对外输出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例如0-10V信号、PWM信号等。通信模块用以信号传输,通过天线进行无线信号传输。充电管理电路模块用以为超级电容充电。放电管理电路模块用以超级电容放电管理。超级电容快速放电模块用以超级电容能量的快速释放。计量监测模块用以采集市电信息,并通过处理得到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和用电量等信息。计量监测模块中的电流采样模块串联于输出模块的L线上,电压采样模块并联于输入模块的L线和N线上,信号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信息交换。电源模块采用AC/DC电源模块,用以装置在市电下正常工作时,给计量监测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进行供电,并通过充电管理电路为超级电容充电。超级电容C11用于能量储存,相比其他储能器件,寿命更长。二极管D11和二极管D12用于隔离电源模块和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电压。控制模块与计量监测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接口模块、超级电容快速放电模块相连。输入模块与计量监测模块连接,计量监测模块包括电流采样模块、电压采样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火线连接,电压采样模块的两个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火线、零线连接,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控制开关K11的一端连接,电压采样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连接;输出模块的火线与控制开关K1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开关K11的第三个端口与控制模块连接。输入模块的零线与输出模块的零线连接。电源模块与输入模块、计量监测模块、控制模块、掉电上报模块连接。其中掉电上报模块包括充电模块、放电模块、超级电容、超级电容管理模块、二极管和负载电阻R11。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D11、第二二极管D12。充电模块与超级电容的两端连接,并与放电模块超级电容管理模块连接,超级电容管理模块连接负载电阻。充电模块和电源模块的连接处与第二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12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11的阴极、控制电路和通信电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放电模块连接,放电模块上连接电容C12。其中,采用超级电容作为储能是因为其使用寿命长于其它元器件。负载电阻R11,用以放电时的快速放电,主要便于生产后、用于快速监测设备本身是否合格。实施例2:如图1至图16所示,独立式反馈监测装置,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计量监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独立式反馈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计量监测模块、充电管理模块、放电管理模块、超级电容快速放电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接口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超级电容、二极管D11、二极管D12、放电电阻R11;输入模块与计量监测模块连接,计量监测模块包括电流采样模块、电压采样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火线连接,电压采样模块的两个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火线、零线连接,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控制开关K11的一端连接,电压采样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连接;输出模块的火线与控制开关K1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开关K11的第三个端口与控制模块连接;输入模块的零线与输出模块的零线连接;电源模块与输入模块、计量监测模块、控制模块、掉电上报模块连接;其中掉电上报模块包括充电模块、放电模块、超级电容、超级电容管理模块、二极管和负载电阻R11;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D11、第二二极管D12;充电模块与超级电容的两端连接,并与放电模块超级电容管理模块连接,超级电容管理模块连接负载电阻;充电模块和电源模块的连接处与第二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12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11的阴极、控制电路和通信电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放电模块连接,放电模块上连接电容C12。...

【技术特征摘要】
1.独立式反馈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计量监测模块、充电管理模块、放电管理模块、超级电容快速放电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接口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超级电容、二极管D11、二极管D12、放电电阻R11;输入模块与计量监测模块连接,计量监测模块包括电流采样模块、电压采样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火线连接,电压采样模块的两个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火线、零线连接,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控制开关K11的一端连接,电压采样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连接;输出模块的火线与控制开关K1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开关K11的第三个端口与控制模块连接;输入模块的零线与输出模块的零线连接;电源模块与输入模块、计量监测模块、控制模块、掉电上报模块连接;其中掉电上报模块包括充电模块、放电模块、超级电容、超级电容管理模块、二极管和负载电阻R11;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D11、第二二极管D12;充电模块与超级电容的两端连接,并与放电模块超级电容管理模块连接,超级电容管理模块连接负载电阻;充电模块和电源模块的连接处与第二二极管D12的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进郑月明徐仁杰赵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