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92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挡板,包括立柱和设置在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单元挡板,立柱相互平行设置且立柱底端与基面连接,立柱表面设置有插槽,单元挡板包括挡板本体和设置在挡板本体两侧边的插接条,插接条与插槽相配合,插槽为T形槽或燕尾槽,相邻两立柱的插槽槽口相对设置。该组合挡板中通过在相邻的立柱上设置槽口相对的燕尾槽或T形槽,利用燕尾槽或T形槽的限位作用提高组合挡板的结构稳定性,上述挡板不仅适用于地面上,也适用于水下,减少了挡板连接中螺栓的数量,使挡板的安装和拆卸更便捷;与现有技术中的彩钢瓦挡板本体相比,单元挡板可制成比较小的尺寸,拆卸运输占用空间少。

A combined baff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bined baffle, which comprises a pillar and a unit baffle arranged between adjacent two pillars. The pillars are arrange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pill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surface. A slot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illar. The unit baffle comprises a baffle body and a slot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affle body. The slot is matched with the slot, and the slot is a T-shaped slot or a swallow-tail slot, and the adjacent two pillars. The slot opening of the slot is relatively arranged. In the composite baffle,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baffle is improved by setting a dovetail groove or a T-shaped groove relative to the groove on the adjacent column, using the limitation of the dovetail groove or the T-shaped groove. The above baffle is not only applicable to the ground, but also to the underwater, reducing the number of bolts in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ffle, making the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of the baffle more convenient. Comparing with the body, the unit baffle can be made into smaller size and occupies less space for disassembly and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挡板
本技术涉及挡板围挡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挡板。
技术介绍
挡板按照使用环境可分为地面挡板和水中挡板两种。现有技术中的地面挡板为主要包括挡板本体(最常见的为彩钢瓦)、支柱和/或底座,支柱和/或底座用于与定位基面(包括地面)固定连接,或者在定位基面(包括地面)上呈现树立状态。树立状态挡板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在挡板中设置内腔,在内腔中注入水等液体;第二、选用混凝土等密度较大的材料制备底座;第三、挡板本体或立柱或底座直接与地面的预埋件或者固定件螺纹连接。挡板本体侧边之间采用立柱连接或者扎带绑接。现有技术中的水中挡板结构类似CN205840413U所述的泳池护栏,护栏与立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上述结构的缺陷在于:首先,挡板本体、支柱和/或底座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繁琐,不利于快速装卸,多次拆装后的螺孔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滑丝等问题;其次,具有内腔的挡板多为塑料材质,主要用于地面上,不适用于水池中;水中隔板例如泳池的深浅区挡板上需要设置过水的通孔或者间隔,通常的结构是在预定的位置设置螺孔,螺栓处受力集中。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挡板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组合挡板,采用插接方式,挡板的安装拆卸更方便。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挡板,包括立柱和设置在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单元挡板,立柱相互平行设置且立柱底端与基面连接,立柱表面设置有插槽,单元挡板包括挡板本体和设置在挡板本体两侧边的插接条,插接条与插槽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为T形槽或燕尾槽,相邻两立柱的插槽槽口相对设置。作为地面挡板使用时,基面为地面,作为泳池的水中挡板使用时,基面为泳池底面,基面与地面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注水底座实现,也可通过螺栓连接实现。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立柱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盖,立柱与限位盖之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限位盖的外缘盖设在插槽顶端。通常的,立柱为型材,组合挡板设置在地面上时,可省去限位盖,应用于水中时可避免误伤游泳者。进一步的,限位盖的顶面圆滑过渡。为了进一步降低立柱侧面端角的安全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立柱的周向侧面均匀分布设置有四个插槽,相邻两插槽的槽壁之间连接有圆滑过渡且形状一致的端角弧板。为了减小立柱的自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立柱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向与立柱的轴向一致。为了进一步减小立柱的自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插槽的槽壁与端角弧板围合形成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向与立柱的轴向一致。上述结构中第二通孔围合设置在第一通孔的外周,且在第一通孔的外周均匀分布。为了便于限位盖与立柱之间的固定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限位盖的底面设置有凸起,凸起与第一通孔相配合,凸起与立柱通过自攻螺栓可拆卸式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凸起为凸片,凸片与第一通孔侧壁之间为面接触或间隙配合。