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扩底锚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6095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5:29
一种双扩底锚栓,包括长轴、内套筒及外套筒,其中,长轴底部设有挤压锥面,内套筒呈环形筒状,套在长轴外侧,外套筒呈环形筒状,套在内套筒外侧;在安装锚栓时,旋转螺母对其进行预紧,所述长轴受力位移,所述挤压锥面对所述内套筒施加压力,内套筒受力张开,对所述外套筒施加压力并使其张开,通过增加压力的方式增加锚栓与砼基材料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有的单个套筒基础上,通过双套筒实现双扩底的效果,可承受极高的荷载,可用于承受冲击和地震载荷,保证了混凝土中力的有效传播。

Double Bottom-enlarged Anchor Bolt

A double-enlarged bottom anchor bolt includes a long shaft, an inner sleeve and an outer sleeve, in which an extrusion con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long shaft, the inner sleeve is circular, the outer sleeve is circular, and the outer sleeve is circular, and the outer sleeve is sleev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inner sleeve. When the anchor bolt is installed, the rotating nut pre-tightens the bolt, and the long axis forces and displaces, and the extrusion cone exerts pressure on the inner sleeve, and the inner sleeve is subjected to pressure. When the force is opened, the outer sleeve is pressed and opened, and the friction force between the anchor bolt and the concrete base material is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single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achieves the effect of double bottom enlargement through double sleeves, can bear extremely high loads, can be used to bear impact and seismic loads, and ensures the effective transmission of force in concre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扩底锚栓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紧固五金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双扩底锚栓。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铁路和地铁建设也进入到高速发展期,现今我国的铁路和地铁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对施工方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确保工程安全、按期保质完成,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于是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都会使用到锚栓。锚栓能够简单、高效、可靠地用于砖体、砌体、石材、混凝土基材中,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244060U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扩底锚栓,所述螺杆的一端为沉头端,螺杆外套接有一高强度加厚套管,高强度加厚套管靠近沉头端的一端的外壁处设有一圈防滑滚花,防滑滚花上设有一圈膨胀折弯凹槽,圈防滑滚花两端的高强度加厚套管外壁处各设有一圈防滑凹槽,产品配合相应的扩底孔钻头使用;产品采用加厚了膨胀套管,并且在膨胀套管外壁上设置了多道防滑滚花和防滑凹槽,并且在膨胀套管壁上设置了多个防脱落凹点产品表面采用热镀锌加烤漆工艺处理;由此可见,所述技术虽然能够提高锚栓的稳定性,但是其承载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无法承受冲击和地震载荷。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扩底锚栓,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锚栓承载能力弱且无法承受冲击和地震载荷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扩底锚栓,包括:带有螺纹的长轴、内套筒和外套筒;其中,内套筒呈环形筒状,套在所述长轴外侧,外套筒同样呈环形筒状,套在所述内套筒外侧;在安装所述锚栓时,长轴受力产生位移使得所述内套筒受力张开,与外套筒充分接触,外套筒受力张开,与砼基材料充分接触,通过增加锚栓对砼基材料的压力增加锚栓与砼基材料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筒呈环形筒状,且包括至少两个可受力变形的瓣片。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筒相邻的两个瓣片之间开设有通槽,用以使各个所述瓣片分别向外张开。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为长度短于内套筒,直径大于内套筒的环形筒,其包括至少两个可受力变形的瓣片。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相邻的两个瓣片之间开设有通槽,用以使各个所述瓣片分别向外张开。进一步地,所诉外套筒还包括设置在外壁上,用以防止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之间的滑动。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瓣片外壁上设有防滑滚花,用以增加外套筒与砼基材料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挤压锥面设置于所述长轴的底部且与长轴一体成型,所述挤压锥面的最大直径设置在最外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原有的单个套筒基础上,通过双套筒实现双扩底的效果,使锚栓安装的更加的牢固,能够承受极高的载荷,可用于承受冲击和地震载荷。