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和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44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翅片管式换热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翅片和换热器,该翅片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开设有用于套装基管(20)的通孔(11),在所述本体(10)的表面围绕所述通孔(11)设置有能够将流经所述翅片的气流引入所述通孔(11)后方的引导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翅片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其表面形成的引导结构将流经翅片的气流引入基管后方的尾迹区,强化尾迹区的换热效果,同时还能使气流产生垂直于翅片气流方向的二次流动,从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Fins and heat exchanger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finned tube heat exchangers, and discloses a fin and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a body (10) with a through hole (11) for assembling a base tube (20), and a guide structure around the through hole (11)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10) capable of introducing air flow through the fin into the rear of the through hole (11). The fin of the invention can introduce the air flow through the fin into the wake area behind the base tube through the guiding structu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n when it is used, thereby enhancing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 of the wake area, and at the same time making the air flow produce secondary flow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in airflow, thereby enhancing the heat transfer capacity of th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翅片和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翅片管式换热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翅片和含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翅片管式换热器是气体与液体热交换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是空调与冰箱中最常见的换热器。其通过在普通的基管(如圆管、椭圆管或扁平管)上加装翅片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目前所使用的翅片有平片、波纹片和开缝片等,其中波纹翅片因能够增大翅片的换热面积,提高翅片的换热能力而得到广泛使用。但是,由于现有的波纹翅片中形成波纹的凸部和凹部大都沿翅片的气流方向交替出现,其无法将气流引入基管后方的尾迹区,从而使得基管后方的尾迹区换热能力较差,进而影响翅片的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翅片和含有该翅片的换热器,所述翅片能够引导气流进入基管后方的尾迹区,强化尾迹区的换热效果,从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翅片,该翅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套装基管的通孔,在所述本体的表面围绕所述通孔设置有能够将流经所述翅片的气流引入所述通孔后方的引导结构。优选地,所述引导结构包括从所述通孔向外交替出现的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和凹部分别关于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凸部和凹部分别围绕所述通孔形成为方形或菱形,且所述方形或菱形的各个边偏离所述翅片的气流方向。优选地,所述边偏离于所述气流方向的偏离角度α为15~75°。优选地,所述凸部和凹部分别围绕所述通孔形成为椭圆形或圆形。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凸部或凹部之间的间距e为2~5mm,和/或所述凸部突出的高度或者所述凹部下凹的深度为0.3~2.5mm,所述交替出现的凸部和凹部形成为波纹结构,该波纹结构的波纹倾角δ为60~156°。优选地,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优选地,相邻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a为12~25mm。优选地,所述通孔形成为圆形,所述通孔的孔径为5~9mm;和/或所述本体形成为方形,所述本体的宽度或边长b为8~22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基管和套设在该基管上的翅片,所述翅片为以上所述的翅片。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所述翅片和基管,其中: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基管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地间隔排布,和/或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气流方向并排布置,每个所述翅片上套设有成排布置的所述基管,各排所述基管沿所述气流方向为交错布置或对齐布置。优选地,沿所述基管的延伸方向排布的所述翅片之间的间距d为0.8~2.5m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翅片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其表面形成的引导结构将流经翅片的气流引入基管后方的尾迹区,强化尾迹区的换热效果,同时还能使气流产生垂直于翅片气流方向的二次流动,从而有效提升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换热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其中仅示出了翅片和基管,且两个翅片并排布置;图2是图1及其A-A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11通孔12凸部13凹部20基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翅片的气流方向是指流体(如空气)流进翅片时的方向,具体参见附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翅片,该翅片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开设有用于套装基管20的通孔11,在所述本体10的表面围绕所述通孔11设置有能够将流经所述翅片的气流引入所述通孔11后方的引导结构。