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4110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包括:对预应力结构板中预应力筋的定位;在沿着预应力筋长度方向的待开洞区域两端分别选取两个局部待开洞区域,沿着每根预应力筋长度方向并且在每根预应力筋的两侧,各钻有直径不小于15cm的2个为1组的孔洞若干组,将液压钳伸入上述1组孔洞之中,加压夹碎2个孔洞之间的混凝土;在局部开洞区域内靠近梁的预应力筋上安装一个开口锚具及夹片,在洞口位置锚固预应力筋,之后采用具有收缩补偿性能的纤维混凝土进行封锚处理,再采用角磨机逐丝地切除锚固位置外侧的预应力筋,使得被切除的预应力逐步释放直到为零;在切割后外露预应力筋上涂覆专用防腐润滑脂;拆除待开洞区域中部剩余的混凝土。

Opening Method for Existing Prestressed Structural Plates

The method for opening an existing prestressed structural plate includes: locating the prestressing tendons in the prestressing structural plate; selecting two parts of the area to be open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prestressing tendons at both ends of the area to be opened, drilling two groups of holes with diameters not less than 15 cm on each side of each prestressing tendon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each tendon. The hydraulic forceps are inserted into the above-mentioned group of holes, and the concrete between the two holes is pressed and crushed; an open anchor and clamp are installed on the prestressing tendons near the beam in the area of partial opening, and the prestressing tendons are anchored at the opening position, then the shrinkage compensating fibre concrete is used to seal and anchor, and the prestressing force outside the anchoring position is removed wire by wire by an angle mill. Tendons make the removed prestressing force release gradually until it is zero; special anti-corrosion grease is coated on the exposed prestressing tendons after cutting; and the remaining concrete in the middle of the area to be opened is rem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在保留预应力筋的预应力作用的情况下,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开洞的便捷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结构构件受外力荷载作用前,先人为地对它施加压力,由此产生的预应力状态用以减小或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拉应力,达到推迟受拉区混凝土开裂的目的。预应力混凝土能够充分利用高强度钢筋,改善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提高受剪承载力,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裂缝闭合性能。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楼盖,具有降低层高,简化模板,加快施工等明显效果。预应力混凝土除用于楼盖外,有时还用来解决大跨度以及复杂柱网情况下的转换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兴建了大量的预应力楼盖结构。因对楼盖不同的使用要求,出现了大量的改造问题。对于普通混凝土楼盖,楼板改造只是个局部问题。而对于预应力楼盖来说,由于预应力筋通常多跨布置,楼板改造是个整体问题。现有的开洞方式,对机械器具的要求较高,一般需要使用开口千斤顶对开洞范围内的预应力筋进行固定或二次张拉。