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筒设有两个可受力变形的瓣片,在对锚栓进行预紧时,所述内套筒瓣片会受力张开,与外套筒的内壁充分接触并对其施加压力,以此增加内套筒与外套筒间的摩擦力,提高了锚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同样设有两个可受力变形的瓣片,当内套筒受力张开对外套筒施加压力时,外套筒瓣片受力张开,与砼基材料充分接触并对其施加压力,以此提高外套筒与砼基材料间的摩擦力,提升了锚栓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所述外套筒外壁上设有防脱落凹点外套筒,用以防止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之间的滑动,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锚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瓣片外壁上设有滚花,在外壁与砼基材料接触时,滚花可以通过增加表面粗糙程度的方式提高外套筒与砼基材料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锚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的长度小于内套筒,这样,在外套筒受力张开瓣片,导致外套筒发生位移时,外套筒主体不会超出内套筒主体,形成易变形的空心结构,进一步提高了锚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长轴底部设有挤压锥面,在对锚栓进行预紧时,长轴受力带动所述挤压锥面位移,挤压锥面与内套筒充分接触,并对内套筒施加压力使内套筒的瓣片张开,内套筒瓣片在张开的同时与外套筒内壁充分接触,并对外套筒施加压力使其张开并与砼基材料充分接触,以此增加锚栓的承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扩底锚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版技术双扩底锚栓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和2所示,其为本技术实施例双扩底锚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和第二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双扩底锚栓包括:长轴1、内套筒2、外套筒3、垫圈4和螺母5,其中,内套筒2设置在长轴1的外侧,外套筒3设置在内套筒2的外侧;在安装锚栓时,先将装有内套筒2和外套筒3的长轴1放入至孔洞中,用螺母5对所述长轴1进行预紧,在预紧过程中,长轴1会受力发生位移,内套筒2受力张开,与外套筒3接触,在增加摩擦力的同时对外套筒3施加压力使外套筒3受力张开并与砼基材料相接处,增加外套筒3与砼基材料间的摩擦力,使锚栓能够承受的载荷达到最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锚栓不仅可用于锚固零件,也可以用于锚固连接件,通过锚固连接件从而将连接件所连接的零件固定在指定位置,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只要满足所述锚栓能够承受被锚固件所带来的载荷即可。请继续参阅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双扩底锚栓所述长轴1包括长轴主体11和挤压锥面12,所述两个零件是一体成型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长轴1的材料可以是铜、锌、碳钢、不锈钢或其他种类的金属或合金,只要满足所述长轴1能够承受预计的载荷即可。具体而言,所述长轴主体11上设有外螺纹,用以与螺母5进行螺栓连接;在安装锚栓时,将螺母5旋入长轴主体上对其进行预紧,使得长轴主体受到预紧力而产生位移,以此带动挤压锥面12进行位移;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长轴1的材料可以是铜、锌、碳钢、不锈钢或其他种类的金属或合金,只要满足所述长轴1能够承受预计的载荷即可。具体而言,所述挤压锥面12呈圆台状,其中,挤压锥面12的小直径端与长轴主体11相连且小直径端直径与长轴主体11直径相同,所述挤压锥面12设置在所述长轴主体11底部,用以对内套筒2施加压力并使其张开;在对锚栓进行预紧时,挤压锥面12受力进行位移,与内套筒2充分接触并对其施加压力,使内套筒受力张开;当然,本实施例对挤压锥面12的倾斜角度不做限制,只要满足所述挤压锥面12受力位移后能够使内套筒2受力张开即可。请继续参阅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双扩底锚栓所述内套筒2设置在所述长轴1的外侧,包括内套筒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扩底锚栓,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螺纹的长轴、内套筒和外套筒;其中,所述内套筒呈环形筒状,套设在所述长轴外侧,所述外套筒呈环形筒状,套设在所述内套筒外侧;所述长轴受力位移,使内套筒受力张开,带动外套筒受力张开,与砼基材料充分接触并施加压力,通过增加锚栓对砼基材料的压力增加锚栓与砼基材料的摩擦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扩底锚栓,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螺纹的长轴、内套筒和外套筒;其中,所述内套筒呈环形筒状,套设在所述长轴外侧,所述外套筒呈环形筒状,套设在所述内套筒外侧;所述长轴受力位移,使内套筒受力张开,带动外套筒受力张开,与砼基材料充分接触并施加压力,通过增加锚栓对砼基材料的压力增加锚栓与砼基材料的摩擦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扩底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呈环形筒状,且包括至少两个可受力变形的瓣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扩底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相邻的两个瓣片之间开设有通槽,用以使各个所述瓣片分别向外张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扩底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王晓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驰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