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407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行业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包括S1:配置搅拌混凝土;S2:运送混凝土到浇筑现场;S3:清除模板内杂物并在基坑内设置通风机;S4:浇筑混凝土;S5:对初凝前的混凝土进行振捣;S6: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流程简单合理,能有效地解决浇筑形成的大体积混泥土因为温差产生裂缝的问题。

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Resolving Cracks Caused b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Mass Mixed Soil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specifically provides 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solve cracks caused b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large volume concrete, including S1: mixing concrete; S2: transporting concrete to pouring site; S3: removing debris in formwork and setting ventilator in foundation pit; S4: pouring concrete; S5: vibrating concrete before initial setting; S6: curing concrete surface. \u3002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racks caused b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large volume concrete, which is simple and reasonable, an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cracks caused b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large volume concrete formed by pou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行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基础体积大,结构截面大,混凝土热传导性能差,一次浇筑大量混凝土后,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会使混凝土内部升温很高,因混凝土热传导性能差,内部热量不易散发出去,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由于内外温度应力的悬殊,致使混凝土内外应变相差很大,当混凝土强度还不太高时,水泥水化热过程放慢或停止,内外温差逐渐缩小,这时混凝土的内体积就会发生不协调变化,这些一系列的混凝土体积的变化,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不规则裂缝,若不加以控制,将会产生贯穿性裂缝。现有技术中的施工方法往往不能很好的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裂缝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针对现有技术的混凝土施工工艺中在不能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开展和发生的情况而研发,具有施工工艺流程简单合理,可有效地防止因为温差而导致产生裂缝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混凝土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外加剂和水和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搅拌设备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调节浇捣快慢,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完成浇接和振捣,所述水泥为低水化热水泥;S2: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到浇筑现场;S3:浇筑前清除模板内的积水、木屑、纸屑、铁钉和泥渣等杂物,并在基坑内设置多台通风机;S4:将搅拌所得混合物进行逐层浇筑,浇筑时打开通风机降低环境温度、入模温度和温升值,浇筑时先浇筑竖向混凝土结构,停歇1h~1.5h时后再浇筑横向的梁、板等水平构件,浇筑次序在竖直方向由深到浅,逐层上升,再分层浇筑,次一层在已浇筑层凝固之前进行,不使产生实际施工缝;S5:浇筑过程中采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顺序沿垂直于浇筑的前进方向往返进行,振捣点均匀排列、顺序进行,当振捣点不再冒出气泡且泛出水泥浆时停止该振捣点的振捣,振捣过程中及时排除泌水;S6: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关闭通风机,在初凝结束后,对浇筑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外加剂为缓凝型减水剂和粉煤灰掺和料。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粗骨料的含泥量为a,细骨料的含泥量为b,a≤1.5%,b≤2%。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粗骨料的粒径为5mm~40mm,所述细骨料的细度模数为2.8~3.0,所述细骨料的粒径大于0.38mm。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水泥为矿渣水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浇筑时中部的混凝土高于四周边缘的混凝土使振捣产生的泌水从周侧的模板缝隙中渗出。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步骤S5中振捣器为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器的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40mm~60mm,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不超过振动棒有效长度的1.5倍。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步骤S5中相邻振捣点的间距为400mm~500mm,振捣器的振动棒垂直插入,插入振捣棒的速度大于拔出振捣棒的速度,每次插拔时间为30s。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步骤S6中所述养护为保温保湿养护,在浇筑体上覆盖层黑色塑料薄膜,所述黑色塑料薄膜的厚度为0.12mm~0.14mm,养护期间确保黑色塑料薄膜的完整。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外加剂为缓凝型减水剂和粉煤灰掺和料。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流程简单合理,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拌制混凝土可以使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热量少,在浇筑过程中通过通风机和逐层浇筑使水泥水化过程中的内外温差较小,有效解决浇筑形成的大体积混泥土因为温差产生裂缝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内容,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内容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内容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混凝土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外加剂和水和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搅拌设备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调节浇捣快慢,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完成浇接和振捣,所述水泥为低水化热水泥;S2: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到浇筑现场;S3:浇筑前清除模板内的积水、木屑、纸屑、铁钉和泥渣等杂物,并在基坑内设置多台通风机;S4:将搅拌所得混合物进行逐层浇筑,浇筑时打开通风机降低环境温度、入模温度和温升值,浇筑时先浇筑竖向混凝土结构,停歇1h~1.5h时后再浇筑横向的梁、板等水平构件,浇筑次序在竖直方向由深到浅,逐层上升,再分层浇筑,次一层在已浇筑层凝固之前进行,不使产生实际施工缝;S5:浇筑过程中采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顺序沿垂直于浇筑的前进方向往返进行,振捣点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混凝土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外加剂和水和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搅拌设备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调节浇捣快慢,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完成浇接和振捣,所述水泥为低水化热水泥;S2: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到浇筑现场;S3:浇筑前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并在基坑内设置多台通风机;S4:将搅拌所得混合物进行逐层浇筑,浇筑时打开通风机降低环境温度、入模温度和温升值,浇筑时先浇筑竖向混凝土结构,停歇1h~1.5h时后再浇筑横向的梁、板等水平构件,浇筑次序在竖直方向由深到浅,逐层上升,再分层浇筑,次一层在已浇筑层凝固之前进行,不使产生实际施工缝;S5:浇筑过程中采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顺序沿垂直于浇筑的前进方向往返进行,振捣点均匀排列、顺序进行,当振捣点不再冒出气泡且泛出水泥浆时停止该振捣点的振捣,振捣过程中及时排除泌水;S6: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关闭通风机,在初凝结束后,对浇筑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混凝土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外加剂和水和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搅拌设备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调节浇捣快慢,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完成浇接和振捣,所述水泥为低水化热水泥;S2: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到浇筑现场;S3:浇筑前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并在基坑内设置多台通风机;S4:将搅拌所得混合物进行逐层浇筑,浇筑时打开通风机降低环境温度、入模温度和温升值,浇筑时先浇筑竖向混凝土结构,停歇1h~1.5h时后再浇筑横向的梁、板等水平构件,浇筑次序在竖直方向由深到浅,逐层上升,再分层浇筑,次一层在已浇筑层凝固之前进行,不使产生实际施工缝;S5:浇筑过程中采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顺序沿垂直于浇筑的前进方向往返进行,振捣点均匀排列、顺序进行,当振捣点不再冒出气泡且泛出水泥浆时停止该振捣点的振捣,振捣过程中及时排除泌水;S6: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关闭通风机,在初凝结束后,对浇筑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粗骨料的含泥量为a,细骨料的含泥量为b,a≤1.5%,b≤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崇双熊家强唐转元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水城钢铁集团赛德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