在某些条件下,由于较小的开洞尺寸可能使得预应力没有松锚的空间,而开口千斤顶类机械不便于使用,此时的不恰当的操作使得施工风险较大。此外,现有的开洞方式中,由于缺少对预应力筋的准确定位,在处理预应力筋时,一般要求在预应力筋附近预先施工打开具有一定范围的洞口,从而对预应力筋进行切割。这种操作方式的开洞洞口较大,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是在既有预应力楼盖的开洞补强中,准确定位预应力筋,确定局部小范围开洞位置,预先处理预应力筋,可以在不便使用开口千斤顶的情况下,在预应力筋断筋的中部释放预应力,并使用纤维混凝土封锚减少部分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完成静力破损拆除混凝土结构板。本专利技术提高了既有预应力结构板开洞的便捷性、安全性,实现了施工的高效性。为了完成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其中:它包括以下步骤:(a)、对预应力结构板中预应力筋的定位在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待开洞区域内,根据施工图与钢筋探测仪器结合的方式,对预应力筋的位置和直径进行准确定位后,在待开洞区域的预应力结构板表面标记出预应力筋位置、直径以及保护层厚度;(b)、对预应力结构板进行预处理根据上述预应力筋的位置定位,在沿着预应力筋长度方向的待开洞区域两端分别选取两个局部待开洞区域,在局部待开洞区域内开洞,在开洞时,沿着每根预应力筋长度方向并且在每根预应力筋的两侧,各钻有直径不小于15cm的2个为1组的孔洞若干组,然后,将液压钳伸入上述两个孔洞之中,加压夹碎两个孔洞之间的混凝土,人工清除破损后的混凝土块,重复上述液压钳的操作,直到在两个局部待开洞区域内将所有预应力筋完全暴露为止;(c)、对预应力筋的预应力释放在两个局部待开洞区域开洞后,沿着预应力筋长度方向,在靠近梁的预应力筋上安装一个开口锚具及夹片,并用铁锤将夹片的一侧顶入开口锚具内,将预应力筋在开洞口位置处锚固住,然后采用具有收缩补偿性能的纤维混凝土进行封锚处理,待该具有收缩补偿性能的纤维混凝土凝固,再采用角磨机逐丝地切除夹片外侧的预应力筋,使得被切除的两个局部待开洞区域之间预应力筋中的预应力逐步释放直到为零;(d)、预应力筋的后期预应力处理与耐久性保护在切除局部待开洞区域内的预应力筋后,在切割后外露预应力筋上涂覆专用防腐润滑脂;(e)、剩余混凝土结构板拆除对预应力筋处理之后,采用金刚石绳锯,以静力破损减少振动的方式将待开洞区域内的结构板切分成多块,之后人工清除切割下来的混凝土结构板,拆除待开洞区域中部剩余的混凝土;本专利技术一种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先根据施工图,在待开洞区域范围内大致地找到预应力筋的数量、直径以及其分布位置,然后,使用钢筋探测仪在待开洞区域内的上述对应位置处,探测出与之对应的直径与分布的预应力筋,并在混凝土结构表明标记定位的预应力筋的具体数量、直径及其布置;本专利技术一种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沿着每根预应力筋长度方向并且在每根预应力筋的两侧,各钻有直径不小于15cm的2个为1组的孔洞1-5组;本专利技术一种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所述的孔洞直径为15-30cm;本专利技术一种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其中:在步骤(d)和步骤(e)之间,在夹片和切断的预应力筋之间,用具有收缩补偿性能的纤维混凝土封锚。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整体方案为先局部后整体的施工操作,先通过小范围的开洞以及对预应力筋的特殊处理,之后进行大范围的高效开洞操作。一方面局部处理的操作保证了混凝土板中预应力筋的预应力作用,一方面整体施工的操作提高了施工效率。2)准确定位预应力筋的位置,有针对性的打孔开洞施工,减少大范围的静力无损开洞作业,提高施工效率;3)采用水钻与液压钳配合作业的静力破损施工方式,减少混凝土开洞过程中的振动对预应力筋的扰动,同时,施工过程中人工作业较少,操作方便,施工效率较高。4)对预应力筋的切断处理过程,没有使用大型的千斤顶的设备,在简化施工作业操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预应力筋的预应力作用,提高施工效率。对于开洞洞口较小,施工位置限制等不便于使用大型器械的情况下的混凝土板开洞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整体开洞过程采用金刚石绳锯分块切割的操作,减少人工作业,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它清楚地显示出该方法中的步骤(a)和步骤(b)中的预应力结构板的状态;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它清楚地显示出该方法中的步骤(c)在预应力筋1切断前,预应力结构板的状态;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它清楚地显示出该方法中的步骤(c)在预应力筋1切断前,对开口锚具和夹具进行封锚处理;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它清楚地显示出该方法中的步骤(c)和步骤(d)在预应力筋1切断后,预应力结构板的状态;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它清楚地显示出在完成该方法的步骤(e)后,预应力结构板的状态。