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6321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及其施工方法,属于轨道交通建设技术领域,其通过对应将轨道梁、轨道梁板和轨道梁桥墩整体成型,使得轨道梁、轨道梁板和轨道梁桥墩形成了统一受力体,提升高架车站的受力稳定性,降低高架车站中轨道层的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及其施工方法,其结构简单,施工方法便捷,能有效提升高架车站的施工效率,提升轨道层的防水性能,降低轨道层和高架车站的设置高度,降低高架车站的施工成本和检修维护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An Integrated Cast-in-situ Frame Elevated Station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l cast-in-place frame elevated railway station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By integrally forming the track beam, track beam plate and track beam pier, the track beam, track beam plate and track beam pier form a unified force body, enhance the force stability of the elevated station, and reduce the middle track layer of the elevated station. The height. The integral cast-in-situ frame elevated railway station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are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in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elevated station, improve the waterproof performance of the track layer, reduce the setting height of the track layer and the elevated station,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and maintenance cost of the elevated station, and have good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日常出行问题已经日渐成为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改善城市交通问题的过程中,轨道交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诸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交通形式极大改善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轨道交通在城市中建设时,其建设空间往往受限,配套结构设施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同时,在轨道交通车站的建设过程中,除了要适应轨道交通外,经常还需要适应于其他交通形式,例如公路交通。因此,便出现了公铁合建的高架车站。在现有技术中,公铁合建的高架车站往往如图2中所示,其将轨道交通桥梁结构和车站结构上下叠合在一起,共用墩柱及盖梁,轨道梁简支搁置于车站结构的盖梁上,采用支座进行支撑,进而形成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路面层、站厅层、轨道层和公路层,由站厅层和轨道层满足轨道交通的需要,路面层满足地面交通的通行,公路层用于满足轨道交通上方公路交通的通行。上述高架车站的设置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公路交通和轨道交通的应用需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应用缺陷。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现有的公铁合建高架车站中,需要在轨道层的铁路桥盖梁上对应设置支座和轨道梁,现有高架车站中的轨道梁往往为箱梁,其与盖梁结构之间依靠支座连接,且往往需要分批支模浇筑,导致轨道箱梁结构与盖梁结构之间存在缝隙,造成轨道层的防水效果不佳,增加高架车站的检修维护成本;2.轨道梁与盖梁之间通过支座对应连接,由支座对应传递轨道梁上方的荷载,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在长期的循环使用过程中,支座可能会产生变形或者损坏,需要经常检修或者更换,极大增加了高架车站的检修维护成本;3.现有轨道梁大多采用箱型轨道梁,其高度根据跨度不同往往在3m左右,再加上支座的厚度,使得轨道层的层高较大,进而增加了高架车站的高度和其他配套设施的高度,极大地增加了施工成本,延长了高架车站的建设周期;4.高架车站在城市内施工时,其施工周期往往需要控制在较短时间内,以减少对周围其他交通形式的长期影响,但现有公铁合建高架车站的施工方法较为复杂,无法有效缩短高架车站的建设周期,不仅影响其他交通形式的正常运行,还极大地增加了高架车站的施工成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及其施工方法,其中通过将轨道梁和轨道梁板一体化成型,使得轨道梁和轨道梁板形成统一受力体,有效降低高架车站的设置高度,缩短高架车站的建设周期,降低高架车站的施工、维护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路面层、站厅层、轨道层和公路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层与所述轨道层以沿纵向设置的轨道梁板对应隔开,所述轨道梁板以多个沿纵向间隔设置的轨道层支撑单元对应支撑;所述轨道层支撑单元包括沿横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两个轨道梁桥墩,所述轨道梁桥墩的底部对应设置在所述站厅层的顶面上,其顶部与所述轨道梁板固定设置并一体成型,且所述轨道梁对应嵌入所述轨道梁板中,并与其统一现浇成型,即所述轨道梁、所述轨道梁板和所述轨道梁桥墩整体现浇成型,并形成统一受力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站厅层中的所述轨道梁桥墩沿纵向等间隔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沿纵向对应布置的两所