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714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1:28
本公开提出一种医学成像系统,包括图像扫描设备及扫描床,所述图像扫描设备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扫描腔,所述扫描床与图像扫描设备沿前后方向布置,所述扫描床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布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组成可活动性组合,所述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布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且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二承载部为可拆卸组合关系。本公开的医学成像系统能提高扫描效率。

A Medical Imaging System

This disclosure proposes a medical imaging system, including an image scanning device and a scanning bed. The image scanning device has a scanning cavity extending in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The scanning bed and the image scanning device are arranged in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The scanning bed includes a first support, a second support, a first support and a second support. The second support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support. On the part, the first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part constitute a movable combination, the first bearing part and the second bearing part are arranged on the second supporting part,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bearing part and the second bearing part is a removable combination relationship. The disclosed medical imaging system can improve scann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成像系统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获取医学图像的医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医用成像系统是目前医院中的常规系统,利用医学成像系统对被扫描对象进行医学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医学成像系统也获得更大的发展。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医学成像逐渐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从形态到功能等方向发展。按照成像形式,医学成像系统可主要包括超声(Ultrasound)诊断系统、乳房摄影系统、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Tomography,CT)系统、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系统、X光(X-ray)成像系统、萤光成像(Fluoresce/nceImaging,FI)系统、正电子放射层析成像(PositronEmissonTomography,PET)系统、单光子辐射断层成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系统以及PET-MR、PET-CT、CT-MR等多模态成像系统。其中,CT成像系统主要利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analog/digital,A/D)转换器转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得到CT图像。进一步地,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因此医师通过CT图像能在一个横断解剖平面上,准确地探测各种不同组织间密度的微小差别,是观察骨关节、肺部组织病变的一种较理想的检查方式。MR成像系统主要采用静磁场和射频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在成像过程中,既不用电子离辐射、也不用造影剂就可获得高对比度的清晰图像,能够从人体分子内部反映出人体器官失常和早期病变,对软组织对比度、组织坏死、恶性疾患和退化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极大的优越性。上述医学成像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设置支撑被扫描对象的病床(扫描床、支撑台),病床可与医学成像系统的扫描设备相邻近或者相藕接,被扫描对象躺在病床上,医师在操作间内控制病床承载被扫描对象要扫描的目标器官或组织移动至医学成像系统的扫描视野区域(FieldofView,FOV)。以MR成像系统为例说明,为了获得需要扫描的被扫描对象所要检查的部位(受检部位)图像,需要被扫描对象躺在病床上,并根据需要使用合适的局部线圈,并需要将该局部线圈的信息(如线圈代码)、局部线圈的位置信息、被扫描对象摆位(姿态)信息、病床需要移动到超导磁体形成成像中心的距离等信息发送给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控制装置。现有技术中局部线圈的一种设置方式为:采用线圈绑带固定在人体所要扫描的部位,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0520125351.1就公开了这样一种磁共振信号接收线圈固定带,包括缚带,缚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相对应的缚带固定条,缚带成手表状,中部带有观察口,观察口的周围设有若干个线圈固定条,然而这种构造的局部线圈对被扫描对象身体区域具有一定的压迫,尤其是当被扫描对象被移动至空间相对狭小的扫描腔内部,用户体验较差。现有技术中局部线圈的另一种设置方式为:将局部线圈集成在病床中,且集成位置通常设置在床板的下方,这种结构的线圈一旦出现线圈单元烧坏或者需要更换新的线圈的情况下,拆卸床板等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维修相对困难,从而降低医疗设备在医院的使用效率,耽误患者检测。此外,由于医院每天都需要接诊大量行动不便、无法自理等各种患者,扫描床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需要足够的清洁。然而不可避免的,患者检测过程中的呕吐、尿液等其他杂物会污染扫描床以及扫描床上的局部线圈,可方便地更换局部线圈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医学成像系统的扫描床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医学成像系统,以改善对被扫描对象进行扫描时的清洁条件,提高扫描效率。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医学成像系统,包括图像扫描设备及扫描床,所述图像扫描设备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扫描腔,所述扫描床与图像扫描设备沿前后方向布置,所述扫描床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布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组成可活动性组合,所述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布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且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二承载部为可拆卸组合关系。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凹部,所述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于该凹部中。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前末端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后末端下方;第二承载部具有容纳腔,且第二承载部与图像扫描设备的扫描腔的距离小于第一承载部与图像扫描设备的扫描腔的距离。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设有绝缘软管,所述绝缘软管连接到所述第二支撑部,且所述绝缘软管的一端连接有气导耳塞。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或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道,所述绝缘软管可被至少部分地容纳于该槽道内。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板体、设置在该板体上面的可拆卸软垫,所述软垫通过如下至少一种方式连接在所述板体上:所述软垫通过粘贴方式连接在所述板体上、所述软垫通过卡扣方式连接在所述板体上、所述软垫通过绑带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部或第二承载部包括硬质材料制成的壳体,且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接收或发射射频信号的复数个线圈单元。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半壳体及下半壳体,所述复数个线圈单元被内置于所述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之间。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承载部及第二承载部连接的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所述第一线缆、所述第二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第三线缆连接,第三线缆布置于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道,所述槽道贯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表面或第二支撑部下表面,所述第三线缆可被至少部分地容纳于该槽道内。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撑部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可沿上下方向移动。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将扫描床的床板设计成两部分,其中:一个部分为第二支撑部,可活动设于第一支撑部,对床板该部分进行保洁时,无须将其从第一支撑部上拆卸;另外一个部分为承载部,其布置在第二支撑部,承载部较小的体积和重量可使其从第二支撑部上被较方便的拆分下来可有效的解决上述的问题;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组成可活动性组合,两者配合提高扫描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医学成像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医学成像系统的扫描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医学成像系统的扫描床又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医学成像系统的扫描床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承载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承载部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学成像系统,包括图像扫描设备及扫描床,所述图像扫描设备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扫描腔,所述扫描床与图像扫描设备沿前后方向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床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布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组成可活动性组合,所述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布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且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二承载部为可拆卸组合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成像系统,包括图像扫描设备及扫描床,所述图像扫描设备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扫描腔,所述扫描床与图像扫描设备沿前后方向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床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布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组成可活动性组合,所述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布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且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二承载部为可拆卸组合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凹部,所述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于该凹部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前末端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后末端下方;第二承载部具有容纳腔,且第二承载部与图像扫描设备的扫描腔的距离小于第一承载部与图像扫描设备的扫描腔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设有绝缘软管,所述绝缘软管连接到所述第二支撑部,且所述绝缘软管的一端连接有气导耳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或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道,所述绝缘软管可被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羽侯祥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