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勇专利>正文

一种间歇性下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673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料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间歇性下料设备。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一次性下料过多的间歇性下料设备。技术方案:一种间歇性下料设备,包括有第一支撑座、槽板、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十字固定杆、棘轮、第二支撑座、第一棘条、第一拉伸弹簧等;安装壁左侧设有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上设有槽板,槽板的左壁中部开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后侧的槽板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上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前侧设有十字固定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工人将球体放入槽板内,再通过向下转动二叉杆,最终使得球体能够成功掉落,接着上方的球体运动到第二开口处,代替人为手动向下转动二叉杆,使得第三个球体能够成功掉落,达到间歇性下料的效果。

An Intermittent Cutting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lank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n intermittent blanking device.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to provide an intermittent blanking equipment which can prevent excessive one-time blanking. Technical scheme: An intermittent blanking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support seat, slot plate, first bearing seat, first rotating shaft, cross fixing rod, ratchet wheel, second support seat, first ratchet, first stretching spring, etc. A first support seat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installation wall, a slot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upport seat, a first opening is open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eft wall of the slot plate, and a slot plate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first opening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A bearing seat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shaft on the first bearing seat, and a cross fix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invention enables the sphere to drop successfully by putting the sphere into the slot plate and turning the binary rod downward, and then the sphere above moves to the second opening instead of manually turning the binary rod downward, so that the third sphere can drop successfully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blan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歇性下料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料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间歇性下料设备。
技术介绍
