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评价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的流程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6713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评价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的流程与方法,包括站点周边网上调查和周边实地调查,用于获取站点周边慢行交通道路设置、环境设施以及慢行交通接驳条件等信息;根据各计算公式和调查结果得到评价指标的计算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各类型指标转变为统一的表达形式;通过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值,计算得出综合评价值从而评价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并提出改善建议。本发明专利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内容的空白,对于现有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的改善优化、新建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提高轨道交通的客流吸引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评价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的流程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特别是涉及评价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的流程与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截至2017年末,共计34个城市开通并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5033公里,运营里程数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有不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处于规划或建设中。轨道交通建设速度较快,建设强度较大,导致一些地方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的要求,出现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用地功能、环境缺乏协调等问题。提高轨道交通站点的慢行交通接驳规划设计水平,不仅可以实现轨道站点与周边土地集约紧凑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活力,而且可以提升轨道交通的出行吸引力,提高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慢行交通主要由步行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组成。慢行交通与轨道交通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轨道交通适用于中长距离出行,慢行交通适用于短距离出行。但随着城市机动化加速发展,城市慢行出行空间难以得到保证,慢行出行环境日益恶化,需要对轨道站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并加以改善,从而营造良好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目前,轨道交通与慢行交通接驳水平评价研究较少,缺乏一套量化的评价方法指导轨道交通站点的规划与改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评价方法,基于简单的现场调查完成对慢行交通接驳水平的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评价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的流程与方法,填补了国内相关内容的空白,对于现有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的改善优化、新建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提高轨道交通的客流吸引能力,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评价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的流程与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其特征在于:(1)轨道站点周边网上调查,确定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网络、土地开发利用等现状情况,其中轨道站点周边网上调查,包括确定站点周边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置位置、走向和长度以及区域内建筑分布,为评价指标的计算打下基础;(2)轨道站点周边现场调查,确定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设施、慢行交通接驳水平、公共交通接驳相关现状情况,其中轨道站点周边现场调查,包括站点周边环境设施调查、自行车停车设施供需比调查、慢行道路宽度调查、公共交通接驳距离调查和交叉口过街时间调查相关内容,为评价指标的计算打下基础;(3)计算评价指标并进行标准化,得到各评价指标指数值,其中评价指标计算及标准化,包括根据计算公式和调查数据确定各指标计算值,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标准,结合部分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实践,分析各个指标的评价基准,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各类型的评价指标计算值转化为统一的评价指数形式;(4)慢行交通系统接驳综合评价,其中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综合评价,通过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得出综合评价值从而判断该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并提出改善建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通过地图工具获得地铁站所在地点半径750米区域的平面图;步骤1.2:在AutoCAD中按照平面图描绘出区域内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步骤1.2.1:计算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密度:D1=∑bli/A,D2=∑pli/A其中,D1为非机动车道密度单位为千米/平方千米;bli为区域内非机动车道长度单位为千米;D2为人行道密度单位为千米/平方千米;pli为区域内人行道长度单位为千米;A为区域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步骤1.2.2:计算非机动车和步行绕路系数:RD1=(b1+b2+...+b8)/(8·750),RD2=(p1+p2+...+p8)/(8·750)其中,RD1为非机动车绕行系数;RD2为步行绕行系数;以轨道站点为圆心,750m为半径划定圆圈并均分成8个象限,每个象限中选取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与圆圈相交,取交点为终点,bi为某个象限内圆心到终点的非机动车道最短路径,pi为某个象限内圆心到终点的最短步行道路径;步骤1.2.3:计算周边建筑密度:BD=BA/A其中,BD为建筑密度单位为%;BA为建筑基地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A为区域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调查区域内慢行道路宽度,包括非机动车道宽度bwi单位为米和人行道宽度pwi单位为米,计算调查区域内慢行道路平均宽度:其中,BW为区域内非机动车道平均宽度单位为米;PW为区域内非机动车道平均宽度单位为米;步骤2.2:调查站点150m范围区域内设施状况,包括无障碍设施、照明设施、引导设施、隔离设施和景观环境,调查无障碍设施、照明设施、引导设施是否设置,设置合理与否以及运行状况如何,对于设置合理科学,并处于良好运行中的设施记为1,否则记为0;对于隔离设施,设置物理机非隔离,调查区域内不存在机非混行、人非混行的记为1,否则记为0;对于景观环境,范围区域内慢行道路有树荫遮蔽,周围绿化较好或有特色植物雕塑或景观小品的记为1,否则记为0;步骤2.3:调查从站点出入口i步行至周边最近公共交通站点距离为di单位为米,计算公共交通接驳距离d单位为米:步骤2.4:调查站点出入口i周边最近交叉口最大步行过街时间ti单位为秒,最大步行过街时间为最大红灯等待时间与正常成年男性步行过街时间之和,计算交叉口最大步行过街时间:步骤2.5:调查站点周边停车设施供需比α单位为%,对于施画停车位的停车场,停车设施供需比为早高峰时间非机动车停车数与停车位总数之比;对于没有施画停车位的停车场,停车供需比为早高峰时间非机动车停车面积与停车场面积之比,停车供需比可以大于1,即停车场已经饱和,存在非机动车在停车场外随意停放的情况。