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植入物系统、手术套件和用于手术修复下颌骨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962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0:54
一种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包括:第一元件(100),沿第一元件x轴线延伸并且包括容纳凹部和第一插入孔,第一插入孔沿横向于第一元件x轴线的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第二元件(200),包括穿过突起的第二插入孔;突起和凹部能在插入孔对齐的状态下接合;紧固件(300),当突起和容纳凹部接合时,紧固件(300)能固定地附接到第一联接部(100)。在元件(100、200)的联接部分之间的间隙以及在紧固件(300)与第二元件(200)的联接部分之间的间隙允许第一和第二元件(100、200)绕第一元件z轴线和/或横向于第一元件x轴线和z轴线延伸的第一元件y轴线枢转从0.01到10度的范围内的最大角度。

Intra-mandibular prosthesis implants, implant systems, surgical kits and methods for surgical repair of the mandible

A mandibular prosthesis implant (10) includes: a first element (100), extending along the x-axis of the first element and including a recess and a first insertion hole, the first insertion hole extending along the z-axis of the first element transversely along the x-axis of the first element; a second element (200), including a second insertion hole through the protrusion; a protrusion and a concave part can be joined in a state of alignment of the insertion hole; and a fastener (300). When the protrusion and the recess are joined, the fastener (300) can be fixed to the first joint (100). The clearance between the connecting parts of the element (100, 200) and between the fastener (300) and the connecting parts of the second element (200) allows the first and second elements (100, 200) to pivot from 0.01 to 10 degrees around the Z axis of the first element and/or the Y axis of the first element extending horizontally along the X axis and Z axis of the first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植入物系统、手术套件和用于手术修复下颌骨的方法
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涉及具有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以及包括所述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并且涉及包括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及手术套件,以及通过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对人体下颌骨进行手术修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下颌骨缺损可能由于创伤、炎性疾病或肿瘤切除等引起。用于下颌骨重建的一种可能的手术方案是微血管腓骨游离瓣策略,其中腓骨瓣是从供体部位获取,根据待替换的下颌骨部分建模,并最终通过小板和多个螺钉固定到下颌骨断端。然而,这种外科手术是耗时的,因为其涉及两次外科手术,一次在辅助供体部位,另一次是在下颌骨缺损处。此外,还需要通过认为在移植手术之前适用的各种医学成像方式评估血管的完整性。在供体部位处也可能存在并发症,如感染、疼痛、感觉丧失、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踝不稳等。因此,微血管腓骨游离瓣策略通常需要住院几周,这增加了成本。接受微血管腓骨游离瓣策略的患者通常还将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康复才能恢复到手术前的离床活动状态。此外,老年患者或医学上受损患者可能无法承受该外科手术的长的手术持续时间。作为另一种方法,下颌骨植入物(诸如金属重建板)可用于桥接下颌骨缺损。植入物例如可从美国专利公开第6,060,641号、美国专利公开第6,423,068号和美国专利申请第2008/0228278号中获知。尽管为改进下颌骨重建中的方法和装置做出了重大努力,但仍然存在挑战,并且希望提供一种商业上可获得的用于下颌骨的植入物,用以在下颌骨重建期间恢复形式和功能并且在手术后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将希望的是,植入物可以容易地适应下颌骨缺损的确切尺寸,并且所需的手术可以在较短的持续时间内进行并且不需要切除患者自身的组织。此外,还将希望可以减少术后住院治疗的持续时间和相关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能够解决或减轻上述问题。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并且提供了包括和/或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下颌骨内假体系统、手术套件和用于对人体下颌骨进行手术修复的方法。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包括第一植入物元件,其沿第一元件x轴线延伸并且包括第一联接部。第一联接部包括沿第一元件x轴线延伸的容纳凹部;和沿横向于第一元件x轴线的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的第一插入孔。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进一步包括第二植入物元件,其沿第二元件x轴线延伸并且包括第二联接部。第二联接部包括沿第二元件x轴线延伸的突起;和沿横向于第二元件x轴线的第二元件z轴线延伸穿过突起的第二插入孔。突起和容纳凹部可彼此接合,使得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进一步包括紧固件,当突起和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以使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时,该紧固件可接合到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以沿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并且用于保持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联接状态,并且紧固件能够固定地附接到第一联接部(以及接合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当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处于它们的联接状态时,并且当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第一联接部时,在第一联接部与第二联接部之间提供有第一邻接间隙,并且在紧固件与第二联接部之间提供有第二邻接间隙。第一邻接间隙和第二邻接间隙被提供为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可相对于彼此绕第一元件z轴线和横向于第一元件x轴线和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的第一元件y轴线中的至少一个枢转从0.01到10°、可选地从0.01到7°的范围内的最大角度。附图说明当结合非限制性实施例和附图考虑时,将参考详细描述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是人的下颌骨的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被植入用以桥接下颌骨主体的切除部分的状态;图2是固定到下颌骨的骨部分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侧视图;图3是图2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顶视图;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沿由第一元件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没有相对于彼此绕第一元件y轴线枢转的状态;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沿由第一元件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相对于彼此绕第一元件y轴线最大程度地枢转的状态;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沿由第一元件x轴线和y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没有相对于彼此绕第一元件z轴线枢转的状态;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沿由第一元件x轴线和y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相对于彼此绕第一元件z轴线最大程度地枢转的状态;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变型的顶视图,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变型沿由第一元件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图10是固定到下颌骨的骨部分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侧视图;图11是图10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顶视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有杆部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透视图;图13是沿图12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第一元件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