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框架及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7301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呼吸器框架,其包括过滤组件和密封组件。过滤组件包括能够拆卸地连接到一起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的轮廓形成为与使用者面部轮廓相适应的形状,第二框架的轮廓与第一框架的轮廓保持一致。密封组件包括与使用者面部皮肤接触的柔性密封件以及支撑并固定柔性密封件的第三框架。以过滤组件的第一框架、过滤组件的第二框架、密封组件的第三框架的顺序,密封组件的第三框架与过滤组件的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装配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收容内腔。在佩戴时,使用者的口鼻部被包容于收容腔体内,且柔性密封件与使用者面部对应区域的皮肤接触并形成密封。

Respiratory frame and respira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spirator framework, which comprises a filtering component and a sealing component. The filter assembly includes a first frame and a second frame that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connected together. The contour of the first frame is formed into a shape corresponding to the user's face contour, and the contour of the second fram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our of the first frame. The sealing assembly includes a flexible seal that contacts the skin of the user's face and a third frame supporting and fixing the flexible seal. In the order of the first frame of the filtering component, the second frame of the filtering component and the third frame of the sealing component, the third frame of the sealing component is assembled with the first frame and/or the second frame of the filtering component to form a receiving chamber. When worn, the user's mouth and nose are contained in the receiving chamber, and the flexible seal contacts and forms a seal with the skin of the corresponding area of the user's 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器框架及呼吸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器框架及呼吸器。
技术介绍
现代工业中有很多特殊的工种需要工作人员在浓烟、含大量粉尘等恶劣环境中工作,如消防、化工、焊接、打磨、矿山等现场,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远离粉尘的危害,需要给工作人员佩戴专业的自吸过滤式呼吸器,以过滤、隔离粉尘。自吸过滤式呼吸器最重要的几个性能要求分别是:密封性、过滤效果、呼吸阻力、可靠性、舒适度、易操作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适配性、舒适性更良好、结构简洁、操作更简便有效的自吸过滤式呼吸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呼吸器框架,其包括过滤组件和密封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能够拆卸地连接到一起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轮廓形成为与使用者面部轮廓相适应的形状,所述第二框架的轮廓与所述第一框架的轮廓保持一致。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与使用者面部皮肤接触的柔性密封件以及支撑并固定柔性密封件的第三框架,以所述过滤组件的第一框架、所述过滤组件的第二框架、所述密封组件的第三框架的顺序,所述密封组件的第三框架与所述过滤组件的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装配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收容内腔。在佩戴时,所述使用者的口鼻部被包容于所述收容腔体内,且所述柔性密封件与所述使用者面部对应区域的皮肤接触并形成密封。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由半刚性塑胶注塑而成。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外轮廓周缘和由所述第一外轮廓周缘环绕第一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外轮廓周缘形成所述第一框架的与所述使用者面部轮廓相适应的外部轮廓,并且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局部为镂空的结构,其形状为朝着远离使用状态下所述使用者面部的方向凸出的弧形曲面。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二外轮廓周缘和由所述第二外轮廓周缘环绕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外轮廓周缘形成所述第二框架的与所述使用者面部轮廓相适应的外部轮廓,所述第二支撑部为局部为镂空的结构,其形状为朝着远离使用状态下所述使用者面部的方向凸出的弧形曲面。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通过骨梁形成为网孔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网孔结构的孔隙率范围为80%~95%。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网孔结构骨梁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中轴面对称。优选地,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所述网孔结构骨梁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的中轴面对称。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骨梁及网孔结构中网孔的位置、尺寸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骨梁及网孔结构中网孔的位置、尺寸完全匹配。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骨梁及网孔结构中网孔的位置、尺寸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骨梁及网孔结构中网孔的位置、尺寸部分匹配,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网孔结构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网孔结构的孔隙率。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装配在一起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装配间隙小于待配合使用的滤芯的厚度,并且在所述呼吸器框架的使用状态下,将所述滤芯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形成三文治结构。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部的对称中心处还设置有圆形开孔的呼气阀阀瓣安装部,在所述呼吸器框架的使用状态下,呼气阀阀瓣安装于所述呼气阀阀瓣安装部的安装平面上。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下部的对称中心处还设置有圆形开孔的呼气阀限位部,所述呼气阀限位部的位置和尺寸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所述呼气阀阀瓣安装部相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下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能够以所述连接部为支撑点来相互调整二者之间的距离和打开、闭合的角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相对于彼此能够打开的角度范围为15°~180°。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外轮廓周缘与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外轮廓周缘通过连接结构可分离地装配在一起。优选地,所述柔性密封件和所述第三框架通过粘结剂永久地粘胶在一起以形成所述密封组件。优选地,所述柔性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层、第二密封层以及包裹在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之间的填充物。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采用热塑性聚合物薄膜,并且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薄膜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通过热压、超声波焊接、或高周波焊接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边缘密封部,将填充物完全包裹在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之间优选地,所述边缘密封部的宽度为0.1~5mm。