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慢行交通道路水平指标计算:步骤3.1.1:慢行道路密度指标y1计算:y1=0.3D1+0.7D2其中,y1是慢行道路密度指标;D1是非机动车道密度指数;D2是人行道密度指数,对照指数分级表将计算值转换为指数值;步骤3.1.2:慢行道路绕行系数指标y2计算:y2=0.2RD1+0.8RD2其中,y2是慢行道路绕行系数指标;RD1是非机动车绕行系数指数;RD2是步行绕行系数指数,对照指数分级表将计算值转换为指数值:步骤3.1.3:慢行道路宽度指标y3计算:y3=0.5BW+0.5PW其中,y3是慢行道路绕行系数指标;BW是非机动车道平均宽度指数;PW是人行道平均宽度指数;步骤3.2:慢行交通接驳水平指标计算:步骤3.2.1:公共交通接驳距离指标y4计算,对照公共交通接驳距离指数分级表将计算值转换为指数值;步骤3.2.2:交叉口步行过街时间y5计算,对照交叉口步行过街时间指数分级表将计算值转换为指数值;步骤3.3:慢行交通设施环境水平指标计算:步骤3.3.1:慢行交通景观设施指标y6计算,慢行交通景观设施指标分为无障碍设施指标,照明设施指标,引导设施指标,机非隔离设施指标以及景观环境指标,对于调查中记为1的指标,指标指数为20,即慢行交通景观设施指标指数由各指数相加,最大为100,最小为0;步骤3.3.2:周边建筑密度指标y7计算,对照周边建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评价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的流程与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其特征在于:(1)轨道站点周边网上调查,确定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网络、土地开发利用等现状情况,其中轨道站点周边网上调查,包括确定站点周边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置位置、走向和长度以及区域内建筑分布,为评价指标的计算打下基础;(2)轨道站点周边现场调查,确定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设施、慢行交通接驳水平、公共交通接驳相关现状情况,其中轨道站点周边现场调查,包括站点周边环境设施调查、自行车停车设施供需比调查、慢行道路宽度调查、公共交通接驳距离调查和交叉口过街时间调查相关内容,为评价指标的计算打下基础;(3)计算评价指标并进行标准化,得到各评价指标指数值,其中评价指标计算及标准化,包括根据计算公式和调查数据确定各指标计算值,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标准,结合部分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实践,分析各个指标的评价基准,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各类型的评价指标计算值转化为统一的评价指数形式;(4)慢行交通系统接驳综合评价,其中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综合评价,通过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得出综合评价值从而判断该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并提出改善建议。...

【技术特征摘要】
1.评价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的流程与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其特征在于:(1)轨道站点周边网上调查,确定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网络、土地开发利用等现状情况,其中轨道站点周边网上调查,包括确定站点周边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置位置、走向和长度以及区域内建筑分布,为评价指标的计算打下基础;(2)轨道站点周边现场调查,确定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设施、慢行交通接驳水平、公共交通接驳相关现状情况,其中轨道站点周边现场调查,包括站点周边环境设施调查、自行车停车设施供需比调查、慢行道路宽度调查、公共交通接驳距离调查和交叉口过街时间调查相关内容,为评价指标的计算打下基础;(3)计算评价指标并进行标准化,得到各评价指标指数值,其中评价指标计算及标准化,包括根据计算公式和调查数据确定各指标计算值,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标准,结合部分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实践,分析各个指标的评价基准,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各类型的评价指标计算值转化为统一的评价指数形式;(4)慢行交通系统接驳综合评价,其中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综合评价,通过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得出综合评价值从而判断该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并提出改善建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的流程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通过地图工具获得地铁站所在地点半径750米区域的平面图;步骤1.2:在AutoCAD中按照平面图描绘出区域内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步骤1.2.1:计算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密度:D1=∑bli/A,D2=∑pli/A其中,D1为非机动车道密度单位为千米/平方千米;bli为区域内非机动车道长度单位为千米;D2为人行道密度单位为千米/平方千米;pli为区域内人行道长度单位为千米;A为区域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步骤1.2.2:计算非机动车和步行绕路系数:RD1=(b1+b2+...+b8)/(8·750),RD2=(p1+p2+...+p8)/(8·750)其中,RD1为非机动车绕行系数;RD2为步行绕行系数;以轨道站点为圆心,750m为半径划定圆圈并均分成8个象限,每个象限中选取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与圆圈相交,取交点为终点,bi为某个象限内圆心到终点的非机动车道最短路径,pi为某个象限内圆心到终点的最短步行道路径;步骤1.2.3:计算周边建筑密度:BD=BA/A其中,BD为建筑密度单位为%;BA为建筑基地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A为区域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接驳水平的流程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调查区域内慢行道路宽度,包括非机动车道宽度bwi单位为米和人行道宽度pwi单位为米,计算调查区域内慢行道路平均宽度:其中,BW为区域内非机动车道平均宽度单位为米;PW为区域内非机动车道平均宽度单位为米;步骤2.2:调查站点150m范围区域内设施状况,包括无障碍设施、照明设施、引导设施、隔离设施和景观环境,调查无障碍设施、照明设施、引导设施是否设置,设置合理与否以及运行状况如何,对于设置合理科学,并处于良好运行中的设施记为1,否则记为0;对于隔离设施,设置物理机非隔离,调查区域内不存在机非混行、人非混行的记为1,否则记为0;对于景观环境,范围区域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卫张冰炎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