图14是图12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视图的顶视图;图15和16分别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有杆部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截面图和顶视图,其进一步包括第一骨螺钉通孔而不是下板附接孔;图1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有杆部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透视图;图18是沿图17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元件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图19是图17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顶视图;图20和21分别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有杆部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截面图和顶视图,其还包括第一骨螺钉通孔而不是下板附接孔;图2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其可用于下颌骨的髁突-升支区域的重建;图2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其可用于下颌骨的髁突-升支区域的重建;图2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沿由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该第一植入物元件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图25是第一植入物元件的顶视图,该第一植入物元件与图24的所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图2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沿由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该第一植入物元件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图27是第一植入物元件的顶视图,其与图26中的所述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图28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植入物元件沿由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该第二植入物元件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图28b是图28a的与所述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透视图;图29是图28a的与所述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顶视图;图30a示出了图24和25的实施例的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包括:第一植入物元件,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沿第一元件x轴线延伸并且包括第一联接部和第一插入孔,所述第一联接部包括沿所述第一元件x轴线延伸的容纳凹部,所述第一插入孔沿横向于所述第一元件x轴线的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第二植入物元件,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沿第二元件x轴线延伸并且包括第二联接部和第二插入孔,所述第二联接部包括沿所述第二元件x轴线延伸的突起,所述第二插入孔沿横向于所述第二元件x轴线的第二元件z轴线延伸穿过所述突起,其中所述突起和所述容纳凹部能够彼此接合,使得所述第一插入孔和所述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和紧固件,当所述突起和所述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以使所述第一插入孔和所述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时,所述紧固件能够接合到所述第一插入孔和所述第二插入孔中,以沿所述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并且用于保持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的联接状态,并且能够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联接部,其中,当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处于它们的联接状态时,并且当所述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联接部时,在所述第一联接部与所述第二联接部之间提供第一邻接间隙,并且在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联接部之间提供第二邻接间隙,并且所述第一邻接间隙和所述第二邻接间隙被提供使得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能够相对于彼此绕所述第一元件z轴线和横向于所述第一元件x轴线和所述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的第一元件y轴线中的至少一个枢转从0.01至10°、可选从0.01至7°的范围内的最大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22 SG 10201602227S1.一种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包括:第一植入物元件,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沿第一元件x轴线延伸并且包括第一联接部和第一插入孔,所述第一联接部包括沿所述第一元件x轴线延伸的容纳凹部,所述第一插入孔沿横向于所述第一元件x轴线的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第二植入物元件,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沿第二元件x轴线延伸并且包括第二联接部和第二插入孔,所述第二联接部包括沿所述第二元件x轴线延伸的突起,所述第二插入孔沿横向于所述第二元件x轴线的第二元件z轴线延伸穿过所述突起,其中所述突起和所述容纳凹部能够彼此接合,使得所述第一插入孔和所述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和紧固件,当所述突起和所述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以使所述第一插入孔和所述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时,所述紧固件能够接合到所述第一插入孔和所述第二插入孔中,以沿所述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并且用于保持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的联接状态,并且能够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联接部,其中,当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处于它们的联接状态时,并且当所述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联接部时,在所述第一联接部与所述第二联接部之间提供第一邻接间隙,并且在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联接部之间提供第二邻接间隙,并且所述第一邻接间隙和所述第二邻接间隙被提供使得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能够相对于彼此绕所述第一元件z轴线和横向于所述第一元件x轴线和所述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的第一元件y轴线中的至少一个枢转从0.01至10°、可选从0.01至7°的范围内的最大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一邻接间隙包括:第一邻接子间隙,所述第一邻接子间隙提供在所述突起与所述容纳凹部之间,并且涉及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围绕所述第一元件z轴线的相对枢转;第二邻接子间隙,所述第二邻接子间隙提供在所述突起与所述容纳凹部之间,并且涉及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绕所述第一元件y轴线的相对枢转;第三邻接子间隙,所述第三邻接子间隙提供在所述第一联接部的其中提供有所述容纳凹部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联接部的所述突起从其延伸的相应的第二端面之间,并且涉及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绕所述第一元件z轴线的相对枢转;和第四邻接子间隙,所述第四邻接子间隙提供在所述第一联接部的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联接部的相应的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并且涉及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绕所述第一元件y轴线的相对枢转。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突起和所述容纳凹部能够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彼此接合。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突起和所述容纳凹部能够彼此接合以形成接头,该接头构造用以允许所述第一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联接部绕所述第一元件y轴线和所述第一元件z轴线中的仅一个或至少一个或两者枢转。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容纳凹部包括中空圆柱形部分和中空通道部分,所述中空圆柱形部分具有沿所述第一元件y轴线延伸的第一纵向圆柱体轴线并且具有直径,所述中空通道部分平行于所述纵向圆柱体轴线延伸并且将所述中空圆柱形部分连接到外部,并且具有比所述中空圆柱形部分的直径小的通道宽度尺寸,其中,所述突起包括:至少基本圆柱形的头部,所述头部具有第二纵向圆柱体轴线并且具有与所述中空圆柱形部分的直径相匹配的直径;和伸长的颈部,所述颈部平行于所述第二纵向圆柱体轴线延伸并且具有与所述通道宽度尺寸相匹配的颈宽度尺寸,并且将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的其余部分连接,由此所述突起能够沿所述第一元件y轴线插入到所述容纳凹部中,其中所述突起的头部和颈部分别接合所述中空圆柱形部圆柱轴线和所述中空通道部分,由此建立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头部的圆柱体端面具有倒角的周向边缘,并且其中所述颈部在其纵向端部上分别具有平滑过渡到相应的所述倒角的周向边缘中的上倒角边缘和下倒角边缘。