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黎伟专利>正文

一种平稳转运患者的B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65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稳转运患者的B超床,包括床体,还包括床体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卡接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包括固定架,转运单元以及传动机构,所述固定架包括上、下顺次平行设置且侧旁通过固定板一体连接的上、中、下安装板,下安装板上预设有与手拧螺栓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数个用于支撑载有患者转运床板的转运单元并列设置于固定架的上安装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B超床和患者转运床进行设计,能够平稳转运患者至B超机位一侧,不仅防止患者被搬运时可能造成的二次伤害发生,同时也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A B-mode Ultrasound Bed for Smooth Transport of Patient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B-mode ultrasound bed for smoothly transporting patients, including a bed body, and a transporting device with two ends of the bed body clamped separately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The transport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xing frame, a transporting unit and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fixing frame comprises an upper, a middle and a lower fixing plate arranged in parallel sequence and connected by a side through a fixing plate. Internal threaded holes matching hand-screwed bolt threads are pre-arranged on the mounting plate, and several transporting units used to support the transporting bed plate carrying patients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on the upper mounting plate of the fixing frame. The invention is designed for the existing B-mode ultrasound bed and the patient transfer bed, which can smoothly transfer the patient to the side of the B-mode ultrasound machine seat, not only prevent the secondary injury caused by the patient when being carried, but also save manpower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稳转运患者的B超床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稳转运患者的B超床。
技术介绍
B超床主要是用于承载平躺后的人体,方便医护人员使用探头对人体的检测部位进行B超检测,现有技术中的B超床结构很简单,就是带有支腿的床板结构并放置在检测机位一旁,这种床体结构成本低廉,但是只适用于移动比较方便的就检人员,对于重症患者或者无法移动的患者而言,其翻身上床只能依靠看护人员的搬抬,但受限于室内环境和空间,不易操作,同时还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或者先将原有的床体移出,将患者的转运床移动至B超机位一侧,待检测完成后,再将患者的转运床移走,将原有的床体复位,不仅操作复杂,而且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稳转运患者的B超床,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B超床和患者转运床进行设计,能够平稳转运患者至B超机位一侧,不仅防止患者被搬运时可能造成的二次伤害发生,同时也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平稳转运患者的B超床,包括床体,还包括床体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卡接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包括固定架,转运单元以及传动机构,所述固定架包括上、下顺次平行设置且侧旁通过固定板一体连接的上、中、下安装板,下安装板上预设有与手拧螺栓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数个用于支撑载有患者转运床板的转运单元并列设置于固定架的上安装板上;所述转运单元包括数个并列贴靠设置的支撑机构以及由两块竖板组成的支架,两块竖板中段侧壁均设有沿竖板长度方向延伸的挡块,两竖板的间隙被挡块分为挡块上槽口、挡块间滑道以及挡块下槽口,挡块上槽口与滑块滑动配合且滑块顶面与支架顶面平齐,支架底部与上安装板固定连接,支架顶部一端固设有挡板,滑块远离挡板的一端顶面设有推板,所述两竖板于挡块下方的板体上均设有沿竖板长度方向延伸的U型缺口;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穿过两竖板上U型缺口的滑杆,滑杆两端与连板垂直连接,连板顶部垂直连接有翼板,且当滑杆与U型缺口的顶部缺口处配合状态下,翼板顶面与支架顶面平齐。优选的,所述相邻两转运单元对应处的翼板对齐设置。优选的,所述挡块上槽口呈燕尾槽状,所述滑块与挡块上槽口间隙滑动配合。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位于挡块下槽口内的传动带,所述滑杆贴靠传动带带体并通过卡箍与传动带连接,传动带两端内侧分别设有张紧轮和传动轮,传动轴顺次穿过每个传动带的传动轮轮心且过盈配合,传动轴一端与传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优选的,所述传动带时刻处于被张紧轮和传动轮的张紧支撑状态,且传动带的上带体顶部带面与U型缺口的顶部缺口底面平齐、下带体的底部带面与U型缺口的底部缺口顶面平齐、张紧轮端处的带体外带面与U型缺口折弯段处的内侧面平齐,传动轮段处的带体暴露至外界。优选的,所述滑块上的推板与挡板处于最大间距状态下时,传动带远离挡板的端部上带体表面固定设置的连接块与滑块底面对应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挡块间滑道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传动轴通过位于外界的轴承支撑,轴承外壁以及传动电机均通过L型杆与上安装板侧壁连接。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如下: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转运床包括可以移动的床体和承载病人的转运床板,转运床板底部设有滚轮并与床体顶部预设轨道配合。上述转运床属于现有技术中已经成熟使用的运载装置。