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站点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40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站点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包含地铁车站及分设在地铁车站站台层左右两侧的两个区间盾构隧道,其设计特点是:在每个区间盾构隧道内均设有一个沿水平径向设置的中隔板及两个沿竖直径向设置的隔墙,每个区间盾构隧道的内腔通过一个中隔板及两个隔墙被分隔成上、下、左、右四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为与地铁车站站台层相通的地铁行车舱,其余三个区间分别为用于布设通信电缆或水电管或高压电缆或低压电缆或自来水管的地下综合管廊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开挖量少,横向占用空间少,施工风险低,施工周期短,对周边环境扰动较小。

A 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Metro Station and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Galler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structure built jointly by a metro station and an urban underground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which comprises a metro station and two interval shield tunnels locat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platform layer of a metro station. The design features of the structure are as follows: in each interval shield tunnels, there is a middle partition along the horizontal and radial direction and two partitions along the vertical diameter, and each interval shield tunnel. The inner chamber of the tunnel is divided into four areas: upper, lower, left and right through a middle partition board and two partitions. One area is the subway cabin connected with the platform layer of the subway station. The other three areas are the underground comprehensive pipeline Gallery cabin for laying communication cables or hydropower pipes or high-voltage cables or low-voltage cables or tap pip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excavation, less transverse space occupied, low construction risk,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less disturbance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站点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铁与管廊共建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地铁站点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地铁与综合管廊的建设掀起一股热潮,其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主要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的市政地下基础设施;地铁主要是作为一种在地下运行为主,用于缓解路面交通拥堵的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不仅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同时还可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了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且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轿车越来越普及,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大中心城市,这种交通拥堵问题尤为严重。而地铁作为一种主要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则可起到很好的缓解路面交通拥堵问题,为此各大中心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正大规模修建地铁。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地铁同样作为地下工程,在修建的过程中难免彼此之间会出现交叉或重合的现象,如何在有限的地下空间内满足同时修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地铁,而彼此互不干涉成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背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站点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即通过将地铁站点的地铁行车区间与综合管廊设置在同一圆形断面空间结构,并将圆形断面内的所有空间进行充分合理利用,使得两者之间彼此又互补干涉,同时又能同步施工作业,不仅可以减少了地下土方开挖量少,还可减少地铁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横向占用空间,同时又能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风险,减少了对周边环境扰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铁站点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包含左区间盾构隧道、右区间盾构隧道及地铁车站,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及右区间盾构隧道分设在所述地铁车站的站台层左右两侧,在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内设有一个将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内沿径向分割成上下两个区间的左中隔板,在所述左中隔板上部设有一个将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上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左上隔墙,在所述左中隔板下部设有一个将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下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左下隔墙;在所述右区间盾构隧道内设有一个将所述右区间盾构隧道内沿径向分割成上下两个区间的右中隔板,在所述右中隔板上部设有一个所述右区间盾构隧道上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右上隔墙,在所述右中隔板下部设有一个所述右区间盾构隧道上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右下隔墙;其中,位于所述左中隔板上部且位于所述左上隔墙右侧的区间和位于所述右中隔板上部且位于所述右上隔墙右侧的区间均为地铁行车舱;其中,位于所述左中隔板上部且位于所述左上隔墙左侧的区间为通信电缆舱或水电综合舱;其中,位于所述右中隔板上部且位于右上隔墙右侧的区间为水电综合舱或通信电缆舱;其中,位于所述左中隔板下部的两个区间均为高压电缆舱或者分别为自来水舱和低压电缆舱;其中,位于所述右中隔板下部的两个区间分别为自来水舱和低压电缆舱或者均为高压电缆舱;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的地铁行车舱及右区间盾构隧道的地铁行车舱与所述地铁车站的站台层相接的区域均与所述站台层相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地铁车站为两层的岛式站台车站,其上层为站厅层,其下层为站台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中隔板与所述左上隔墙及左下隔墙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且同时浇筑一体成型。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右中隔板与所述右上隔墙及右下隔墙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且同时浇筑一体成型。