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6608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包括:金属框、导光板、光源、胶框以及槽体;金属框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位于底板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位于底板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且底板和侧壁之间形成容置腔;第一侧壁包括至少一个异形部,异形部朝向容置腔的内部凸起,形成槽体;导光板、光源和胶框均设置于容置腔内;胶框位于导光板和侧壁之间,光源和导光板沿第二方向排列,且光源位于导光板和第三侧壁之间;胶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缺口,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缺口位于槽体远离光源的一侧,且第一缺口内设置有第一导光部。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背光模组出光区域亮度的均一性,提升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etal frame, a light guide plate, a light source, a rubber frame and a groove body; the first and second sidewalls of the metal frame are located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the third and fourth sidewalls are located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along the second direction, and an accommodation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side wall; the first sidewall includes at least one difference. In the shape part, the special-shaped part protrudes towards the interior of the housing cavity to form a groove body; the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and rubber frame are all arranged in the housing cavity; the rubber fram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side wall, and the light source and light guide plate are arranged in the second direction, and the light sourc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third side wall; the rubber frame includes at least one first notch, in the second direction, the first notch is located far from the light source. A first light guide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notch on one sid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the brightness of the backlight module's output area and the display effect of the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在各种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中都需要依靠外部的背光模组(BackLight)来提供光源,以使液晶显示器显示画面,从而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视觉效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视觉效果要求的不断提高,窄边框的液晶显示器逐渐为人们所青睐。由于边框变窄,液晶显示器的屏占比更高,人们在观看体验时,视觉被束缚的程度大大降低。为了使液晶显示器的边框变窄,目前的做法是将液晶显示器设计成规则矩形以外的异形显示器,这类异形显示器虽然可以较好地避开摄像头、扬声器等功能器件,并具有较高的屏占比,但背光模组中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在异形区域经常会因过于聚集而形成亮区,或者因无法射入而形成暗区,导致液晶显示器在显示画面时,整个画面的光亮不均匀,难以满足人们的视觉效果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以改善亮区和暗区问题,使背光亮度更加均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导光板、光源、胶框以及槽体;金属框包括底板和侧壁,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位于底板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位于底板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且底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形成容置腔;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第一侧壁包括至少一个异形部,异形部朝向容置腔的内部凸起,形成槽体;导光板、光源和胶框均设置于容置腔内;其中,胶框位于导光板和侧壁之间,光源和导光板沿第二方向排列,且光源位于导光板和第三侧壁之间;胶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缺口,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缺口位于槽体远离光源的一侧,且第一缺口内设置有第一导光部。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采用金属框容纳导光板、光源等部件,并在金属框的第一侧壁设置异形部,从而通过异形部形成槽体,槽体所在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等器件,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功能和视觉需求。胶框的第一缺口内设置第一导光部,一方面,第一导光部和导光板可以共同传导光线,有利于扩大背光模组的光线出射面;另一方面,虽然第一缺口位于槽体远离光源的一侧,但可以通过第一导光部增加第一缺口处的光线出射量,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第一缺口处形成暗区的情况,提高背光模组出光区域亮度的均一性,有利于改善显示设备亮度不均的情况,提升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金属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第一导光部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第一导光部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第一导光部的又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第一导光部的又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第一导光部的又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M区域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6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中沿C-C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19中沿C-C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19中沿C-C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19中沿C-C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25中沿D-D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10、导光板20、光源30、胶框40以及槽体50;金属框10包括底板11和侧壁12,侧壁12包括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124,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位于底板11沿第一方向x相对的两侧,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124位于底板11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两侧,且底板11、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124之间形成容置腔13;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第一侧壁121包括至少一个异形部a,异形部a朝向容置腔13的内部凸起,形成槽体50;导光板20、光源30和胶框40均设置于容置腔13内;其中,胶框40位于导光板20和侧壁12之间,光源30和导光板20沿第二方向y排列,且光源30位于导光板20和第三侧壁123之间;胶框4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缺口41,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缺口41位于槽体50远离光源30的一侧,且第一缺口41内设置有第一导光部21。本实施例中,金属框10的侧壁12包括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124,且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1设置于底板11的两侧,在第二方向y上,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124设置于底板11的两侧,从而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第四侧壁124和底板11之间可以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空间,也即容置腔13,用以容纳导光板20、光源30、胶框40等部件。金属框10的材质可以是铁、铝、镀锌铝、铝合金中的至少一者,从而金属框10对设置于容置腔13内的部件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当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制作成本,也可以采用塑料代替这些金属制作金属框10,但本专利技术对于金属框10的材质并不作具体限制。第一侧壁1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异形部a,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框、导光板、光源、胶框以及槽体;所述金属框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底板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底板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形成容置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侧壁包括至少一个异形部,所述异形部朝向所述容置腔的内部凸起,形成所述槽体;所述导光板、所述光源和所述胶框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其中,所述胶框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侧壁之间,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板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胶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缺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槽体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缺口内设置有第一导光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框、导光板、光源、胶框以及槽体;所述金属框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底板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底板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形成容置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侧壁包括至少一个异形部,所述异形部朝向所述容置腔的内部凸起,形成所述槽体;所述导光板、所述光源和所述胶框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其中,所述胶框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侧壁之间,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板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胶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缺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槽体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缺口内设置有第一导光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二子部位于所述槽体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一子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二子部远离所述槽体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子部靠近所述槽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远离所述第二子部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三凸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缺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异形部相邻;所述第二缺口内设置有第二导光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所述第二导光部均和所述导光板一体成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缺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缺口位于所述槽体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