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的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697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的培养装置,涉及菌类栽培技术领域,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营养液池,所述营养液池上方架设有培养管,所述培养管背离所述培养箱的箱底一侧开设有供食用菌插入的栽培孔,所述培养管两端连接输液机构,所述输液机构与所述营养液池连接。通过在培养箱内培养食用菌,使得食用菌与外部隔绝,从而避免了被病虫的侵害,使得食用菌能健康生长,保证了食用菌的质量。

A Culture Device for Edible Fungi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ultivation device for edible fungi,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ushroom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a culture box, in which a nutrient liquid pool is arranged, and a culture tube is arranged above the nutrient liquid pool. The culture tube deviates from the bottom of the culture box and a cultivation hole for insertion of edible fungi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The two ends of the culture tube are connected with a transfusion mechanism. The nutrient solution pool is connected with the nutrient solution pool. By cultivating edible fungi in incubator, edible fungi can be isolated from the outside, thus avoiding being invaded by diseases and insects, making edible fungi grow healthily and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edible fung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的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菌类栽培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食用菌的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通常称为蘑菇。目前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高分子多糖、β-葡萄糖、RNA复合体、天然有机锗、核酸降解物、cAMP、三萜类化合物等,因此食用菌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目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一般是床栽或露天栽种。这些传统的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采用床栽或露天栽种的食用菌的栽培处于开放式场所,在栽培过程中无法避免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食用菌的品质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的培养装置,通过在培养箱内培养食用菌,使得食用菌与外部隔绝,从而避免了被病虫的侵害,使得食用菌能健康生长,保证了食用菌的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营养液池,所述营养液池上方架设有培养管,所述培养管背离所述培养箱的箱底一侧开设有供食用菌插入的栽培孔,所述培养管两端连接输液机构,所述输液机构与所述营养液池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食用菌插入培养管的栽培孔内,通过输液机构将营养液池中的营养液通入到培养管中,满足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通过在培养箱内培养食用菌,使得食用菌与外部隔绝,从而避免了被病虫的侵害,使得食用菌能健康生长,保证了食用菌的质量。优选的,所述输液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培养箱内且连接所述营养液池与所述培养管的一端的进液管、安装在所述培养箱内且连接所述培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营养液池的出液管、安装在所述进液管上且通过电池供电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带动营养液从营养液池流到进液管,并从进液管流到培养管中,被食用菌吸收后的营养液再从培养管流到出液管,再回到营养液池中,如此循环,使得培养管中食用菌始终能吸收营养液。优选的,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的管径小于所述培养管的管径,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培养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培养管的靠近所述培养箱的箱底一端,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培养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培养管远离所述培养箱的箱底一端,且所述进液管的最高液面低于所述出液管的最低液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培养管中始终具有空间,允许培养箱内的空气能进入到培养管中,满足食用菌生成的需要。同时使得培养管中保持有一定的营养液,使食用菌能吸收营养液中的养分。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水泵或压缩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或压缩机均能将营养液从营养液池抽到进液管中,满足需求。优选的,所述培养箱的侧壁镶嵌有与电池连接的LED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晚上没有光线,使得部分种类的食用菌的生长速度缓慢下来。通过LED灯的设置,使得食用菌晚上也能受到光线的照射,从而提高食用菌的成长速度。优选的,所述培养箱相对侧壁上分别安装有进风管和出风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食用菌是好氧真菌,食用菌的生命过程是吸氧吐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氧气不足则不能正常发育,因此需要补充氧气。通过进风管和出风管的设置,使得空气能进入到培养箱内,从而为食用菌提供需要的氧气。优选的,所述进风管设置有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有刺激菌丝生长的作用,超过一定浓度则有抑制作用,因此需要二氧化碳的进入量。通过在进风管设置阀门,调节空气的进入量,从而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进入量,使得二氧化碳保持在一定浓度,使得菌丝较快生长。优选的,所述营养液池的外侧壁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昼夜存在温差,或者季节存在温差,会影响培养箱内的营养液池内的营养液的温度,从而影响食用菌的成长。半导体制冷片,也叫热电制冷片,是一种热泵。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通过半导体制冷片,控制营养液池内营养液的温度,从而使食用菌不受温度的影响,较快的成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通过在培养箱内培养食用菌,使得食用菌与外部隔绝,从而避免了被病虫的侵害,使得食用菌能健康生长,保证了食用菌的质量;2、通过LED灯的设置,使得食用菌晚上也能受到光线的照射,从而提高食用菌的成长速度;3、通过半导体制冷片,控制营养液池内营养液的温度,从而使食用菌不受温度的影响,较快的成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二),省去太阳能板、进风管、出风管和阀门;图3为培养管的剖面图。附图标记:1、培养箱;11、进风管;12、出风管;13、阀门;2、营养液池;4、培养管;41、栽培孔;5、进液管;6、出液管;7、驱动件;9、LED灯;10、半导体制冷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食用菌的培养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培养箱1,培养箱1内设置有营养液池2,营养液池2连接有输液机构,输液机构连接有培养管4,培养管4位于营养液池2的上方。培养管4背离培养箱1的箱底一侧开设有供食用菌插入的栽培孔41。参照图2和图3,输液机构包括进液管5、出液管6和驱动件7,进液管5和出液管6的管径小于培养管4的管径。进液管5连通营养液池2与培养管4的一端,且进液管5与培养管4的连接处位于培养管4的靠近培养箱1的箱底一端。出液管6连接培养管4的另一端与营养液池2,且出液管6与培养管4的连接处位于培养管4远离培养箱1的箱底一端,同时进液管5的最高液面低于出液管6的最低液面。驱动件7可选用水泵或压缩机,并通过电池供电。参照图1和图2,培养箱1相对侧壁上分别安装有进风管11和出风管12,且在进风管11上设置有控制气体进入量的阀门13,以控制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使得食用菌在最适宜的环境生长。为了给食用菌晚上提供光照,加快食用菌的生长,在培养箱1的侧壁镶嵌有与电池连接的LED灯9。在营养液池2的外侧壁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10,以控制营养液的温度,使得食用菌的根始终处在适宜温度的营养液中,减少温度对食用菌的影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水泵或压缩机将营养液池2中的营养液通入到进液管5中,营养液通过进液管5流到培养管4中,供食用菌生长需要。被吸收之后的营养液通过出液管6流回营养液池2中。同时调节阀门13,根据食用菌的生长需要,调节空气的进入量。夜晚时,根据食用菌的需要,打开LED灯9,为食用菌提供光线,使得食用菌在夜晚也能生长。根据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通过半导体制冷片10调节营养液池2中营养液的温度,使得食用菌较快生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所述培养箱(1)内设置有营养液池(2),所述营养液池(2)上方架设有培养管(4),所述培养管(4)背离所述培养箱(1)的箱底一侧开设有供食用菌插入的栽培孔(41),所述培养管(4)两端连接输液机构,所述输液机构与所述营养液池(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所述培养箱(1)内设置有营养液池(2),所述营养液池(2)上方架设有培养管(4),所述培养管(4)背离所述培养箱(1)的箱底一侧开设有供食用菌插入的栽培孔(41),所述培养管(4)两端连接输液机构,所述输液机构与所述营养液池(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培养箱(1)内且连接所述营养液池(2)与所述培养管(4)的一端的进液管(5)、安装在所述培养箱(1)内且连接所述培养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营养液池(2)的出液管(6)、安装在所述进液管(5)上且通过电池供电驱动件(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5)和所述出液管(6)的管径小于所述培养管(4)的管径,所述进液管(5)与所述培养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立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布鲁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