工厂需要生产产品的时候,需要将生产原料下料,普通的下料方法,要么是通过人工下料,耗费人力成本较大,工作量也较大,要么是通过一些下料设备,普通的设备一般是机械下料,能够节省人力成本,但大多无法控制生产原料下落的速度,可能出现一次性下料过多,导致生产原料堆积受到损坏,或是料体突然下落,砸伤工人,出现一系列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传统下料方法中存在的一次性下料过多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一次性下料过多的间歇性下料设备。技术方案:一种间歇性下料设备,包括有第一支撑座、槽板、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十字固定杆、棘轮、第二支撑座、第一棘条、第一拉伸弹簧、拉线、第三支撑座、二叉杆、第四支撑座、推杆、橡胶垫、第二轴承座和凸轮,安装壁左侧设有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上设有槽板,槽板的左壁中部开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后侧的槽板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上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前侧设有十字固定杆,第一转轴的后侧设有棘轮,第一开口后侧的槽板设有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位于第一轴承座的下方,第二支撑座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棘条,第一棘条右端和棘轮底部接触,第一棘条的顶部右侧和第一轴承座之间连接有第一拉伸弹簧,第一拉伸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第一棘条底部右侧连接有拉线,槽板的左壁下部开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后侧的槽板设有第三支撑座,第三支撑座上转动式连接有二叉杆,拉线底端与二叉杆中部连接,二叉杆右部与第二开口的内顶部接触,槽板的右壁中部开有第三开口,槽板的右壁上部设有第四支撑座,第四支撑座后侧上部转动式连接有推杆,推杆下端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位于第三开口的右方,槽板的右壁上部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位于第四支撑座的上方,第二轴承座后侧上部转动式连接有凸轮,推杆上部位于凸轮的右方。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五支撑座、滑套、滑杆、踏板、第一压缩弹簧和连杆,槽板的左壁下部设有第五支撑座,第五支撑座位于第三支撑座的下方,第五支撑座上设有滑套,滑套内滑动式连接有滑杆,滑杆下端连接有踏板,踏板和滑套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滑杆下部穿过第一压缩弹簧,滑杆上端转动式连接有连杆,连杆上端转动式连接在二叉杆底部右侧。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压铃、第二压缩弹簧和圆形杆,槽板的内左壁下部开有凹槽,凹槽位于第二开口的上方,凹槽的内左壁设有压铃,凹槽的内左壁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压铃位于第二压缩弹簧内,第二压缩弹簧的右端连接有圆形杆。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挂环、安装座、第二棘条和第二拉伸弹簧,第一开口后侧的槽板设有挂环,挂环位于第一轴承座的上方,第一开口后侧的槽板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位于挂环和第一轴承座之间,安装座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棘条,第二棘条位于棘轮右上方,第二棘条顶部中间连接有第二拉伸弹簧,第二拉伸弹簧的上端可以挂在挂环上固定住。当工人需要下料生产时,首先工人可以将球体放入槽板内,紧接着用手向下转动二叉杆,二叉杆向下转动通过拉线带动第一棘条向下转动,使得第一棘条不再抵住棘轮,第一拉伸弹簧随之被拉伸,下方的球体向下运动带动十字固定杆顺时针转动,十字固定杆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一转轴带动棘轮转动,在下方的球体快要运动到第二开口处之前,工人可以立马松开二叉杆,第一拉伸弹簧随之带动第一棘条向上转动复位,使得第一棘条再次与棘轮底部接触,从而使得棘轮停止转动,棘轮停止转动通过第一转轴控制十字固定杆停止转动,使得十字固定杆卡住固定上方的球体,第一棘条向上转动复位通过拉线带动二叉杆向上转动复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下方的球体运动到第二开口处,并通过自身重力带动二叉杆向下转动时,第一棘条再次脱离棘轮,上方的球体向下运动带动十字固定杆顺时针转动,重复前面所述的运动趋势,使得上方的球体能够成功掉落,接着上方的球体运动到第二开口处,代替人为手动向下转动二叉杆,使得第三个球体能够向下掉落,如此反复,使得球体在均匀间隔的时间后不断掉落,达到间歇性下料的效果,防止一次性下料导致生产原料的损坏,当需要停止下料时,工人可以将凸轮向上转动,带动推杆上部向右转动,从而通过推杆下部带动橡胶垫向左移动穿过第三开口抵住固定球体,二叉杆不再被向下推动,在第一拉伸弹簧带动第一棘条和二叉杆向上转动复位后,十字固定杆随之停止转动,进一步将球体固定住,防止球体下落,通过橡胶垫固定可以分担左侧装置的受力大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当需要再次下料时,工作人员可以向下转动凸轮,接着通过向左转动推杆上部带动推杆下部向右移动复位,使得橡胶垫向右移动复位,不再抵住固定球体,再重复前面所述的步骤即可。在把球体放入槽板后,工作人员可以向下踩踏板,第一压缩弹簧随之被拉伸,踏板向下移动通过滑杆带动连杆向下移动,连杆向下移动带动二叉杆向下转动,二叉杆向下转动带动第一棘条脱离棘轮,最终使得下方的球体能够成功下落,在下方的球体掉落后,人们可以立马松开踏板,第一压缩弹簧随之带动踏板向上移动复位,踏板向上移动复位通过滑杆和连杆带动二叉杆向上转动复位,最终使得第一棘条再次与棘轮底部接触,十字固定杆停止转动,之后的运动趋势和前面所述同理,如此可以防止人用手转动二叉杆时被夹住受伤,保护工人的安全,还能够保持手的干净卫生。当球体向下落时,球体向左挤压圆形杆,第二压缩弹簧随之被压缩,当圆形杆向左移动至与压铃接触时,压铃发生响声,当球体继续向下落不再挤压圆形杆时,第二压缩弹簧随之带动圆形杆向右移动复位,圆形杆不再与压铃接触,压铃立即停止发出响声,如此压铃每响一次,就下料了一个球体,起到提醒工人的作用。