使用时,首先将两个转运装置分别与现有的B超床床体的长度方向两端卡接:将B超床床体插入固定架的中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然后转动手拧螺栓,使得手拧螺栓顶抵B超床床体底面,实现转运装置与B超床床体的连接;然后启动传动电机,使得传动电机的输出端正转,并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每个转运单元的传动轮转动,进而使得传动带转动,由于传动带通过卡箍与每个支撑机构的滑杆连接,且传动带通过连接块与滑块底面连接,所以传动带的转动会带动滑块沿挡块上槽口作远离挡板的移动,同时传动带还会带动每个支撑机构的滑杆沿U型缺口移动,直至最外部支撑机构的滑杆顶抵在U型缺口的顶部缺口端部,此刻所有支撑机构的滑杆皆位于U型缺口的顶部缺口内,每个转运单元上所有支撑机构的翼板对接并与支架顶面平齐,相邻两转运单元上的翼板对接对齐。如此,所有转运单元的翼板即组成一条平整的通道。将载有患者的转运床板利用其床两端底部的滚轮移动至两个转运装置的转运单元上,由于转运装置的存在,实际是对B超床的长度以及宽度均实现了延长,所以不必担心现有转运床板的长、宽大于B超床床体而导致无法转运的现象。由于转运床板在移动至两转运装置的翼板上时,会存在转运床板歪扭,而并非处于正常的检测体位,导致B超检测时需要医务人员实施探身等非坐位检查(因为医务人员需要保持一手持探头检测、另一手需要操控B超机并进行观测等操作),所以还需要反复挪动转运床板进行检测体位的修正。为解决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操作如下:启动传动电机反向转动,传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传动轮、传动带反向转动,同时带动转运单元上的支撑机构的滑杆沿U型缺口移动,以及带动滑块沿挡块上槽口做靠近挡板的移动,直至最内部支撑机构的滑杆顶抵在U型缺口底部缺口的端部,此刻所有支撑机构的滑杆皆位于U型缺口的底部缺口内,同时在上述过程中,滑块带动推板朝向挡板移动,当推板接触转运床板的滚轮时,会推动滚轮进行移动,直至转运床板端部的两滚轮被夹在推板和挡板之间,此刻转运床板的滚轮皆贴靠对应的挡板,即此刻转运床板的位置被摆正至与B超床床体平行,如此即实现了对转运床板规整至正常检测体位的操作。而且整个过程中每个支撑机构的移动,实际上是实现了翼板的向下移动,相对于支撑机构不作位移而直接采用推板推动转运床板滚轮的操作而言,大幅度降低了滚轮在整体位移中所受到的摩擦力,进而降低了转运床板所可能产生的颤动。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支架的挡块上槽口的宽度要小于转运床板滚轮的半径,具体的尺寸和转运装置的整体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B超床体的高度以及转运床上转运床板的高度)进行设计,当然对于现有技术中一些结构较为简单的转运床而言,在将转运床板移动至转运装置上时,仍需要人工小幅度抬起转运床板,以使得转运床板与轨道分离。但是该动作幅度较小,而且具有转动装置的承接,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只需对传动电机的启动进行操作即可实现患者的转运,操作简洁迅速,同时整个过程产生的振动很小,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极大程度提高了B超检测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平稳转运患者的B超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转运单元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转运单元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转运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转运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转运单元与滑块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所示转运单元与滑块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8所示,一种平稳转运患者的B超床,包括床体1,还包括床体1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卡接的转运装置2,所述转运装置2包括固定架,转运单元4以及传动机构,所述固定架包括上、下顺次平行设置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稳转运患者的B超床,包括床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床体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卡接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包括固定架,转运单元以及传动机构,所述固定架包括上、下顺次平行设置且侧旁通过固定板一体连接的上、中、下安装板,下安装板上预设有与手拧螺栓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数个用于支撑载有患者转运床板的转运单元并列设置于固定架的上安装板上;所述转运单元包括数个并列贴靠设置的支撑机构以及由两块竖板组成的支架,两块竖板中段侧壁均设有沿竖板长度方向延伸的挡块,两竖板的间隙被挡块分为挡块上槽口、挡块间滑道以及挡块下槽口,挡块上槽口与滑块滑动配合且滑块顶面与支架顶面平齐,支架底部与上安装板固定连接,支架顶部一端固设有挡板,滑块远离挡板的一端顶面设有推板,所述两竖板于挡块下方的板体上均设有沿竖板长度方向延伸的U型缺口;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穿过两竖板上U型缺口的滑杆,滑杆两端与连板垂直连接,连板顶部垂直连接有翼板,且当滑杆与U型缺口的顶部缺口处配合状态下,翼板顶面与支架顶面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稳转运患者的B超床,包括床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床体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卡接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包括固定架,转运单元以及传动机构,所述固定架包括上、下顺次平行设置且侧旁通过固定板一体连接的上、中、下安装板,下安装板上预设有与手拧螺栓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数个用于支撑载有患者转运床板的转运单元并列设置于固定架的上安装板上;所述转运单元包括数个并列贴靠设置的支撑机构以及由两块竖板组成的支架,两块竖板中段侧壁均设有沿竖板长度方向延伸的挡块,两竖板的间隙被挡块分为挡块上槽口、挡块间滑道以及挡块下槽口,挡块上槽口与滑块滑动配合且滑块顶面与支架顶面平齐,支架底部与上安装板固定连接,支架顶部一端固设有挡板,滑块远离挡板的一端顶面设有推板,所述两竖板于挡块下方的板体上均设有沿竖板长度方向延伸的U型缺口;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穿过两竖板上U型缺口的滑杆,滑杆两端与连板垂直连接,连板顶部垂直连接有翼板,且当滑杆与U型缺口的顶部缺口处配合状态下,翼板顶面与支架顶面平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稳转运患者的B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转运单元对应处的翼板对齐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稳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黎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