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3997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罐用钢板以质量%计含有C:0.0030%以下,Si:0.02%以下,Mn:0.05%以上且0.60%以下,P:0.020%以下,S:0.020%以下,Al:0.010%以上且0.100%以下,N:0.0010%以上且0.0050%以下,Nb:0.001%以上且0.050%以下,其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111)[1‑21]晶向的衍射强度)/((111)[1‑10]晶向的衍射强度)≥1.0,在轧制方向和水平面内与轧制方向成90°的方向上,拉伸强度TS≥550,断裂伸长率El>‑0.02×TS+17.5。

Tank Steel Plat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eel plate for a tank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ank steel plate contains less than C:0.0030%, Si:0.02%, Mn:0.05% and less than 0.60%, P:0.020%, S:0.020%, Al:0.010% and less than 0.100%, N:0.0010% and less than 0.0050%, Nb:0.001% and less than 0.050% by mass%. The rest of the plate is composed of Fe and unavoidable impurities, ((111)[1_21] Radiation intensity) / ((111)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5月11日、申请号为201580028367.7(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5/063460)、专利技术名称为“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作饮料或食品的容器材料的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作为罐用钢板的钢罐的需求扩大,所以正在实现钢罐的制罐成本的减小。作为钢罐的制罐成本的减小方法,可列举使用的钢板的低成本化。因此,不仅是在制罐工序中进行拉深加工的二片罐,在制罐工序的主体为单纯的圆筒成形的三片罐的躯干、盖体中,也正在推进所使用的钢板的薄壁化。然而,当单纯地将钢板薄壁化时,罐体强度会下降。因此,对于这些用途,进一步期望高强度且薄壁的罐用钢板。另外,由于作为饮料罐、食物罐等的盖使用的易开盖(以下称为EOE)通过铆接加工来安装拉环(tab),所以要求通过铆接成形不会产生破裂的加工性。当前,高强度且薄壁的罐用钢板利用在退火工序后实施二次冷轧工序的DoubleReduce法(以下称为DR法)来制造。利用DR法的制造工序由热轧工序、冷轧工序、退火工序以及二次冷轧工序构成。由于利用DR法的制造工序与以退火工序结束的以往的制造工序相比多了一个工序,所以相应地成本变高。即使对这样的罐用钢板,也希望降低成本,因此,需要省略成为高成本的原因的二次冷轧工序。因此,提出了通过强化元素的添加或变更制造条件,以到退火工序为止的工序来制造高强度的罐用钢板的方法。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方法:通过在冷轧工序后进行再结晶退火工序,从而制造面内各向异性较小的钢板。面内各向异性较小的钢板适合于进行如下的拉深加工的罐,所述拉深加工不能进行沿着特定方向的加工。然而,对于不将面内各向异性作为问题的钢板,不一定需要在冷轧工序后进行再结晶退火工序。此前,对在冷轧工序以后不进行热处理的轧制钢板(as-rolledplate)、通过再结晶完成温度以下的热处理恢复了延展性的钢板进行了研究。由于在这些钢板中不添加强化元素,所以对耐腐蚀性的影响较小,能够作为饮料罐、食物罐安心地使用。因此,在不要求面内各向异性较小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再结晶完成温度以下的回复退火工序来制造高强度钢板的方法是有效的。因此,提出了以下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技术:通过在热轧工序时在Ar3相变点以下的温度进行终轧工序,并以85%以下的压下率进行冷轧工序后,在200至500℃的温度范围内实施10分钟的热处理,从而得到屈服强度较高的钢板。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技术:通过在进行冷轧工序后,在400℃以上且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工序,从而分类制造洛氏硬度(HR30T)。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如下技术:通过使用与专利文献3记载的钢相同组成的钢,以Ar3相变点以下的温度、50%以上的压下率进行热轧工序,并以50%以上的压下率进行冷轧工序后,在400℃以上且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工序,从而得到弹性模量较高的钢板。在专利文献4中,再结晶温度定义为成为再结晶率为10%的组织的温度。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如下技术:通过在热轧工序时,将Ar3相变点以下的温度的合计压下率设为40%以上并进行终轧工序,以50%以上的压下率进行冷轧工序后,在350至6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短时间的退火工序,从而得到屈服强度较高的钢板。在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如下方法:通过在(再结晶开始温度-200)至(再结晶开始温度-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工序,从而制造550至600MPa大小的拉伸强度且具有5%以上的总伸长率的钢板。在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如下方法:通过在小于Ar3相变点的温度进行终轧工序中的总轧制量为5%以上且小于50%的热轧工序,在超过400℃至(再结晶温度-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工序,从而制造拉伸强度600至850MPa的钢板。