在本设备没有运转前,工人可以把第二拉伸弹簧的上端挂在挂环上,第二拉伸弹簧随之被拉伸,再重复前面所述的步骤下料,下料完毕后,工人可以把第二拉伸弹簧的上端从挂环上取下,第二拉伸弹簧随之带动第二棘条向下转动复位,使得第二棘条能够抵住固定棘轮,防止外力转动二叉杆带动十字固定杆转动,从而使得槽板内剩余的球体突然掉落砸伤工人,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工人将球体放入槽板内,再通过向下转动二叉杆,最终使得球体能够成功掉落,接着上方的球体运动到第二开口处,代替人为手动向下转动二叉杆,使得第三个球体能够成功掉落,达到间歇性下料的效果;通过向下踩踏板,最终使得下方的球体能够成功下落,免去工人用手向下转动二叉杆,防止手被夹住受伤,且干净卫生;通过设置第二棘条和挂环,使得第二棘条能够抵住固定棘轮,防止外力转动二叉杆,最终球体突然掉落砸伤工人,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壁,2.第一支撑座,3.槽板,4.球体,5.第一开口,6.第一轴承座,7.第一转轴,8.十字固定杆,9.棘轮,10.第二支撑座,11.第一棘条,12.第一拉伸弹簧,13.拉线,14.第三支撑座,15.第二开口,16.二叉杆,17.第三开口,18.第四支撑座,19.推杆,20.橡胶垫,21.第二轴承座,22.凸轮,23.第五支撑座,24.滑套,25.滑杆,26.踏板,27.第一压缩弹簧,28.连杆,29.凹槽,30.压铃,31.第二压缩弹簧,32.圆形杆,33.挂环,34.安装座,35.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歇性下料设备,包括有第一支撑座、槽板、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十字固定杆和棘轮,安装壁左侧设有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上设有槽板,槽板的左壁中部开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后侧的槽板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上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前侧设有十字固定杆,第一转轴的后侧设有棘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支撑座、第一棘条、第一拉伸弹簧、拉线、第三支撑座、二叉杆、第四支撑座、推杆、橡胶垫、第二轴承座和凸轮,第一开口后侧的槽板设有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位于第一轴承座的下方,第二支撑座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棘条,第一棘条右端和棘轮底部接触,第一棘条的顶部右侧和第一轴承座之间连接有第一拉伸弹簧,第一拉伸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第一棘条底部右侧连接有拉线,槽板的左壁下部开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后侧的槽板设有第三支撑座,第三支撑座上转动式连接有二叉杆,拉线底端与二叉杆中部连接,二叉杆右部与第二开口的内顶部接触,槽板的右壁中部开有第三开口,槽板的右壁上部设有第四支撑座,第四支撑座后侧上部转动式连接有推杆,推杆下端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位于第三开口的右方,槽板的右壁上部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位于第四支撑座的上方,第二轴承座后侧上部转动式连接有凸轮,推杆上部位于凸轮的右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歇性下料设备,包括有第一支撑座、槽板、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十字固定杆和棘轮,安装壁左侧设有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上设有槽板,槽板的左壁中部开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后侧的槽板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上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前侧设有十字固定杆,第一转轴的后侧设有棘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支撑座、第一棘条、第一拉伸弹簧、拉线、第三支撑座、二叉杆、第四支撑座、推杆、橡胶垫、第二轴承座和凸轮,第一开口后侧的槽板设有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位于第一轴承座的下方,第二支撑座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棘条,第一棘条右端和棘轮底部接触,第一棘条的顶部右侧和第一轴承座之间连接有第一拉伸弹簧,第一拉伸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第一棘条底部右侧连接有拉线,槽板的左壁下部开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后侧的槽板设有第三支撑座,第三支撑座上转动式连接有二叉杆,拉线底端与二叉杆中部连接,二叉杆右部与第二开口的内顶部接触,槽板的右壁中部开有第三开口,槽板的右壁上部设有第四支撑座,第四支撑座后侧上部转动式连接有推杆,推杆下端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位于第三开口的右方,槽板的右壁上部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位于第四支撑座的上方,第二轴承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
申请(专利权)人:彭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