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及右区间盾构隧道的截面均为圆形且隧道的直径均为8.2m~8.4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信电缆舱的高度为4.0m~4.4m,宽度为1.86m~2.0m,用于放置通信电缆。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电综合舱的高度为4.0m~4.4m,宽度为1.56m~2.0m,用于放置10kv电缆和再生水管。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高压电缆舱的高度为2.2m~2.4m,宽度为1.1m~3.5m,用于放置3回220kv高压电缆。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自来水舱的高度为2.2m~2.4m,宽度为1.1m~3.5m,用于放置DN400给水管。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低压电缆舱的高度为2.2m~2.4m,宽度为1.1m~3.5m,用于放置3回110kv高压电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综合管廊结构设置于地铁站点的地铁行车舱周围,且位于同一圆形断面空间结构内,并将圆形断面内的所有空间进行合理分区利用、且互不干涉,有效保证了布设的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管线与地铁通行线路互不干扰;(2)综合管廊与地铁站点可同时施工,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对周边环境扰动;(3)土方开挖量少,横向占用空间少,距离既有建筑物相对较远,施工风险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地铁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左区间盾构隧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右区间盾构隧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区间盾构隧道;2、右区间盾构隧道;3、地铁车站;4、左中隔板;5、左上隔墙;6、左下隔墙;7、右中隔板;8、右上隔墙;9、右下隔墙;10、地铁行车舱;11、通信电缆舱;12、水电综合舱;13、高压电缆舱;14、自来水舱;15、低压电缆舱;31、站厅层;32、站台层;16、通信电缆;17、10kv电缆;18、再生水管;19、220kv高压电缆;20、DN400给水管;21、110kv高压电缆;22、自用电缆;23、地铁;24、疏散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是如何实施的。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铁站点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包含左区间盾构隧道1、右区间盾构隧道2及地铁车站3,左区间盾构隧道1及右区间盾构隧道2分设在地铁车站3的站台层32左右两侧;如图2所示,在左区间盾构隧道1内设有一个将左区间盾构隧道1内沿径向分割成上下两个区间的左中隔板4,在左中隔板4上部设有一个将左区间盾构隧道1上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左上隔墙5,在左中隔板4下部设有一个将左区间盾构隧道1下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左下隔墙6;如图2所示,在右区间盾构隧道2内设有一个将右区间盾构隧道2内沿径向分割成上下两个区间的右中隔板7,在右中隔板7上部设有一个右区间盾构隧道2上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右上隔墙8,在右中隔板7下部设有一个右区间盾构隧道2上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右下隔墙9;其中,位于左中隔板4上部且位于左上隔墙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站点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包含左区间盾构隧道(1)、右区间盾构隧道(2)及地铁车站(3),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1)及右区间盾构隧道(2)分设在所述地铁车站(3)的站台层(32)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1)内设有一个将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1)内沿径向分割成上下两个区间的左中隔板(4),在所述左中隔板(4)上部设有一个将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1)上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左上隔墙(5),在所述左中隔板(4)下部设有一个将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1)下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左下隔墙(6);在所述右区间盾构隧道(2)内设有一个将所述右区间盾构隧道(2)内沿径向分割成上下两个区间的右中隔板(7),在所述右中隔板(7)上部设有一个所述右区间盾构隧道(2)上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右上隔墙(8),在所述右中隔板(7)下部设有一个所述右区间盾构隧道(2)上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右下隔墙(9);其中,位于所述左中隔板(4)上部且位于所述左上隔墙(5)右侧的区间和位于所述右中隔板(7)上部且位于所述右上隔墙(8)右侧的区间均为地铁行车舱(10);其中,位于所述左中隔板(4)上部且位于所述左上隔墙(5)左侧的区间为通信电缆舱(11)或水电综合舱(12);其中,位于所述右中隔板(7)上部且位于右上隔墙(8)右侧的区间为水电综合舱(12)或通信电缆舱(11);其中,位于所述左中隔板(4)下部的两个区间均为高压电缆舱(13)或者分别为自来水舱(14)和低压电缆舱(15);其中,位于所述右中隔板(7)下部的两个区间分别为自来水舱(14)和低压电缆舱(15)或者均为高压电缆舱(13);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1)的地铁行车舱(10)及右区间盾构隧道(2)的地铁行车舱(10)与所述地铁车站(3)的站台层(32)相接的区域均与所述站台层(32)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站点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包含左区间盾构隧道(1)、右区间盾构隧道(2)及地铁车站(3),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1)及右区间盾构隧道(2)分设在所述地铁车站(3)的站台层(32)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1)内设有一个将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1)内沿径向分割成上下两个区间的左中隔板(4),在所述左中隔板(4)上部设有一个将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1)上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左上隔墙(5),在所述左中隔板(4)下部设有一个将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1)下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左下隔墙(6);在所述右区间盾构隧道(2)内设有一个将所述右区间盾构隧道(2)内沿径向分割成上下两个区间的右中隔板(7),在所述右中隔板(7)上部设有一个所述右区间盾构隧道(2)上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右上隔墙(8),在所述右中隔板(7)下部设有一个所述右区间盾构隧道(2)上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区间的右下隔墙(9);其中,位于所述左中隔板(4)上部且位于所述左上隔墙(5)右侧的区间和位于所述右中隔板(7)上部且位于所述右上隔墙(8)右侧的区间均为地铁行车舱(10);其中,位于所述左中隔板(4)上部且位于所述左上隔墙(5)左侧的区间为通信电缆舱(11)或水电综合舱(12);其中,位于所述右中隔板(7)上部且位于右上隔墙(8)右侧的区间为水电综合舱(12)或通信电缆舱(11);其中,位于所述左中隔板(4)下部的两个区间均为高压电缆舱(13)或者分别为自来水舱(14)和低压电缆舱(15);其中,位于所述右中隔板(7)下部的两个区间分别为自来水舱(14)和低压电缆舱(15)或者均为高压电缆舱(13);所述左区间盾构隧道(1)的地铁行车舱(10)及右区间盾构隧道(2)的地铁行车舱(10)与所述地铁车站(3)的站台层(32)相接的区域均与所述站台层(32)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站点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苏勇周超月余太平汪齐何延召姜天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