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超声CT的外扫描三维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222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超声CT的外扫描三维成像装置,包括:环形超声探头、弹性元件、平衡座以及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弹性元件分级设置,使环形超声探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控制的状态,利用环形超声探头与容纳腔内第三弹性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能便捷的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扫描人体组织,空间利用合理,结构紧凑小巧,便于操作。

An External Scanning 3D Imaging Device for Ultrasound C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xternal scann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device for ultrasonic CT, which comprises an annular ultrasonic probe, an elastic element, a balancing seat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annular ultrasonic probe in a state of dynamic balance control by grading the elastic element, and utilizes the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the annular ultrasonic probe and the third elastic element in the cavity to accommodate it. Convenient adjustmen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users, scanning human tissue, reasonable space utilization, compact structure, easy to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超声CT的外扫描三维成像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超声CT的外扫描三维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超声波探头是在超声波检测过程中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装置。探头的性能直接影响超声波的特性,影响超声波的检测性能。超声成像检查时候,需要人体组织或动物组织(如乳腺、手足、腹部)垂入水中浸泡,环形超声探头也在水里,围绕人体组织上下移动并扫描,现有技术中的装置体积较大,不便于操作与调节。基于此,需要一种体积小巧且便于调节操作的用于超声CT的外扫描三维成像装置被设计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得到一种体积小巧且便于调节操作的用于超声CT的外扫描三维成像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超声CT的外扫描三维成像装置,包括:环形超声探头,所述环形超声探头内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环形超声探头下端具有用于固定的环形凸缘;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用于配合驱动的第一弹性元件、用于配合驱动的第二弹性元件和用于调节使用空间的第三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接设置在环形超声探头上部并在环形超声探头上方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置在环形超声探头下部并在环形超声探头下方形成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弹性元件设置在第三容纳腔内并能伸入第一容纳腔;平衡座,用于固定和驱动弹性元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平衡座上的丝杆和设置在第三弹性元件内的推杆,所述丝杆的底端分别连接设置有驱动装置。作为优选,所述平衡座包括第一平衡座、第二平衡座和第三平衡座,所述第一平衡座上方可拆卸设置有第一平衡环,所述第一平衡座上端与第一平衡环形成有第一夹持腔,所述第一夹持腔内夹紧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的上端外缘,所述第二平衡座下方可拆卸设置有第二平衡环,所述第二平衡座下端与第二平衡环形成有第二夹持腔,所述第二夹持腔内从上往下依次夹紧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的下端外缘、环形凸缘和第二弹性元件的上端外缘,所述第三平衡座为伸入第三容纳腔的环形阶梯凸台结构,所述第三平衡座包括从上往下一体化成型的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底座,所述第一凸台内形成有第四容纳腔,所述第二凸台外套接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凸台内形成有放置第三弹性元件的第五容纳腔,所述第二凸台上端部下方可拆卸设置有第三平衡环,所述第三平衡环上端与第二凸台上端部下方形成有第三夹持腔,所述第三夹持腔内夹紧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的下端外缘,所述底座的外缘上方可拆卸设置有第四平衡环,所述第四平衡环下端与底座形成有第四夹持腔,所述第四夹持腔内夹紧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的下端外缘,通过设置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可以有效减少装置的容积,减少装置在工作时的换水量。作为优选,驱动机构具体包括若干依次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三平衡座、第二平衡座、第一平衡座上的丝杆和设置在第三弹性元件内的推杆,所述丝杆的上部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平衡座上,所述丝杆与第二平衡座为螺纹配合,所述丝杆的下部可转动设置在第三平衡座上,所述丝杆的底端分别连接设置有驱动装置,通过此种连接方式,丝杠带动第二平衡座进行上下移动,而第一平衡座和第三平衡座是固定的,从而实现了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的拉伸与压缩,从而带动环形超声探头的上下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元件为环状结构且具有圆形横截面。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和第三弹性元件为波纹管,由柔性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的大小相同,使结构外形美观。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作为优选,所述丝杆沿平衡座呈中心对称分布,保证装置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为齿轮,所述齿轮与丝杆同轴设置,所述齿轮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在一起,其中,至少一个齿轮连接设置有电机。作为优选,所述推杆的底端连接有电机,推杆的上下移动可以带动第三弹性元件的拉伸与压缩,从而实现了腔体内的容积变化,达到了调节的目的,以此来托住人体组织。