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763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具,包括多个第一吊耳、多个第二吊耳以及第一横杆,每个第一吊耳均安装在第一横杆的上表面,且每个第一吊耳连接一根钢丝绳,每个第二吊耳均安装在第一横杆的下表面,且多个第二吊耳一起连接待吊装件。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钢丝绳通过第一吊耳、第一横杆和第二吊耳吊装待吊装件,钢丝绳不与待吊装件直接连接,避免了吊具在吊装过程中由于第一吊耳或第二吊耳的受力不稳定而使得待吊装件发生晃动,从而使用吊具对待吊装件进行准确的安装定位,且可以抵抗起吊钢丝绳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保证待吊装件只承受垂直方向的拉力。

Sprea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anger,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irst lugs, a plurality of second lugs and a first cross bar. Each first lug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rst cross bar, and each first lug is connected with a steel wire rope. Each second lug is install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irst cross bar,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lugs are connected together with the pending lifting parts.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steel wire rope is lifted by the first lug, the first cross bar and the second lug to be lifted, and the steel wire rope is not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pending lifting parts, thus avoiding the shaking of the pending lifting parts due to the unstable force of the first lug or the second lug during the lifting process, so that the lifting parts can be accurately installed and positioned by the lifting gear, and the lifting parts can be resisted. The force of the wire rop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ensures that the parts to be hoisted only bear the pulling forc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吊装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吊具。
技术介绍
在桥梁建筑施工工程中,由于河床基岩裸露、岩面倾斜、起伏变化大,承台施工采用的双壁钢围堰吨位大,且围堰刃脚高差大,对钢围堰的就位安装要求较高,在对钢围堰进行竖转定位时,通过吊具机构对钢围堰进行定位安装。现有吊具机构一般采用吊绳悬挂吊环,通过吊环与待吊装件的固定连接之后,将待吊装件运输至指定位置或对待吊装件进行安装。吊环通常为环状,在其与待吊装工件进行连接时,容易发生晃动,受力不稳定,使得待吊装工件的安装定位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具,以解决现有吊具机构与待吊装工件进行连接时,受力不稳定,使得待吊装工件的安装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吊具,包括:多个第一吊耳、多个第二吊耳以及第一横杆,每个所述第一吊耳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且每个所述第一吊耳连接一根钢丝绳,每个所述第二吊耳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且多个所述第二吊耳一起连接待吊装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吊耳与所述第二吊耳在所述第一横杆上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均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均有四个,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优选地,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均由厚度为20mm的钢板组成。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杆是φ600×14mm钢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在所述第一横杆上的安装位置沿所述第一横杆的长度方向可调节。优选地,所述吊具还包括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一横杆相交成X形,所述第二横杆上安装有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杆可旋转。优选地,所述吊具用于起吊钢围堰竖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安装在第一横杆上,稳定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吊装时的受力,使得其与待吊装工件进行连接时,不易发生晃动,更加准确地定位安装待吊装工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吊具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或其组合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下面结合图1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所述吊具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吊具,包括:多个第一吊耳1、多个第二吊耳2以及第一横杆3,每个第一吊耳1均安装在第一横杆3的上表面,且每个第一吊耳1连接一根钢丝绳4,每个第二吊耳2均安装在第一横杆3的下表面,且多个第二吊耳2一起连接待吊装件。在本技术中,钢丝绳4通过第一吊耳1、第一横杆3和第二吊耳2吊装待吊装件,钢丝绳4不与待吊装件直接连接,避免了吊具在吊装过程中由于第一吊耳1或第二吊耳2的受力不稳定而使得待吊装件发生晃动,从而使用吊具对待吊装件进行准确的安装定位,且可以抵抗起吊钢丝绳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保证待吊装件只承受垂直方向的拉力。第一吊耳1和第二吊耳2分别安装于第一横杆3的上下表面,第一吊耳1和第二吊耳2的安装位置的分布影响吊具的整体受力,为了稳定起吊待吊装件,优选地,第一吊耳1与第二吊耳2在第一横杆3上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进一步地,第一吊耳1和第二吊耳2均相对于第一横杆3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以使与第一吊耳1连接的各钢丝绳4的受力均匀。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吊耳1和第二吊耳2均有四个,对称布置于第一横杆3的两端。第一吊耳1和第二吊耳2均间隔设置,且安装位置上下一一对应。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位于同一端的两个第一吊耳1和第二吊耳2之间均间隔140mm,位于外侧的第一吊耳1和第二吊耳2距离第一横杆3的端部距离为80mm。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吊耳1和第二吊耳2均由厚度为20mm的钢板组成,在第一吊耳1和第二吊耳2的安装销孔周围采用厚度为20~25mm的钢板进行补强,劲板采用厚度为20mm的钢板,第一横杆3采用φ600×14mm钢管。第一吊耳1和第二吊耳2在第一横杆3上的安装位置沿第一横杆3的长度方向可调节,以便于根据待吊装件的重量或尺寸来调整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吊具钢丝绳的受力均衡,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钢丝绳的受力。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一横杆3上设置滑轨,使得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沿着第一横杆3滑动至指定位置之后再进行固定。根据待吊装件的形状、重量或尺寸的不同,所需要的吊具的承载力不同。优选地,所述吊具还包括第二横杆,第二横杆与第一横杆3相交成X形,第二横杆上安装有第一吊耳1和第二吊耳2,分别安装在第一横杆3和第二横杆上的第二吊耳2共同连接待吊装件。第一横杆3和第二横杆的交叉处通过紧固件连接,为了调整吊具的承力方向,优选地,第二横杆相对于第一横杆3可旋转。调整第一横杆3与第二横杆之间的夹角之后,通过紧固件将第一横杆3与第二横杆固定。本技术所述吊具可以在任何需要吊装的场合使用,用于吊装待吊装件,优选地,所述吊具用于起吊钢围堰竖转,对钢围堰进行定位。在钢围堰上安装有竖转吊耳,包括主钩吊耳和副钩吊耳,主钩吊耳和副钩吊耳均在钢围堰组拼阶段焊接在钢围堰上,主钩吊耳与吊具的第二吊耳2连接。主钩吊耳布置在距离钢围堰顶口13m处的水平线上,沿钢围堰桥向轴线方向对称布置,与吊具的第二吊耳2的数量和间隔均相同。副钩吊耳位于钢围堰顶口向下60.5cm处,副钩吊耳包括主板、环向加强耳板以及加劲肋板,主板是厚度为30mm的钢板,环向加强耳板和加劲肋板均是厚度为20mm的钢板,销棒直径为100mm,对应的副钩吊耳上的销孔直径为110mm。其中,副钩吊耳作为备用吊耳,为了防止钢围堰整体向顶口侧翻转,在钢围堰竖转开始之前,将副钩吊耳和钢围堰底面的主钩吊耳连接并至临界受力状态,当钢围堰出现向顶口侧倾斜的趋势时,副钩吊耳参与受力,并通过吊具及时地提升副钩吊耳,使得钢围堰只向底口侧翻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吊耳、多个第二吊耳以及第一横杆,每个所述第一吊耳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且每个所述第一吊耳连接一根钢丝绳,每个所述第二吊耳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且多个所述第二吊耳一起连接待吊装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吊耳、多个第二吊耳以及第一横杆,每个所述第一吊耳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且每个所述第一吊耳连接一根钢丝绳,每个所述第二吊耳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且多个所述第二吊耳一起连接待吊装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耳与所述第二吊耳在所述第一横杆上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均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中轴线对称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均有四个,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