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盘上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225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蚕盘上簇系统,包括调运机构,调运机构上吊装有蚕盘架,调运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蚕盘传输机构,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当桑蚕开始进入结茧期时,将簇架摆放在蚕盘上后,利用蚕盘传输机构可将蚕盘转移至蚕盘架上,一个蚕盘架被摆满后通过调运机构将其移走并将其他的空蚕盘架调运至蚕盘传输机构处继续摆放蚕盘,桑蚕将在蚕盘架内完成上簇和结茧,结茧后再利用蚕盘传输机构将蚕盘运出等待摘茧,该系统的调运滑链上可安装多个蚕盘架,每个蚕盘架内可摆放多个蚕盘,与传统的上簇结构相比,该系统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非常高。

A Clustering System on Silkworm Dis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ilkworm tray cluster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transfer mechanism, a silkworm tray rack is hoisted on the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silkworm tra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transfer mechanism. When the silkworm begins to enter the cocooning period, the cluster rack is placed on the silkworm tray, and the silkworm tray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silkworm tray rack by the silkworm tra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a silkworm tray rack can be moved by the transport mechanism after it is full. Moving and transporting other empty silkworm trays to the silkworm tra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o continue to place silkworm trays. The silkworm will finish clustering and cocooning in the tray. After cocooning, the silkworm trays will be transported out by the tra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o wait for cocoon picking. The system can install multiple silkworm trays on the transfer sliding chain. Each tray tray can place multiple silkworm tray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luster structure, the system has a compact structur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pace is very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蚕盘上簇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桑蚕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蚕盘上簇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基本物质条件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因此,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其中,以桑蚕丝作为原料制作的丝织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且桑蚕养殖周期短、经济价值高,使得产业利润丰厚,促使越来越多人参与到桑蚕养殖中来。桑蚕养殖的主要过程包括饲养和上蔟,饲养过程为蚕虫孵化到吐丝结茧前的培育阶段,在桑蚕成熟结茧前,桑蚕就会从蚕床表面自行爬到蚕簇上,找到合适的地方再吐丝结茧,上蔟过程是指桑蚕结茧后将簇具统一放到合适的地方,便于管理。但现有技术中,上蔟过程都是纯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尤其在机械化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方便快捷上蔟的方式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蚕盘上簇系统。