在专利文献8中记载了如下方法:通过在520至7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工序,从而制造({112}<110>晶向的衍射强度(intensity))/({111}<112>晶向的衍射强度)的值为1.0以上,在水平面内与轧制方向成90°的方向的拉伸强度为550至800MPa,杨氏模量为230GPa以上的钢板。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0718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6956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24833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6-24833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8-41549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8-202113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0-150571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2-107315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L.G.Schulz:J.Appl.Phys.,20(1949),1030-1033非专利文献2:M.Dahms和H.J.Bunge:J.Appl.Cryst.,22(1989),439-447.非专利文献3:H.J.Bunge:TextureAnalysisinMaterialsScience,Butterworths,London,(198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退火工序后使之加工硬化的DR法这样的方法中,虽然钢板的强度上升,但伸长率显著劣化,强度和伸长率的平衡恶化。因此,有可能在制罐工序中发生由伸长率的不足导致的断裂。另外,由于通过添加强化元素进行的固溶强化、析出强化这样的方法在冷轧工序时使用很大的薄壁化的能量,所以生产效率大幅下降。在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以及专利文献7记载的方法中,需要在热轧工序时在Ar3相变点以下的温度进行终轧工序。当在Ar3相变点以下的温度进行终轧工序时,由于热轧材料的铁素体粒径变大,所以该方法作为使热轧工序后的钢板的强度下降的方法是有效的。然而,由于板宽边缘部比板宽中央部冷却速度快,所以板宽边缘部的终轧工序时的温度倾向于变低。因此,在终轧工序时导入的应变不会在再结晶或回复中释放,板宽边缘部的强度倾向于变高。结果,板宽中央部与板宽边缘部的强度差变大,难以得到在宽度方向上均匀的热轧钢板。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记载的方法的特征为:在400℃以上且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工序,得到的钢板的强度为洛氏硬度65至70左右。然而,为了得到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目的的强度水平的钢板,需要进一步降低退火温度。因此,需要另行设置具有比通常低的退火温度范围的退火循环,伴随着温度变更,退火生产线的生产性下降。由于专利文献6记载的方法将板厚0.18mm以下的钢板作为对象,所以不能应用于超过0.18mm的钢板的制造。另外,由于专利文献6记载的方法是作为DRD罐或焊接罐使用的罐用钢板的制造方法,所以不能得到在EOE的铆接成形中需要的加工性。专利文献8记载的方法的特征为:在520至7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工序。然而,由于退火工序的温度范围的上限值过高,所以有时会发生再结晶,不能得到目的拉伸强度。另外,在专利文献8记载的方法中,由于(111)[1-21]晶向(其中,-2表示密勒指数的2上面有一短横)的衍射强度与(111)[1-10]晶向(其中,-1表示密勒指数的1上面有一短横)的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罐用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C:0.0030%以下,Si:0.02%以下,Mn:0.05%以上且0.60%以下,P:0.020%以下,S:0.020%以下,Al:0.010%以上且0.100%以下,N:0.0010%以上且0.0050%以下,Nb:0.001%以上且0.050%以下,其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111)[1‑21]晶向的衍射强度与(111)[1‑10]晶向的衍射强度满足以下的数学式(1)所示的关系,其中,‑2表示密勒指数的2上面有一短横,‑1表示密勒指数的1上面有一短横,在轧制方向和水平面内与轧制方向成90°的方向上,拉伸强度TS和断裂伸长率El满足以下的数学式(2)和数学式(3)所示的关系,所述拉伸强度TS的单位为MPa,所述断裂伸长率El的单位为%,((111)[1‑21]晶向的衍射强度)/((111)[1‑10]晶向的衍射强度)≥1.0…(1)TS≥550…(2)El>‑0.02×TS+17.5…(3)。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5.30 JP 2014-1128831.一种罐用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C:0.0030%以下,Si:0.02%以下,Mn:0.05%以上且0.60%以下,P:0.020%以下,S:0.020%以下,Al:0.010%以上且0.100%以下,N:0.0010%以上且0.0050%以下,Nb:0.001%以上且0.050%以下,其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111)[1-21]晶向的衍射强度与(111)[1-10]晶向的衍射强度满足以下的数学式(1)所示的关系,其中,-2表示密勒指数的2上面有一短横,-1表示密勒指数的1上面有一短横,在轧制方向和水平面内与轧制方向成90°的方向上,拉伸强度TS和断裂伸长率El满足以下的数学式(2)和数学式(3)所示的关系,所述拉伸强度TS的单位为MPa,所述断裂伸长率El的单位为%,((111)[1-21]晶向的衍射强度)/((111)[1-10]晶向的衍射强度)≥1.0…(1)TS≥550…(2)El>-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匠中川祐介多田雅毅小岛克己中丸裕树K·施泰因费希纳B·考普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蒂森克虏伯拉塞尔施泰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