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网状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224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网状成型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骨科网状成型装置,其包括:上端封闭的网管,所述网管包括多个呈环状分布的变形条;包覆于所述网管外的可吸收柔性层;设于所述网管的内腔中并用于将填充物导入所述网管内腔的内管,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网管的上端连接,且所述内管的长度小于所述网管的长度;以及盖帽,所述盖帽用于分别与所述网管的下端和所述内管的下端连接并封堵所述网管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骨科网状成型装置的导入管可以将网管送入椎体需要撑开的部位,牵拉牵拉绳使网管膨胀将椎体撑开。同时导入管可以将骨水泥或骨块填充进网管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骨科网状成型装置使用时仅需要极少的辅助工具,并且操作简单,能够极大的缩短手术时间。

Orthopaedic mesh form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rthopaedic mesh forming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An orthopaedic mesh forming device includes: an upper-end closed network pip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ring-shaped deformation strips; an absorbable flexible layer encapsulated outside the network pipe; an inner tube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network pipe and used for guiding fillers in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network pipe, the upper end 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network pipe, and the length of the inner tube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network pipe. The length of the network pipe and the cap are used to connect and block the lower end of the network pipe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network pipe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inner pipe respectively. The guide pipe of the orthopaedic reticular form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feed the reticular pipe into the parts where the vertebral body needs to be stretched, and pull the traction rope to expand the reticular pipe to stretch the vertebral body.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ubation tube can fill the network tube with bone cement or bone block. The orthopaedic mesh form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only needs very few auxiliary tools when used, and has simple operation, and can great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科网状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涉及一种骨科网状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老龄人群的增加,骨质疏松性等骨科病症逐年增加,导致骨折患者逐年增多。骨科中,在对关节端进行复位手术时,经常会需要在骨骼缺损的部位进行填充。现有的填充方式,大都采用人工骨或自体骨进行直接填充,但是填充的人工骨或自体骨的形状难以做到与骨骼缺损的部位完全匹配,造成植入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网状成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骨或自体骨进行填充,人工骨或自体骨的形状难以完全匹配骨骼的缺损部位,植入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骨科网状成型装置,其包括:上端封闭的网管,所述网管包括多个呈环状分布的变形条;包覆于所述网管外的可吸收柔性层;设于所述网管的内腔中并用于将填充物导入所述网管内腔的内管,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网管的上端连接,且所述内管的长度小于所述网管的长度;以及盖帽,所述盖帽用于分别与所述网管的下端和所述内管的下端连接并封堵所述网管的下端。进一步的,所述网管具有内外套设的两个,同一所述网管内的变形条相互平行,不同所述网管的所述变形条之间呈夹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网管的上端设置用于封闭所述网管上端的封闭板,所述变形条的上端沿所述封闭板的外缘分布并与所述封闭板的外缘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网管的上端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网管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盖帽的连接管,所述变形条的下端沿所述连接管的周向分布并与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内壁设有用于与所述盖帽螺纹连接的内螺纹。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上设有贯穿所述内管侧壁的连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下端的内壁设有用于与所述盖帽螺纹连接的内螺纹。进一步的,所述盖帽包括外侧壁设有螺纹的第一圆柱段和与所述第一圆柱段同轴设置且外侧壁设有螺纹的第二圆柱段,所述第一圆柱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段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变形条为形状记忆合金构件。进一步的,所述可吸收柔性层为可吸收缝合线编织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骨科网状成型装置在置入骨骼的缺损区域后,从网管的下端向外牵拉内管,使变形条的两端相向靠近,变形条向外凸起,网管和可吸收柔性层撑开并与骨骼的缺损区域的壁面贴合,然后通过内管的向网管内填充的填充物,将骨骼的缺损区域填充。