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弹性元件分级设置,使环形超声探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控制的状态,利用环形超声探头与容纳腔内第三弹性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能便捷的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扫描人体组织,空间利用合理,结构紧凑小巧,便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平衡环,2、第一平衡座,3、丝杆,4、第一弹性元件,5、第二平衡座,6、第二弹性元件,7、第三平衡环,8、第三平衡座,9、电机,10、环形超声探头,11、第三弹性元件,12、推杆,13、第一凸台,14、第二凸台,15、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用于超声CT的外扫描三维成像装置,包括:环形超声探头10,所述环形超声探头10内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环形超声探头10下端具有用于固定的环形凸缘;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用于配合驱动的第一弹性元件4、用于配合驱动的第二弹性元件6和用于调节使用空间的第三弹性元件11,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套接设置在环形超声探头10上部并在环形超声探头10上方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6设置在环形超声探头10下部并在环形超声探头10下方形成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弹性元件11设置在第三容纳腔内并能伸入第一容纳腔,第三弹性元件11可以托住人体组织,起到固定人体组织的作用,可以在环形超声探头10在上下扫描过程中防止人体组织的晃动,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平衡座,用于固定和驱动弹性元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平衡座上的丝杆3和设置在第三弹性元件11内的推杆12,所述丝杆3的底端分别连接设置有驱动装置。具体实施时,所述平衡座包括第一平衡座2、第二平衡座5和第三平衡座8,所述第一平衡座2上方可拆卸设置有第一平衡环1,所述第一平衡座2上端与第一平衡环1形成有第一夹持腔,所述第一夹持腔内夹紧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4的上端外缘,所述第二平衡座5下方可拆卸设置有第二平衡环,所述第二平衡座5下端与第二平衡环形成有第二夹持腔,所述第二夹持腔内从上往下依次夹紧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4的下端外缘、环形凸缘和第二弹性元件6的上端外缘,所述第三平衡座8为伸入第三容纳腔的环形阶梯凸台结构,所述第三平衡座8包括从上往下一体化成型的第一凸台13、第二凸台14和底座15,所述第一凸台13内形成有第四容纳腔,所述第二凸台14外套接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6,所述第二凸台14内形成有放置第三弹性元件11的第五容纳腔,所述第二凸台14上端部下方可拆卸设置有第三平衡环7,所述第三平衡环7上端与第二凸台14上端部下方形成有第三夹持腔,所述第三夹持腔内夹紧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11的下端外缘,所述底座15的外缘上方可拆卸设置有第四平衡环,所述第四平衡环下端与底座15形成有第四夹持腔,所述第四夹持腔内夹紧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6的下端外缘,通过设置第一凸台13和第二凸台14,可以有效减少装置的容积,减少装置在工作时的换水量。具体实施时,驱动机构具体包括若干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超声CT的外扫描三维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超声探头(10),所述环形超声探头(10)内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环形超声探头(10)下端具有用于固定的环形凸缘;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用于配合驱动的第一弹性元件(4)、用于配合驱动的第二弹性元件(6)和用于调节使用空间的第三弹性元件(11),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套接设置在环形超声探头(10)上部并在环形超声探头(10)上方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6)设置在环形超声探头(10)下部并在环形超声探头(10)下方形成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弹性元件(11)设置在第三容纳腔内并能伸入第一容纳腔;平衡座,用于固定和驱动弹性元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平衡座上的丝杆(3)和设置在第三弹性元件(11)内的推杆(12),所述丝杆(3)的底端分别连接设置有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声CT的外扫描三维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超声探头(10),所述环形超声探头(10)内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环形超声探头(10)下端具有用于固定的环形凸缘;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用于配合驱动的第一弹性元件(4)、用于配合驱动的第二弹性元件(6)和用于调节使用空间的第三弹性元件(11),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套接设置在环形超声探头(10)上部并在环形超声探头(10)上方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6)设置在环形超声探头(10)下部并在环形超声探头(10)下方形成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弹性元件(11)设置在第三容纳腔内并能伸入第一容纳腔;平衡座,用于固定和驱动弹性元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平衡座上的丝杆(3)和设置在第三弹性元件(11)内的推杆(12),所述丝杆(3)的底端分别连接设置有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声CT的外扫描三维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座包括第一平衡座(2)、第二平衡座(5)和第三平衡座(8),所述第一平衡座(2)上方可拆卸设置有第一平衡环(1),所述第一平衡座(2)上端与第一平衡环(1)形成有第一夹持腔,所述第一夹持腔内夹紧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4)的上端外缘,所述第二平衡座(5)下方可拆卸设置有第二平衡环,所述第二平衡座(5)下端与第二平衡环形成有第二夹持腔,所述第二夹持腔内从上往下依次夹紧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4)的下端外缘、环形凸缘和第二弹性元件(6)的上端外缘,所述第三平衡座(8)为伸入第三容纳腔的环形阶梯凸台结构,所述第三平衡座(8)包括从上往下一体化成型的第一凸台(13)、第二凸台(14)和底座(15),所述第一凸台(13)内形成有第四容纳腔,所述第二凸台(14)外套接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6),所述第二凸台(14)内形成有放置第三弹性元件(11)的第五容纳腔,所述第二凸台(14)上端部下方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举鹏丁明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维视医学影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