在使用时,所述翅片能够通过其表面形成的引导结构将流经所述翅片的气流引入基管20后方的尾迹区,强化尾迹区的换热效果,同时还能使气流产生垂直于翅片气流方向的二次流动,从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根据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引导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引导结构包括从所述通孔11向外交替出现的凸部12和凹部13,所述凸部12和凹部13分别关于所述通孔1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这样,当气流沿所述气流方向流经所述翅片时,部分气流能够在围绕所述通孔11设置的凸部12和凹部13的引导下流入所述通孔11的后方,以强化通孔11后方的换热效果。而且,所述凸部12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大所述翅片的换热面积,还能在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打断气流的边界层,从而提高所述翅片的换热性能。其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凸部12和凹部13分别围绕所述通孔11形成为方形或菱形,且所述方形或菱形的各个边偏离所述翅片的气流方向。这样使得所述凸部12和凹部13交替出现的方向不垂直于所述气流方向,从而能够将大量气流引入所述通孔11的后方,而且还能降低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压损,有效提高所述翅片的换热性能。作为优选,所述边偏离于所述气流方向的偏离角度α为15~7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凸部12和凹部13分别围绕所述通孔11形成为椭圆形或圆形。这样能够使得所述翅片在将气流引入通孔11后方的同时增强气流的流线性,降低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压损,从而提高所述翅片的换热性能。为了进一步加强本专利技术的翅片的换热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对所述引导结构的具体参数进行了优选,如图1-图3所示,其中,相邻的所述凸部12或凹部13之间的间距e为2~5mm;所述凸部12突出的高度或者所述凹部13下凹的深度为0.3~2.5mm;所述交替出现的凸部12和凹部13形成为波纹结构,该波纹结构的波纹倾角δ为60~15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个翅片上一般可以同时套设多根基管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本体10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11,且多个所述通孔11沿所述本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其中,作为优选,相邻所述通孔11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a为12~25mm。本专利技术中,基管20可以是圆管、椭圆管或扁平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基管20为圆管,所述通孔11形成为圆形,该圆管的外径(即所述通孔11的孔径)优选为5~9mm。本专利技术中,本体10可以具有任意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中本体10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本体10可以形成为方形,例如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本体10的宽度或边长b优选为8~22mm,即所述本体10形成为长方形时,所述本体10的宽度优选为8~22mm;所述本体10形成为正方形时,所述本体10的边长优选为8~22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基管20和套设在该基管20上的翅片,所述翅片为以上所述的翅片。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换热器可以包括多个所述翅片和基管20。其中,多个所述翅片和基管20可以有多种排布方式。为了实现以最小的占用空间达到最好的换热效果,本专利技术给出所述翅片和基管20的三种优选排布方式:第一种排布方式是使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基管20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地间隔排布;第二种排布方式是使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气流方向并排布置,每个所述翅片上套设有成排布置的所述基管20,各排所述基管20沿所述气流方向为交错布置或对齐布置;第三种排布方式是第一种排布方式与第二种排布方式的结合,即将所述多个翅片分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翅片,该翅片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开设有用于套装基管(20)的通孔(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10)的表面围绕所述通孔(11)设置有能够将流经所述翅片的气流引入所述通孔(11)后方的引导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翅片,该翅片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开设有用于套装基管(20)的通孔(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10)的表面围绕所述通孔(11)设置有能够将流经所述翅片的气流引入所述通孔(11)后方的引导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包括从所述通孔(11)向外交替出现的凸部(12)和凹部(13),所述凸部(12)和凹部(13)分别关于所述通孔(1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12)和凹部(13)分别围绕所述通孔(11)形成为方形或菱形,且所述方形或菱形的各个边偏离所述翅片的气流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偏离于所述气流方向的偏离角度α为15~7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12)和凹部(13)分别围绕所述通孔(11)形成为椭圆形或圆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凸部(12)或凹部(13)之间的间距e为2~5mm,和/或所述凸部(12)突出的高度或者所述凹部(13)下凹的深度为0.3~2.5mm,所述交替出现的凸部(12)和凹部(13)形成为波纹结构,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中闯岳宝欧汝浩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