利用盖帽将网管的下端和内管的下端相对固定并将网管的下端封闭,防止植入物从网管中泄露,同时也通过内管保持网管上下两端的压力,使网管的形状保持固定。变形条和可吸收柔性层将内部填充的填充物固定成适应骨骼的缺损区域的形状,使得填充物能够与骨骼的缺损区域匹配,植入效果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骨科网状成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网管处于放松状态下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骨科网状成型装置在网管处于撑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的骨科网状成型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骨科网状成型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在网管处于放松状态下的主视图。图中:1-网管、11-变形条、12-连接管、13-封闭板、14-转轴、2-可吸收柔性层、3-内管、31-连通孔、32-连接结构、4-盖帽、41-第一圆柱段、42-第二圆柱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骨科网状成型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骨科网状成型装置,其包括:上端封闭的网管1,所述网管1包括多个呈环状分布的变形条11;包覆于所述网管1外的可吸收柔性层2;设于所述网管1的内腔中并用于将填充物导入所述网管1内腔的内管3,所述内管3的上端与所述网管1的上端连接,且所述内管3的长度小于所述网管1的长度;以及盖帽4,所述盖帽4用于分别与所述网管1的下端和所述内管3的下端连接并封堵所述网管1的下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骨科网状成型装置在置入骨骼的缺损区域后,从网管的下端向外牵拉内管,使变形条的两端相向靠近,变形条向外凸起,网管和可吸收柔性层撑开并与骨骼的缺损区域的壁面贴合,然后通过内管的向网管内填充的填充物,将骨骼的缺损区域填充。利用盖帽将网管的下端和内管的下端相对固定并将网管的下端封闭,防止植入物从网管中泄露,同时也通过内管保持网管上下两端的压力,使网管的形状保持固定。变形条和可吸收柔性层将内部填充的填充物固定成适应骨骼的缺损区域的形状,使得填充物能够与骨骼的缺损区域匹配,植入效果较好。具体的,两条以上的变形条11相互平行并沿圆周均匀分布围成圆管形的网管1。网管1的下端可以通过在内部设置内螺纹与盖帽4连接,也设置卡槽与盖帽4卡接。可吸收柔性层2采用可吸收缝合线编织而成,其覆盖在网管1外。可吸收柔性层2可以呈圆管状,套设在网管1外,其上端连接在网管1上端的外侧面,下端连接在网管下端的外侧面。在放松状态下,可吸收柔性层2可采用折叠的方式贴合在网管1外侧;撑开状态下,可吸收柔性层2展开覆盖在撑开的网管1外。内管3呈圆管状设置在网管1内腔中,其上端与网管1的上端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内管3的侧壁可以通过设置连通孔31将内管3的内腔和内管3和网管1之间的空间连通,使得填充物能够从内管3中进入网管1中。内管3的下端呈圆管形,其可以通过在内部设置内螺纹与盖帽4连接,也设置卡槽与盖帽4卡接。盖帽4上可以分别设置与网管1的连接端和内管3的下端连接的外螺纹,也可以是分别与网管1的连接端和内管3的下端卡接的卡扣,使得盖帽4能够将内管3从网管1的下端向外拉,使网管1的下端和上端相向运动,将变形条11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使用时,先将骨骼的缺损区域进行清理,并将缺损区域的形状修理成球形、椭球形或其它近似的形状,便于网管1撑开后变形条11与骨骼的缺损区域的壁面贴合。将骨科网状成型装置从手术的开口处送入骨骼的缺损区域。通过从网管1的下端向下牵拉内管3的下端使网管1的上端和下端相互靠近,变形条11的中部向外凸起,此时网管1处于撑开状态。网管的撑开后的形状可以是球形或椭球形。撑开的网管1和可吸收柔性层2与骨骼的缺损区域的壁面贴合。然后向内管3中加入填充物如细小骨块、液态人工骨等,填充物经过连通孔31进入网管1中,覆盖在变形条11外的可吸收柔性层2能够防止填充物从变形条11之间的间隙泄露。最后通过盖帽4将内管3和外管连接并封堵内管3下端和网管1下端。填充物可采用加压的方式以一定压力经过内管3填充进网管1中,使得网管1内形成一定压力,将骨骼缺损区域塌陷的侧壁支撑。在填充完成后,还可在骨骼上安装螺钉,螺钉穿入相邻变形条11之间的间隙,对骨科网状成型装置进行固定。之后可再次手术,将盖帽4取下,将内管3钻出,然后通过切割设备将封闭端与变形条11的连接处切断,然后将变形条11从骨骼的缺损区域逐根抽出。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作为本技术提供的骨科网状成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网管1具有内外套设的两个,同一所述网管1内的变形条11相互平行,不同所述网管1的所述变形条11之间呈夹角设置。具体的,至少两个变形条11沿圆周均匀分布形成第一层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网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封闭的网管(1),所述网管(1)包括多个呈环状分布的变形条(11);包覆于所述网管(1)外的可吸收柔性层(2);设于所述网管(1)的内腔中并用于将填充物导入所述网管(1)内腔的内管(3),所述内管(3)的上端与所述网管(1)的上端连接,且所述内管(3)的长度小于所述网管(1)的长度;以及盖帽(4),所述盖帽(4)用于分别与所述网管(1)的下端和所述内管(3)的下端连接并封堵所述网管(1)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网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封闭的网管(1),所述网管(1)包括多个呈环状分布的变形条(11);包覆于所述网管(1)外的可吸收柔性层(2);设于所述网管(1)的内腔中并用于将填充物导入所述网管(1)内腔的内管(3),所述内管(3)的上端与所述网管(1)的上端连接,且所述内管(3)的长度小于所述网管(1)的长度;以及盖帽(4),所述盖帽(4)用于分别与所述网管(1)的下端和所述内管(3)的下端连接并封堵所述网管(1)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网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管(1)具有内外套设的两个,同一所述网管(1)内的变形条(11)相互平行,不同所述网管(1)的所述变形条(11)之间呈夹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网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管(1)的上端设置用于封闭所述网管(1)上端的封闭板(13),所述变形条(11)的上端沿所述封闭板(13)的外缘分布并与所述封闭板(13)的外缘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网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的上端与所述网管(1)的上端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严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瑞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