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紧固件是螺钉,所述螺钉能够紧密地拧入到形成在所述第一插入孔内的内螺纹中,从而将所述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联接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螺钉具有埋头,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插入孔包括互补的埋头孔部分,用于以齐平方式接收所述埋头。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一插入孔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容纳凹部的相反侧上形成在所述第一联接部中,使得在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的联接状态下,所述第二插入孔以夹层方式布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紧固件是具有头和螺纹轴的螺钉,其中所述螺纹轴能够紧密地拧入到形成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内螺纹中,以将所述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联接部,其中所述头在所述第一通道的近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远侧的位置处支撑于所述第一联接部。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进一步包括伸长的第一杆部,所述第一杆部沿所述第一元件x轴线延伸并且用于插入到患者下颌骨的第一骨部分中,以便将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骨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杆部可选地提供有外螺纹。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一杆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杆通孔,所述第一杆通孔在至少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元件y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杆部,并且所述第一杆通孔的尺寸设置为容纳相应的杆固定螺钉。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带螺纹的第一板附接孔,所述第一板附接孔沿至少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元件y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且被布置在所述第一联接部与所述第一杆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板附接孔的尺寸设置为容纳相应的板附接螺钉,用于将相应的植入物固定板附接到所述第一板附接孔上。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骨螺钉通孔,所述第一骨螺钉通孔在横向于所述第一元件z轴线和所述第一元件y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并且所述第一骨螺钉的通孔尺寸设置为容纳相应的骨螺钉。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进一步包括伸长的第二杆部,所述第二杆部沿所述第二元件x轴线延伸,并且用于插入到患者下颌骨的第二骨部分中以便将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骨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杆部可选地提供有外螺纹。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所述第二杆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杆通孔,所述第二杆通孔在至少基本平行于第二元件y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杆部,所述第二元件y轴线横向于所述第二元件x轴线和所述第二元件z轴线,并且所述第二杆通孔的尺寸设置为容纳相应的杆固定螺钉。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带螺纹的第二板附接孔,所述第二板附接孔在至少基本平行于第二元件y轴线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元件y轴线横向于所述第二元件x轴线和所述第二元件z轴线,并且所述第二板附接孔被布置在所述第二联接部与所述第二杆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板附接孔的尺寸设置为容纳相应的板附接螺钉,用于将相应的植入物固定板附接到所述第二板附接孔上。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骨螺钉通孔,所述第二骨螺钉通孔在横向于所述第二元件z轴线和第二元件y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所述第二元件y轴线横向于所述第二元件x轴线和所述第二元件z轴线,并且所述第二骨螺钉的尺寸设置为容纳相应的骨螺钉。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的任一项与权利要求11至14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其中所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相反地布置,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和所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至少基本彼此对齐。21.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其中所述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相反地布置,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和所述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至少基本彼此对齐。2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15至17和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其中所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和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相反地布置,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和所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至少基本彼此对齐。2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15至17和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其中所述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相反地布置,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和所述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至少基本彼此对齐。2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15至17和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还包括弯曲的轴部,该弯曲的轴部形成为与患者下颌骨的待由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替换的升支区域相对应的形状。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所述轴部进一步包括关节头,所述关节头被成型为使得所述关节头能够与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自有关节盘和窝接合。26.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进一步包括弯曲的轴部,该弯曲的轴部形成为与患者下颌骨的待由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代替的升支区域相对应的形状。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所述轴部进一步包括关节头,所述关节头被成型为使得所述关节头能够与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自有关节盘和窝接合。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联接到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并且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联接到所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联接到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并且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连接到所述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联接到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并且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联接到所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联接到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并且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联接到所述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美珍柳玉纯纳塔雷·钱沙雷翁淑刘威扬
申请(专利权)人: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