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517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和方法,底部集污管放置于养殖池的底部,其上设有集污口;回水排污槽内设有活虾防逃框,活虾防逃框内安装有防逃网;底部集污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回水管与防逃网的内部相连通;水位调节管的一端插设于回水排污槽内,且位于活虾防逃框的外部,另一端通过下部回水管与循环水系统的回水管道相连;通过水位调节管插入回水排污槽内的高度实现水位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既有利于观察污物的排除和活虾的逃逸情况,又可以定期清洗或者更换防逃网,以防止防逃网被堵塞影响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有效解决了循环水养殖虾过程中污物的排除问题,并能有效防止活虾逃逸,方便进行死虾和活虾的分离。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moving dirt and preventing shrimp from escaping in recirculating water shrimp culture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dirt and preventing live shrimp from escaping in circulating water shrimp culture system. The bottom dirt collecting pipe is placed at the bottom of the aquaculture pond with a dirt collecting outlet on it; the back water sewage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live shrimp escape prevention frame, and an anti-escaping net is installed in the live shrimp escape prevention frame; one end of the bottom dirt collecting pipe is closed,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side of the anti-escaping network through the back water pipe; One end is inserted in the backwater sewage trough, and is located outside the shrimp escape prevention fram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ckwater pipeline of the circulating water system through the lower backwater pipe. The height of the backwater sewage trough is adjusted by inserting the water level regulating pipe into the backwater sewage trough. The invention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observing the removal of dirt and the escape of live shrimp, but also can regularly clean or replace the escape net to prevent the blockage of the escape net from affecting the circulation of the circulating water system,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removing dirt in the process of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of shrimp,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escape of live shrimp, and facilitate the separation of dead shrimp and live shri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在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对虾系统中,如何将养殖水体中虾壳、死虾和残饵粪便等污物排除出系统之外,同时防止活虾逃逸是一项关键的技术,也是决定循环水养殖对虾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于2013年7月30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0373527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这种装置适用于高位养虾池,对于循环水养虾系统并不适用。于2015年10月7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0468216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养虾池中央排污口防逃装置;该装置设置于养殖水体以下排污口之上,可以有效防止对虾逃逸,但是防逃网容易被虾壳和污物堵塞,并且虾壳不能被排出养殖水体。于2016年7月6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572430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对虾室内工厂化养殖的气提式除污装置;该装置希望通过气泡逸出惊扰活虾离开排污口使其不受影响的同时,通过气体提升排污口,快速去除虾池的死虾、残饵、粪便。然而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排污套管和底盘均在养殖水体底部,死虾、残饵和粪便的排除不易观察,活虾被排除也无法觉察,造成虾苗流失且增加了后续排污装置微滤机等的负荷。因此研发一种更适合循环水养殖的虾壳、死虾与污物的去除同时还能防止活虾逃逸的装置,对于推动循环水高密度养殖对虾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循环水养虾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和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底部集污管、回水管、回水排污槽、活虾防逃框、防逃网及水位调节管,其中底部集污管放置于养殖池的底部,该底部集污管上设有集污口;所述回水排污槽内设有活虾防逃框,该活虾防逃框内安装有防逃网;所述底部集污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回水管与所述防逃网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水位调节管的一端插设于回水排污槽内,且位于所述活虾防逃框的外部,该水位调节管的另一端通过下部回水管与循环水系统的回水管道相连;通过所述水位调节管插入回水排污槽内的高度实现水位调节;其中:所述回水排污槽、活虾防逃框及防逃网均设置于养殖池的水体表层;所述底部集污管与回水排污槽之间的回水管包括中层回水管及上层回水管,该中层回水管的一端通过底部弯头与所述底部集污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中层回水管的另一端通过上部弯头与上层回水管的一端连接,该上层回水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防逃网内部;所述活虾防逃框为镂空结构、固接在回水排污槽内,该活虾防逃框的底部开有供回水管穿过的接口;所述防逃网可拆卸地安装于活虾防逃框内,该防逃网为尼龙或塑料材质;所述底部集污管的一端设有封头,所述集污口设于底部集污管的底部。