述轨道梁桥墩之间的间隔为12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梁板的厚度大于轨道层中设置箱型轨道梁加支座的形式时轨道梁板的厚度,所述轨道梁板的厚度为400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站台梁板,所述站台梁板的高度与该轨道梁上轨道车辆的车门底部对应平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梁的两侧分别沿纵向间隔设置有公路桥桥墩,并对应在所述公路桥桥墩顶部设置有公路桥盖梁和公路桥箱梁,形成所述高架车站顶部的公路层,以用于公路车辆通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站厅层包括设置于所述轨道梁板下方的站厅层梁板,所述站厅层梁板与所述轨道梁梁板之间通过所述轨道梁桥墩对应隔开,且所述站厅层梁板的底面与地面之间对应设置有一定高度的基础桥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地面上沿纵向间隔设置多个承重单元,且所述承重单元包括沿横向间隔布置的两个承重基础,并在各所述承重基础上分别竖向设置基础桥墩;S2:在所述基础桥墩的顶部对应施工一定厚度的站厅层梁板;S3:在所述站厅层梁板上对应设置轨道梁桥墩和轨道梁板的钢筋,并对应将轨道梁的钢筋结构与所述轨道梁板的钢筋对应绑扎,形成整体的钢筋骨架;S4:在所述钢筋网结构上整体现浇混凝土,实现所述轨道梁桥墩、所述轨道梁板和所述轨道梁的整体现浇成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4后还包括步骤S5,其过程如下:S5:在所述轨道梁两侧的轨道梁板上方水平设置站台梁板,并使得所述站台梁板平齐于所述轨道梁上轨行车辆的车门底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5后还包括步骤S6,其过程如下:S6:在所述轨道梁两侧的轨道梁板上分别沿纵向间隔设置若干公路桥桥墩,并对应在所述公路桥桥墩上设置公路桥盖梁和公路桥箱梁。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其通过对应将轨道梁、轨道梁板和轨道梁桥墩整体成型,不仅使得轨道梁、轨道梁板和轨道梁桥墩形成了统一受力体,提升了高架车站的受力稳定性,而且还降低了高架车站中轨道层的高度,简化了施工的工序,降低了高架车站的设置高度,有效提升了高架车站的施工效率,降低了高架车站及其周边配套设施的设置成本;(2)本专利技术的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其通过对应设置轨道梁桥墩的设置间距和对应增加轨道梁板的厚度,有提升了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的受力稳定性,确保了高架车站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减少了高架车站的检修维护成本,而且在轨道梁与轨道梁板整体现浇施工的前提下,高架车站的施工周期并未增加,反而大幅缩短,保证了高架车站的快速施工和及时投入运营;(3)本专利技术的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其通过将轨道梁和轨道梁板整体现浇施工,使得轨道梁和轨道梁板之间紧密结合为整体,有效避免了传统箱梁+支座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构缝或者变形缝,减少了梁-板之间的缝隙,大大提升了轨道层的防水性能,减少了高架车站的检修维护成本,提升高架车站的使用寿命;(4)本专利技术的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及其施工方法,其结构简单,施工方法便捷,能有效提升高架车站的施工效率,提升轨道层的防水性能,降低轨道层和高架车站的设置高度,降低高架车站的施工成本和检修维护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公铁合建高架车站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的施工步骤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路面层、站厅层、轨道层和公路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层与所述轨道层以沿纵向设置的轨道梁板对应隔开,所述轨道梁板以多个沿纵向间隔设置的轨道层支撑单元对应支撑;所述轨道层支撑单元包括沿横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两个轨道梁桥墩,所述轨道梁桥墩的底部对应设置在所述站厅层的顶面上,其顶部与所述轨道梁板固定设置并一体成型,且所述轨道梁对应嵌入所述轨道梁板中,并与其统一现浇成型,即所述轨道梁、所述轨道梁板和所述轨道梁桥墩整体现浇成型,并形成统一受力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路面层、站厅层、轨道层和公路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层与所述轨道层以沿纵向设置的轨道梁板对应隔开,所述轨道梁板以多个沿纵向间隔设置的轨道层支撑单元对应支撑;所述轨道层支撑单元包括沿横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两个轨道梁桥墩,所述轨道梁桥墩的底部对应设置在所述站厅层的顶面上,其顶部与所述轨道梁板固定设置并一体成型,且所述轨道梁对应嵌入所述轨道梁板中,并与其统一现浇成型,即所述轨道梁、所述轨道梁板和所述轨道梁桥墩整体现浇成型,并形成统一受力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其中,所述站厅层中的所述轨道梁桥墩沿纵向等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其中,沿纵向对应布置的两所述轨道梁桥墩之间的间隔为12m。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其中,所述轨道梁板的厚度大于轨道层中设置箱型轨道梁加支座的形式时轨道梁板的厚度,所述轨道梁板的厚度为400mm。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其中,所述轨道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站台梁板,所述站台梁板的高度与该轨道梁上轨道车辆的车门底部对应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公铁合建整体现浇框架式高架车站,其中,所述轨道梁的两侧分别沿纵向间隔设置有公路桥桥墩,并对应在所述公路桥桥墩顶部设置有公路桥盖梁和公路桥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业飞张峰王鹏陈辉张波刘欣王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