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蚕盘上簇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调运机构,该调运机构上吊装有蚕盘架,所述调运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蚕盘传输机构;所述调运机构包括调运支撑架,该调运支撑架上安装有调运轨道,所述调运轨道内安装有调运滑链,所述调运滑链套设在链轮上,该链轮经调运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调运滑链上吊装有所述蚕盘架;所述蚕盘传输机构包括传送架,该传送架内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工装框,所述传送架上部固定有竖直传送组件,该竖直传送组件的升降链连接所述工装框;所述工装框内设置有横向水平抓取的蚕盘抓取机构和纵向水平传输的水平传送组件,其中所述蚕盘抓取机构的抓取方向朝向所述蚕盘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桑蚕开始进入结茧期时,将簇架摆放在蚕盘上后,利用蚕盘传输机构可将蚕盘转移至蚕盘架上,一个蚕盘架被摆满后通过调运机构将其移走并将其他的空蚕盘架调运至蚕盘传输机构处继续摆放蚕盘,桑蚕将在蚕盘架内完成上簇和结茧,结茧后再利用蚕盘传输机构将蚕盘运出等待摘茧。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上述调运轨道为环形轨道,所述调运滑链为环形滑链。采用此结构蚕盘架可通过环形滑链往复循环,方便调用。上述环形轨道包括两段相互平行的直线段部分,两段所述直线段部分的端部通过弧形段部分相互连接,所述蚕盘传输机构位于任一段所述直线段部分的外侧,所述蚕盘抓取机构的抓取方向朝向所述直线段部分。上述调运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沿同一直线设置的门架,所述调运轨道固定安装在所述门架的顶部横梁上。上述蚕盘架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至少有一竖直面为蚕盘进出面,当所述蚕盘架调运至所述蚕盘传输机构处时,所述蚕盘进出面朝向所述蚕盘传输机构,所述支撑框架内从下往上设置有M个蚕盘格,每个蚕盘格设置有2条同一水平高度的蚕盘滑轨。采用此结构抓取蚕盘后方便蚕盘的进出。上述蚕盘滑轨包括滑动底板和垂直于滑动底板的侧挡板,所述蚕盘滑轨的尾部设置有限位板。此结构通过限位板限定了蚕盘推入的极限位置。上述支撑框架的顶部设有吊臂,所述吊臂与所述调运滑链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有辅助滚轮。采用此结构,在调运蚕盘架时辅助滚轮在地面滚动,从而降低了调运系统的负荷。上述蚕盘抓取机构包括蚕盘拉送气缸,所述蚕盘拉送气缸的缸筒水平固定在工装框顶部,所述蚕盘拉送气缸的滑动块经基板连接有抓取爪部;所述水平传送组件包括水平运送电机和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三传动轴和传动齿固定轴,所述第三传动轴和传动齿固定轴分别经轴承固定在工装框下部的两个相对侧上,所述水平运送电机的电机齿轮与第三传动轴上的第三从动转齿链条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上还安装有一对第三轴传动齿,所述传动齿固定轴上安装有一对运送链传动齿,所述第三轴传动齿与运送链传动齿之间装配有运送链。通过上述设计,抓取爪部将蚕盘抓紧后,再由蚕盘拉送气缸将抓取爪部往蚕盘架方向推送,从而将蚕盘推入蚕盘架内等待上簇;上簇结束后,再利用抓取爪部将蚕盘从蚕盘架内取出,并进一步运用水平传送组件将蚕盘运送至其他设备上比如摘茧机上,为下一工序做准备。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当桑蚕开始进入结茧期时,将簇架摆放在蚕盘上后,利用蚕盘传输机构可将蚕盘转移至蚕盘架上,一个蚕盘架被摆满后通过调运机构将其移走并将其他的空蚕盘架调运至蚕盘传输机构处继续摆放蚕盘,桑蚕将在蚕盘架内完成上簇和结茧,结茧后再利用蚕盘传输机构将蚕盘运出等待摘茧,该系统的调运滑链上可安装多个蚕盘架,每个蚕盘架内可摆放多个蚕盘,与传统的上簇结构相比,该系统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非常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调运机构和蚕盘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蚕盘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蚕盘滑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传送架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传送架顶部的局部示意图;图7为传送架的前视图;图8为水平传送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9为水平传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水平传送组件的右视图;图11为工装框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工装框的前视图;图13为工装框的俯视图;图14为蚕盘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蚕盘抓取机构的右视图;图16为轮轨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调运滑链上的滑轮与调运轨道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和5所示,一种蚕盘上簇系统,包括调运机构E,该调运机构E上吊装有N个蚕盘架A,所述蚕盘架A用于摆放蚕盘D,所述调运机构E的一侧设置有蚕盘传输机构B,N为自然数;所述调运机构E包括调运支撑架E1,该调运支撑架E1上安装有调运轨道E2,所述调运轨道E2内安装有调运滑链,所述调运滑链套设在链轮上,该链轮经调运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调运滑链上吊装有所述蚕盘架A;所述蚕盘传输机构B包括传送架B1,该传送架B1内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工装框C1,所述传送架B1上部固定有竖直传送组件B2,该竖直传送组件B2的升降链B23连接所述工装框C1;所述工装框C1内设置有横向水平抓取蚕盘D的蚕盘抓取机构C和纵向水平传输蚕盘D的水平传送组件B3,其中所述蚕盘抓取机构C的抓取方向朝向所述蚕盘架A。