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504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内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穿孔;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固定在所述内腔中;采光模组,所述采光模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能进出所述穿孔,所述采光模组具有拾光孔,所述采光模组通过导光组件形成与所述拾光孔和所述摄像模组连通的光路;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采光模组相连、且驱动所述采光模组移动。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中伸缩式摄像模组存在电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移动终端通常具备拍摄功能,移动终端的拍摄功能由摄像模组来完成。传统的摄像模组布设在移动终端的顶端、且位于显示屏外侧。此种布设方式会导致移动终端的顶端存在较宽的“刘海”黑边。很显然,这会减小移动终端板面上布设显示屏的区域的面积,进而会降低移动终端的屏占比。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大屏幕移动终端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是目前移动终端生产厂商极力研发的方向。为了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目前较多的移动终端采用伸缩式摄像模组,伸缩式摄像模组设置在壳体之内,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伸出到移动终端之外进行拍摄。此种结构的移动终端能减小摄像模组的布设对屏占比的影响。伸缩式摄像模组与移动终端的主板通过电路板连接,在工作的过程中,摄像模组需要移动,为了适应摄像模组的移动,电路板至少包括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在伸缩式摄像模组的移动方向长度较大。柔性电路板为折叠式结构,通过其长度方向的变形伸缩来适应摄像模组的移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摄像模组的频繁移动会带动柔性电路板频繁伸缩,使其反复弯折。这对柔性电路板的可弯折性能提出较高的要求,较多的柔性电路板存在弯折性能不足的问题,存在线路开裂风险,最终会导致摄像模组的电连接失效。更重要的是,柔性电路板在回缩后进行折叠的过程中,相互折叠的区域随着折叠的进行会相互摩擦,进而较容易导致柔性电路板露铜,最终可能会导致柔性电路板存在短路风险。可见,目前的移动终端中伸缩式摄像模组存在电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中伸缩式摄像模组存在电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内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穿孔;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固定在所述内腔中;采光模组,所述采光模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能进出所述穿孔,所述采光模组具有拾光孔,所述采光模组通过导光组件形成与所述拾光孔和所述摄像模组连通的光路;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采光模组相连、且驱动所述采光模组移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移动终端中,采光模组能够相对于壳体移动,进而能够进出穿孔,而导光组件则能够在采光模组伸出壳体之外时,将进入到拾光孔中的光线传导至摄像模组中,进而实现拍摄。此种装配方式,能够使得摄像模组无需移动,也能够获取光线进行图像的拍摄,也就不存在摄像模组移动的问题。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摄像模组固定在壳体之内,通过调整采光模组的动作,即可实现拍摄,整个过程无需摄像模组进行动作,也就不会对摄像模组的电连接稳定性产生影响。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处于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处于另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处于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处于另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在补光灯发光的光路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1、图3和图6中的箭头为光线示意。附图标记说明:100-壳体、110-边框、111-穿孔、120-内腔、130-导向杆、200-摄像模组、210-图像传感器、220-补光灯、300-导光组件、310-第一反射镜、320-第一导光柱、330-第一套筒、340-第二套筒、350-第二反射镜、360-第二导光柱、370-第三套筒、380-第四套筒、400-采光模组、410-拾光孔、420-透镜、500-驱动机构、510-驱动电机、520-丝杠、530-运动块、600-柔性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所公开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00、摄像模组200、导光组件300、采光模组400和驱动机构500。壳体100为移动终端的外围防护部件,为移动终端的其它组成构件提供安装基础。壳体100具有内腔120,壳体100开设有穿孔111,穿孔111与内腔120连通。壳体100包括边框110,穿孔111可以开设在边框110。边框110仅仅是壳体100上用于围成内腔120的一部分。在壳体100包括中框时,边框110可以包含于中框。当然,边框110也可以包含于壳体100的电池盖或主板上盖。摄像模组200固定在壳体100的内腔120中。摄像模组200包括图像传感器210,图像传感器210为摄像模组200的感光部分,图像传感器210感应到光线后能够形成图像。摄像模组200可以通常通过柔性电路板600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电连接,进而由主板为其供电。采光模组400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0上、且能进出穿孔111。采光模组400具有拾光孔410。本实施例中,采光模组400能通过导光组件300形成与拾光孔410和摄像模组200连通的光路,进而能够使得采光模组400采集的环境中的光线通过导光组件300,投射到摄像模组200,进而完成拍摄。当采光模组400移动至壳体100之外时,环境中的光线能够进入到拾光孔410中,则使得采光模组400采集环境中的光线。驱动机构500与采光模组400相连,驱动机构500驱动采光模组400移动,进而使其能进出穿孔1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采光模组400能够相对于壳体100移动,进而能够进出穿孔111,而导光组件300则能够在采光模组400伸出壳体100之外时,将进入到拾光孔410中的光线传导至摄像模组200,进而实现拍摄。此种装配方式,能够使得摄像模组200无需移动,也能够获取光线进行图像的拍摄,也就不存在摄像模组200移动的问题。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摄像模组200固定在壳体100之内,通过驱动机构500驱动采光模组400移动,进而实现拍摄,整个过程无需摄像模组200移动,也就不会对摄像模组200的电连接稳定性产生影响。本实施例中,导光组件300可以包括第一反射镜310,第一反射镜310设置在采光模组400内,第一反射镜310邻近拾光孔410、且朝向拾光孔410。环境中的光线进入到拾光孔410中后投射在第一反射镜310中,在第一反射镜310将进入到拾光孔410的光线,沿着光路投射。优选的方案中,导光组件300还可以包括第一导光柱320,第一导光柱320设置在壳体100的内腔120中,第一导光柱320将第一反射镜310反射的光线传导至摄像模组200中。第一导光柱320能够确保第一反射镜310反射的光线,更好地传导至摄像模组200中,能够减少光线的散射,达到更优的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内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穿孔;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固定在所述内腔中;采光模组,所述采光模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能进出所述穿孔,所述采光模组具有拾光孔,所述采光模组通过导光组件形成与所述拾光孔和所述摄像模组连通的光路;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采光模组相连、且驱动所述采光模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内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穿孔;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固定在所述内腔中;采光模组,所述采光模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能进出所述穿孔,所述采光模组具有拾光孔,所述采光模组通过导光组件形成与所述拾光孔和所述摄像模组连通的光路;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采光模组相连、且驱动所述采光模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所述采光模组内,所述第一反射镜邻近所述拾光孔、且朝向所述拾光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的第一导光柱,所述第一导光柱将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摄像模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采光模组固定相连的第一套筒和与所述摄像模组固定相连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光柱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导光柱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底壁开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摄像模组固定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底壁、且所述摄像模组朝向所述第一避让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邻近所述摄像模组、且朝向所述摄像模组,所述第二反射镜将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线反射至所述摄像模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的第二导光柱,所述第二导光柱将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阳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