本专利技术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方法为:养殖水、污物及活虾由所述集污口进入底部集污管,经所述回水管进入到防逃网内,污物由所述防逃网及活虾防逃框上的孔隙流出,经所述水位调节管进入下部回水管,从而流入循环水系统的回水管道;活虾及污物中的虾壳、死虾被所述防逃网及活虾防逃框过滤,截留在所述活虾防逃框内,虾壳、死虾被移出,活虾被重新放回循环水养殖池内;其中:所述回水排污槽的内外存在水位差,通过该水位差将污物及活虾随养殖水进入回水排污槽,实现排除污物和活虾、死虾分离;当将所述水位调节管拔掉后,增加所述回水排污槽内外的水位差,增加的水位差使所述集污口处的压力改变,并且形成负压,使集污口附近及更远处的污物进入底部集污管。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解决了在底部回水管或者回水盘设置防逃网容易堵塞的弊端,将回水排污槽、活虾防逃框和防逃网均设置于养殖水表层,便于观察虾壳、死虾和残饵粪便的去除情况;同时虾壳、死虾和活虾截留在活虾防逃网中,便于人工分离。2.本专利技术装置中防逃网固定于活虾防逃框内,并且根据虾壳和对虾的大小,可以更换不同孔隙的防逃网,以达到利于排污和截留死虾活虾的目的,这种设计灵活,实用性强。3.本专利技术可以结合间歇式回水装置使用,提高排污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中活虾防逃框和防逃网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为封头,2为底部集污管,3为底部弯头,4为中层回水管,5为上部弯头,6为上层回水管,7为回水排污槽,8为活虾防逃框,9为防逃网,10为水位调节管,11为下部回水管,12为集污口,13为养殖池池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包括底部集污管2、回水管、回水排污槽7、活虾防逃框8、防逃网9及水位调节管10,其中底部集污管2放置于养殖池的底部,该底部集污管2的底部设有集污口12;回水排污槽7、活虾防逃框8及防逃网9均设置于养殖池的水体表层,回水排污槽7内设有活虾防逃框8,该活虾防逃框8内安装有防逃网9。本专利技术的活虾防逃框8为镂空结构、固接在回水排污槽7内,该活虾防逃框8的底部开有供回水管穿过的接口。本专利技术的防逃网9可拆卸地安装于活虾防逃框8内,即可根据虾壳和养殖虾的大小更换不同孔隙的防逃网,以达到利于排污和截留死虾、活虾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防逃网9可采用尼龙或塑料材质。底部集污管2的一端设有封头、为封闭端,另一端通过回水管与防逃网9的内部相连通。水位调节管10的一端插设于回水排污槽7内,且位于活虾防逃框8的外部,该水位调节管10的另一端与下部回水管11的一端相连,该下部回水管11的另一端由养殖池池壁13穿过、与循环水系统的回水管道相连;通过水位调节管10插入回水排污槽7内的高度实现水位调节。本专利技术底部集污管2与回水排污槽7之间的回水管包括中层回水管4及上层回水管6,该中层回水管4的一端通过底部弯头3与底部集污管2的另一端相连,中层回水管4的另一端通过上部弯头5与上层回水管6的一端连接,该上层回水管6的另一端插入防逃网9内部。本专利技术的封头1、底部集污管2、底部弯头3、中层回水管4、上部弯头5和上层回水管6组成底部集污装置,回水排污槽7、活虾防逃框8和防逃网9组成虾壳、死虾、污物去除和活虾防逃装置,水位调节管10和下部排水管11组成水位调节装置。本专利技术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方法为:在日常的循环水养殖下,养殖水、活虾及虾壳、死虾、残饵、粪便等污物由集污口12进入底部集污管2,然后经过底部弯头3、中层回水管4、上部弯头5和上层回水管6进入到防逃网9内,养殖水、残饵和粪便等污物由防逃网9及活虾防逃框8上的孔隙流出,经由水位调节管10进入下部回水管11,从而流入循环水系统的回水管道。活虾及虾壳、死虾被防逃网9及活虾防逃框8过滤,截留在活虾防逃框8内,虾壳、死虾可以通过人工被移出装置,而活虾被重新放回循环水养殖池内。根据水位调节管10的高度,一般调节回水排污槽7内外的水位差为3~5cm,正是此水位差将虾壳、死虾、部分活虾和残饵粪便等污物随养殖水进入回水排污槽7,达到排除污物和活虾死虾分离的目的。当将水位调节管10拔掉后,回水排污槽7内外的水位差能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集污管(2)、回水管、回水排污槽(7)、活虾防逃框(8)、防逃网(9)及水位调节管(10),其中底部集污管(2)放置于养殖池的底部,该底部集污管(2)上设有集污口(12);所述回水排污槽(7)内设有活虾防逃框(8),该活虾防逃框(8)内安装有防逃网(9);所述底部集污管(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回水管与所述防逃网(9)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水位调节管(10)的一端插设于回水排污槽(7)内,且位于所述活虾防逃框(8)的外部,该水位调节管(10)的另一端通过下部回水管(11)与循环水系统的回水管道相连;通过所述水位调节管(10)插入回水排污槽(7)内的高度实现水位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集污管(2)、回水管、回水排污槽(7)、活虾防逃框(8)、防逃网(9)及水位调节管(10),其中底部集污管(2)放置于养殖池的底部,该底部集污管(2)上设有集污口(12);所述回水排污槽(7)内设有活虾防逃框(8),该活虾防逃框(8)内安装有防逃网(9);所述底部集污管(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回水管与所述防逃网(9)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水位调节管(10)的一端插设于回水排污槽(7)内,且位于所述活虾防逃框(8)的外部,该水位调节管(10)的另一端通过下部回水管(11)与循环水系统的回水管道相连;通过所述水位调节管(10)插入回水排污槽(7)内的高度实现水位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排污槽(7)、活虾防逃框(8)及防逃网(9)均设置于养殖池的水体表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集污管(2)与回水排污槽(7)之间的回水管包括中层回水管(4)及上层回水管(6),该中层回水管(4)的一端通过底部弯头(3)与所述底部集污管(2)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中层回水管(4)的另一端通过上部弯头(5)与上层回水管(6)的一端连接,该上层回水管(6)的另一端插入所述防逃网(9)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虾防逃框(8)为镂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明杜以帅吴斌邱天龙周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大连汇新钛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