如图2所示,所述调运支撑架E1包括至少两个沿同一直线设置的门架,所述调运轨道E2固定安装在所述门架的顶部横梁上,所述调运轨道E2为环形轨道,所述调运滑链为环形滑链,其中所述环形轨道包括两段相互平行的直线段部分,两段所述直线段部分的端部通过弧形段部分相互连接,所述蚕盘传输机构B位于任一段所述直线段部分的外侧,所述蚕盘抓取机构C的抓取方向朝向所述直线段部分。如图3和4所示,所述蚕盘架A包括支撑框架A1,所述支撑框架A1至少有一竖直面为蚕盘进出面,当所述蚕盘架A调运至所述蚕盘传输机构B处时,所述蚕盘进出面朝向所述蚕盘传输机构B,所述支撑框架A1上水平设置有N个蚕盘格,每个蚕盘格设置有2条同一水平高度的蚕盘滑轨A2。所述支撑框架A1由4根立柱A11支撑并形成长方体结构,相邻的立柱A11的顶端和底端之间经横梁连接,所述支撑框架A1内从下往上设置有M个蚕盘格,M为自然数,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上下相邻的2个蚕盘格的间隔为150mm。在支撑框架A1靠近蚕盘滑轨尾部一侧的2根立柱A11中,相邻的立柱A11间设置有蚕架加强筋A12,所述支撑框架A1的顶部中央安装有吊臂A3,所述吊臂A3与所述调运滑链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架A1的底部设有辅助滚轮A4。蚕盘滑轨A2包括滑动底板A21和垂直于滑动底板A21的侧挡板A22,其中侧挡板A22与对应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蚕盘上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运机构(E),该调运机构(E)上吊装有蚕盘架(A),所述调运机构(E)的一侧设置有蚕盘传输机构(B);所述调运机构(E)包括调运支撑架(E1),该调运支撑架(E1)上安装有调运轨道(E2),所述调运轨道(E2)内安装有调运滑链,该调运滑链套设在链轮上,所述调运滑链上吊装有所述蚕盘架(A),所述链轮连接有调运驱动电机;所述蚕盘传输机构(B)包括传送架(B1),该传送架(B1)内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工装框(C1),所述传送架(B1)上部固定有竖直传送组件(B2),该竖直传送组件(B2)的升降链(B23)连接所述工装框(C1);所述工装框(C1)内设置有横向水平抓取的蚕盘抓取机构(C)和纵向水平传输的水平传送组件(B3),其中所述蚕盘抓取机构(C)的抓取方向朝向所述蚕盘架(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蚕盘上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运机构(E),该调运机构(E)上吊装有蚕盘架(A),所述调运机构(E)的一侧设置有蚕盘传输机构(B);所述调运机构(E)包括调运支撑架(E1),该调运支撑架(E1)上安装有调运轨道(E2),所述调运轨道(E2)内安装有调运滑链,该调运滑链套设在链轮上,所述调运滑链上吊装有所述蚕盘架(A),所述链轮连接有调运驱动电机;所述蚕盘传输机构(B)包括传送架(B1),该传送架(B1)内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工装框(C1),所述传送架(B1)上部固定有竖直传送组件(B2),该竖直传送组件(B2)的升降链(B23)连接所述工装框(C1);所述工装框(C1)内设置有横向水平抓取的蚕盘抓取机构(C)和纵向水平传输的水平传送组件(B3),其中所述蚕盘抓取机构(C)的抓取方向朝向所述蚕盘架(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蚕盘上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运轨道(E2)为环形轨道,所述调运滑链为环形滑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蚕盘上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轨道包括两段相互平行的直线段部分,两段所述直线段部分的端部通过弧形段部分相互连接,所述蚕盘传输机构(B)位于任一段所述直线段部分的外侧,所述蚕盘抓取机构(C)的抓取方向朝向所述直线段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蚕盘上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运支撑架(E1)包括至少两个沿同一直线设置的门架,所述调运轨道(E2)固定安装在所述门架的顶部横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蚕盘上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蚕盘架(A)包括支撑框架(A1),所述支撑框架(A1)至少有一竖直面为蚕盘进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丽蓉蓝长斌陈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京渝瑞基测控仪器仪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