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层由织物层和TPU薄膜复合而成,佩戴时由所述织物层与所述使用者面部的皮肤直接接触。优选地,所述填充物为缓冲材料,使得在所述填充物受力时发生弹性变形以匹配所述使用者的面部轮廓,实现动态密封的功能。优选地,所述填充物为选自A/B双组份加成型硅凝胶、A/B双组份PU凝胶、高强度水凝胶、A/B双组份泡沫硅胶、PU海绵中的一种的组成。优选地,所述填充物为双层复合结构,其由多孔层和凝胶层两层组成,其中所述多孔层为基材,靠近所述第三框架,所述凝胶层为表层缓冲材料,在使用时在所述第一密封层介于其间的状态下与所述使用者面部皮肤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三框架设置有上绑带连接孔和下绑带连接孔,分别与固定所述呼吸器框架的头绑带的上绑带和下绑带连接,以固定、调节呼吸器框架佩戴的力度。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或所述第三框架两侧边缘下部处对称地设置有下绑带连接部用于与头绑带的两根下绑带连接,在所述下绑带连接部的上方对称地分别设置有支架,该支架分别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或所述第三框架的两侧边缘向后且朝外延伸,在所述支架的末端分别对称设置有上绑带连接部,用于与头绑带对应的上绑带连接。优选地,在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或所述第三框架的边缘朝向所述支架各自末端的方向上,所述支架自身的宽度先逐渐变窄然后再逐渐变宽。优选地,所述支架末端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三框架的顶端的高度,使得在佩戴本专利技术的呼吸器框架时,所述支架的末端处于所述使用者耳部前方且处于太阳穴的下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呼吸器,包括:上文所述的呼吸器框架,以及滤芯,该滤芯置于所述呼吸器框架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形成三文治结构。优选地,所述呼吸器还包括呼气阀阀瓣,该呼气阀阀瓣安装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呼气阀阀瓣安装部的安装平面上。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呼吸器框架和呼吸器的结构,能够提供以下有益效果:模块化结构,使得安装、拆卸方便,并且滤芯的更换方便;可以在不取下呼吸器的情况下,仅拆卸下过滤组件以更换滤芯,避免重复取下、佩戴呼吸器和/或呼吸器框架的繁琐操作。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呼吸器框架和呼吸器的结构,能够使呼吸器框架中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一体化,方便呼吸器框架的装配。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呼吸器框架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打开或合上,能够方便地定位、安装、更换滤芯。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呼吸器框架和呼吸器中的密封组件,由于其中填充物为低密度、低硬度、低弹性模量、高回弹的缓冲材料。当柔性密封件与使用者面部皮肤接触时,面部皮肤对柔性密封件的压应力直接作用在填充物上。由于柔性密封件具有的低硬度、高回弹的特性,填充物受力发生弹性变形以匹配使用者的面部轮廓,实现动态密封的功能。根据在优选的呼吸器框架和呼吸器的密封组件中,填充物为双层复合结构,由多孔层和凝胶层两层组成,其中多孔层为基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器框架,其包括过滤组件和密封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能够拆卸地连接到一起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轮廓形成为与使用者面部轮廓相适应的形状,所述第二框架的轮廓与所述第一框架的轮廓保持一致,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与使用者面部皮肤接触的柔性密封件以及支撑并固定柔性密封件的第三框架,以所述过滤组件的第一框架、所述过滤组件的第二框架、所述密封组件的第三框架的顺序,所述密封组件的第三框架与所述过滤组件的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装配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收容内腔,在佩戴时,所述使用者的口鼻部被包容于所述收容腔体内,且所述柔性密封件与所述使用者面部对应区域的皮肤接触并形成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器框架,其包括过滤组件和密封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能够拆卸地连接到一起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轮廓形成为与使用者面部轮廓相适应的形状,所述第二框架的轮廓与所述第一框架的轮廓保持一致,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与使用者面部皮肤接触的柔性密封件以及支撑并固定柔性密封件的第三框架,以所述过滤组件的第一框架、所述过滤组件的第二框架、所述密封组件的第三框架的顺序,所述密封组件的第三框架与所述过滤组件的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装配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收容内腔,在佩戴时,所述使用者的口鼻部被包容于所述收容腔体内,且所述柔性密封件与所述使用者面部对应区域的皮肤接触并形成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由半刚性塑胶注塑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外轮廓周缘和由所述第一外轮廓周缘环绕第一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外轮廓周缘形成所述第一框架的与所述使用者面部轮廓相适应的外部轮廓,并且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局部为镂空的结构,其形状为朝着远离使用状态下所述使用者面部的方向凸出的弧形曲面,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二外轮廓周缘和由所述第二外轮廓周缘环绕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外轮廓周缘形成所述第二框架的与所述使用者面部轮廓相适应的外部轮廓,所述第二支撑部为局部为镂空的结构,其形状为朝着远离使用状态下所述使用者面部的方向凸出的弧形曲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器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通过骨梁形成为网孔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器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网孔结构的孔隙率范围为80%~95%。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器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网孔结构骨梁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中轴面对称。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器框架,其中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所述网孔结构骨梁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的中轴面对称。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器框架,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骨梁及网孔结构中网孔的位置、尺寸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骨梁及网孔结构中网孔的位置、尺寸完全匹配。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器框架,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骨梁及网孔结构中网孔的位置、尺寸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骨梁及网孔结构中网孔的位置、尺寸部分匹配,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网孔结构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网孔结构的孔隙率。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框架,其中当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装配在一起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装配间隙小于待配合使用的滤芯的厚度,并且在所述呼吸器框架的使用状态下,将所述滤芯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形成三文治结构。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框架,其中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部的对称中心处还设置有圆形开孔的呼气阀阀瓣安装部,在所述呼吸器框架的使用状态下,呼气阀阀瓣安装于所述呼气阀阀瓣安装部的安装平面上。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呼吸器框架,其中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下部的对称中心处还设置有圆形开孔的呼气阀限位部,所述呼气阀限位部的位置和尺寸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所述呼气阀阀瓣安装部相对应。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下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能够以所述连接部为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