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和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6193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器,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储能组件、节流装置,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封装容器,所述封装容器内填充有储能介质;光管式换热器,所述光管式换热器设在所述封装容器内以与所述储能介质换热;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或者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所述节流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在制冷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热量少,在制热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冷量少。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n air conditioner.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mprises a compressor, a first heat exchanger, an energy storage component and a throttling device. The energy storage component comprises a packaging container filled with an energy storage medium, a light tube heat exchanger, and a light tube heat exchanger arranged in the packaging container for heat transfer with the energy storage medium. The first port of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haust port of the compressor, the first port of the optical tube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ction port of the compressor, or the first port of the optical tube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haust port of the compressor, the first port of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ction port of the compressor, and the throttl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Between the second port of the device and the second port of the light tube heat exchanger. According to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less heat is released to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in refrigeration and less cold is released to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in he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本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和设有该空调系统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通常采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体式结构,不仅占用了一定的室内外空间,而且需要分体布置,装配工序复杂。同时,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在向室内空间提供冷量或热量,会向室外排热或冷,影响周围的温度,且换热器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可实现一体式设计,增强换热效果。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储能组件、节流装置,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封装容器,所述封装容器内填充有储能介质;光管式换热器,所述光管式换热器设在所述封装容器内以与所述储能介质换热;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或者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所述节流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利用储能组件,在制冷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热量少,在制热时向室外环境释放的冷量少,且将光管式换热器设在封装容器内,提高储能介质与制冷剂的换热效率,增强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封装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敞开,所述光管式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上盖,所述上盖封闭所述壳体;或者,所述封装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敞开,所述光管式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上盖,所述上盖封闭所述壳体,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止抵所述光管式换热器。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包括:换向单元,所述换向单元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压缩机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相连,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通过所述节流装置相连,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四接口相连。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光管式换热器包括:平面式蛇形换热管,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为多个,且层叠设置;两个集流管,两个所述集流管分别与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相连以使多个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并联,所述集流管支撑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和伸出所述封装容器。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相邻的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的间距等于每个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的相邻并排子段之间的间距;或者所述光管式换热器还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沿多个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的排布方向延伸,且与多个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相连,所述支撑筋支撑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以使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间隔开;或者所述光管式换热器还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沿多个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的排布方向延伸,且与多个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相连,所述支撑筋支撑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以使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间隔开,所述支撑筋与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的最外侧相连,所述支撑筋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筋与两个所述集流管形成为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光管式换热器包括:平面式螺旋换热管,所述平面式螺旋换热管为多个,且层叠设置;两个集流管,两个所述集流管分别与所述平面式螺旋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相连以使多个所述平面式螺旋换热管并联,所述集流管支撑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和伸出所述封装容器。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平面式螺旋换热管的相邻圈的径向间距等于相邻的所述平面式螺旋换热管的轴向间距;或者所述光管式换热器还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沿多个所述平面式螺旋换热管的排布方向延伸,且与多个所述平面式螺旋换热管相连,所述支撑筋支撑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以使所述平面式螺旋换热管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间隔开;或者所述光管式换热器还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沿多个所述平面式螺旋换热管的排布方向延伸,且与多个所述平面式螺旋换热管相连,所述支撑筋支撑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以使所述平面式螺旋换热管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间隔开,所述支撑筋与所述平面式螺旋换热管的最外圈相连,所述支撑筋为多个且与外圈的所述集流管沿周向间隔开设置。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光管式换热器包括:立体式螺旋换热管,所述立体式螺旋换热管沿竖向盘绕,所述立体式螺旋换热管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立体式螺旋换热管沿径向间隔开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立体式螺旋换热管的端部相连以使多个所述立体式螺旋换热管串联。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立体式螺旋换热管的竖向相邻圈的间距等于相邻的所述立体式螺旋换热管的径向间距;或者所述光管式换热器还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沿竖向延伸,且与所述立体式螺旋换热管相连,所述支撑筋支撑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以使所述立体式螺旋换热管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间隔开;或者所述光管式换热器还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沿竖向延伸,且与所述立体式螺旋换热管相连,所述支撑筋支撑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以使所述立体式螺旋换热管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间隔开,所述支撑筋与所述立体式螺旋换热管的最外圈相连,所述支撑筋为多个且沿周向间隔开设置。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箱体,所述空调系统的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空调器与上述的空调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的剖面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中光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的剖面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中光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的剖面图;图15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相变储热换热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储能组件、节流装置,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封装容器,所述封装容器内填充有储能介质;光管式换热器,所述光管式换热器设在所述封装容器内以与所述储能介质换热;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或者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所述节流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30 CN 2017214295623;2017.10.30 CN 20172142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储能组件、节流装置,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封装容器,所述封装容器内填充有储能介质;光管式换热器,所述光管式换热器设在所述封装容器内以与所述储能介质换热;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或者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所述节流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敞开,所述光管式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上盖,所述上盖封闭所述壳体;或者,所述封装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敞开,所述光管式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上盖,所述上盖封闭所述壳体,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止抵所述光管式换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向单元,所述换向单元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压缩机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相连,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通过所述节流装置相连,所述光管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四接口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管式换热器包括:平面式蛇形换热管,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为多个,且层叠设置;两个集流管,两个所述集流管分别与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相连以使多个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并联,所述集流管支撑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和伸出所述封装容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的间距等于每个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的相邻并排子段之间的间距;或者所述光管式换热器还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沿多个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的排布方向延伸,且与多个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相连,所述支撑筋支撑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以使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与所述封装容器的底壁间隔开;或者所述光管式换热器还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沿多个所述平面式蛇形换热管的排布方向延伸,且与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佩兰黄隆重周春游尹斌黄宁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