进一步的,凸片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凸片围绕限位盖的中心轴均匀分布设置。进一步的,第一通孔的横截面为八边形,凸片数量为4个,凸片相间隔的第一通孔平面状侧壁面接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相邻立柱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至少两个单元挡板,单元挡板之间设置有间隔柱,间隔柱插接设置在插槽中。上述结构中间隔柱的顶面与上层的单元挡板插接条贴合,间隔柱的底面与下层的单元挡板插接条贴合。可根据间隔的高度替换间隔柱,或者采用不同数量的单元截断组合成间隔柱。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挡板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和/或过液孔。拆卸挡板时,如果立柱的高度过高,则间隔柱的取出比较繁琐,需要沿插槽的槽口慢慢移出,为了将间隔柱与插接条可拆卸式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插接条顶端和/或底端设置有T形或者燕尾形的柱状凹陷部,柱状凹陷部的开口位于插接条的竖向侧面以及相应的顶面和/或底面上,间隔柱的端部设置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与柱状凹陷部插接配合,柱状凹陷部的轴向与间隔柱的轴向相垂直。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组合挡板中通过在相邻的立柱上设置槽口相对的燕尾槽或T形槽,利用燕尾槽或T形槽的限位作用提高组合挡板的结构稳定性,上述挡板不仅适用于地面上,也适用于水下,减少了挡板连接中螺栓的数量,使挡板的安装和拆卸更便捷;与现有技术中的彩钢瓦挡板本体相比,单元挡板可制成比较小的尺寸,拆卸运输占用空间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合挡板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局部结构主视图;图5是实施例2中立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立柱和限位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实施例4中单元挡板与间隔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2、单元挡板;21、挡板本体;22、插接条;3、插槽;4、端角弧板;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加强筋;8、过液孔;9、限位盖;10、凸片;11、间隔柱;12、柱状凹陷部;13、插接块;14、自攻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实施例1组合挡板,包括立柱1和设置在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单元挡板2,立柱1相互平行设置且立柱1底端与基面连接,立柱1表面设置有插槽3,单元挡板2包括挡板本体21和设置在挡板本体21两侧边的插接条22,插接条22与插槽3相配合,插槽3为T形槽或燕尾槽,相邻两立柱的插槽3槽口相对设置。实施例1中立柱1的周向侧面设置有两个槽口相背的插槽3。实施例2如图3-5所示,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立柱1的周向侧面均匀分布设置有四个插槽3,相邻两插槽3的槽壁之间连接有圆滑过渡且形状一致的端角弧板4。立柱1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5,第一通孔5的轴向与立柱1的轴向一致。插槽3的槽壁与端角弧板4围合形成第二通孔6,第二通孔6的轴向与立柱1的轴向一致。挡板本体21上设置有加强筋7和过液孔8。相邻立柱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至少两个单元挡板2,单元挡板2之间设置有间隔柱11,间隔柱11插接设置在插槽3中。实施例3如图6-7所示,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2,区别在于,立柱1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盖9,立柱1与限位盖9之间通过自攻螺栓14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限位盖9的外缘盖设在插槽3顶端。限位盖9的底面设置有凸起为凸片10,凸片10与第一通孔侧壁之间为面接触。面接触状态下,采用自攻螺栓穿透插槽槽底和凸片时,限位盖9不容易发生相对位移或者脱离立柱,且耗时较少。另外,独立的凸片装配时发生弹性变形,更容易形成面接触的状态。实施例4如图8所示,实施例4基于实施例3,区别在于,插接条22顶端和底端设置有T形的柱状凹陷部12,柱状凹陷部12的开口位于插接条22的竖向侧面以及相应的顶面和底面上,间隔柱11的端部设置有插接块13,插接块13与柱状凹陷部12插接配合,柱状凹陷部12的轴向与间隔柱11的轴向相垂直。实施例1安装时,首先将立柱的底端固定,注意将两相邻立柱的插槽槽口相对设置,然后经由立柱的顶端依次放入单元挡板,使得插接条与插槽相配合。实施例2安装过程同实施例1;实施例3的安装过程基于实施例1安装过程,区别在于:1、在立柱之间单元挡板、间隔柱间隔设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挡板,包括立柱和设置在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单元挡板,立柱相互平行设置且立柱底端与基面连接,立柱表面设置有插槽,单元挡板包括挡板本体和设置在挡板本体两侧边的插接条,插接条与插槽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为T形槽或燕尾槽,相邻两立柱的插槽槽口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挡板,包括立柱和设置在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单元挡板,立柱相互平行设置且立柱底端与基面连接,立柱表面设置有插槽,单元挡板包括挡板本体和设置在挡板本体两侧边的插接条,插接条与插槽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为T形槽或燕尾槽,相邻两立柱的插槽槽口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挡板,其特征在于,立柱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盖,立柱与限位盖之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限位盖的外缘盖设在插槽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挡板,其特征在于,立柱的周向侧面均匀分布设置有四个插槽,相邻两插槽的槽壁之间连接有圆滑过渡且形状一致的端角弧板。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挡板,其特征在于,立柱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向与立柱的轴向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挡板,其特征在于,插槽的槽壁与端角弧板围合形成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方度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四方游泳康复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