在图1至图5中,标号1为预应力筋;标号2为局部待开洞区域;标号3为开口锚具;标号4为夹片;标号5为具有收缩补偿性能的纤维混凝土;标号6为梁;标号7为固定端;标号8为孔洞;标号9为待开洞区域;标号10为角磨机。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预应力结构板中预应力筋的定位如图1所示,在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待开洞区域9内,先根据施工图,在待开洞区域9范围内大致地找到预应力筋1的数量、直径以及其布置位置,然后,根据施工图的预应力位置布置,使用钢筋探测仪在待开洞区域9内探测对应位置处,找到符合预应力筋直径、数量以及布置特征的钢筋,并在混凝土板表面标记定位出的预应力筋数量、直径、布置及保护层厚度;(b)、对预应力结构板进行预处理如图1所示,根据上述预应力筋1的定位信息,在沿着预应力筋1长度方向的待开洞区域9的两端分别选取两个局部待开洞区域2,首先在局部待开洞区域2内开洞,开洞时,沿着每根预应力筋1长度方向的两侧,根据现场需求,各钻有直径不小于15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a)、对预应力结构板中预应力筋的定位在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待开洞区域(9)内,根据施工图与钢筋探测仪器结合的方式,对预应力筋(1)的位置和直径进行准确定位后,在待开洞区域(9)的预应力结构板表面标记出预应力筋(1)位置、直径、分布以及保护层厚度;(b)、对预应力结构板进行预处理根据上述预应力筋(1)的位置、直径以及分布情况,在沿着预应力筋(1)长度方向的待开洞区域(9)两端分别选取两个局部待开洞区域(2),在局部待开洞区域(2)内开洞,在开洞时,沿着每根预应力筋(1)长度方向并且在每根预应力筋(1)的两侧,各钻有直径不小于15cm的2个为1组的孔洞(8)若干组,然后,将液压钳伸入上述的1组孔洞(8)之中,加压夹碎孔洞(8)之间的混凝土,人工清除破损后的混凝土块,重复上述液压钳的操作,直到在两个局部待开洞区域(2)内将所有预应力筋(1)完全暴露为止;(c)、对预应力筋的预应力释放在两个局部待开洞区域(2)开洞后,沿着预应力筋(1)长度方向,在靠近梁(6)的预应力筋(1)上安装一个开口锚具(3)及夹片(4),并用铁锤将夹片(4)的一侧顶入开口锚具(3)内,将预应力筋在洞口位置处锚固住,然后采用具有收缩补偿性能的纤维混凝土(5)在开口锚具(3)和夹具(4)的位置处进行封锚处理,待该具有收缩补偿性能的纤维混凝土(5)凝固,再采用角磨机(10)逐丝地切除夹片(4)外侧的预应力筋(1),使得被切除的两个局部待开洞区域(2)之间预应力筋(1)中的预应力逐步释放直到为零;(d)、预应力筋的后期预应力处理与耐久性保护在切除局部待开洞区域(2)内的预应力筋(1)后,在切割后外露预应力筋(1)上涂覆专用防腐润滑脂;(e)、剩余混凝土结构板拆除对预应力筋(1)处理之后,采用金刚石绳锯,以静力破损减少振动的方式将待开洞区域(9)内的结构板切分成多块,之后人工清除切割下来的混凝土结构板,拆除待开洞区域(9)中部剩余的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开洞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a)、对预应力结构板中预应力筋的定位在既有预应力结构板的待开洞区域(9)内,根据施工图与钢筋探测仪器结合的方式,对预应力筋(1)的位置和直径进行准确定位后,在待开洞区域(9)的预应力结构板表面标记出预应力筋(1)位置、直径、分布以及保护层厚度;(b)、对预应力结构板进行预处理根据上述预应力筋(1)的位置、直径以及分布情况,在沿着预应力筋(1)长度方向的待开洞区域(9)两端分别选取两个局部待开洞区域(2),在局部待开洞区域(2)内开洞,在开洞时,沿着每根预应力筋(1)长度方向并且在每根预应力筋(1)的两侧,各钻有直径不小于15cm的2个为1组的孔洞(8)若干组,然后,将液压钳伸入上述的1组孔洞(8)之中,加压夹碎孔洞(8)之间的混凝土,人工清除破损后的混凝土块,重复上述液压钳的操作,直到在两个局部待开洞区域(2)内将所有预应力筋(1)完全暴露为止;(c)、对预应力筋的预应力释放在两个局部待开洞区域(2)开洞后,沿着预应力筋(1)长度方向,在靠近梁(6)的预应力筋(1)上安装一个开口锚具(3)及夹片(4),并用铁锤将夹片(4)的一侧顶入开口锚具(3)内,将预应力筋在洞口位置处锚固住,然后采用具有收缩补偿性能的纤维混凝土(5)在开口锚具(3)和夹具(4)的位置处进行封锚处理,待该具有收缩补偿性能的纤维混凝土(5)凝固,再采用角磨机(10)逐丝地切除夹片(4)外侧的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滨许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