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及其废弃后的二次利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173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8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中药渣的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基废弃后制备成生态复合肥的方法,是以植物性中药药渣为主要原料,含有麦麸、稻壳、甘蔗渣等,配料时加入抑菌剂、微量元素。将废弃的培养基、荞麦秸秆、豆饼、牲畜粪便等处理后作为肥料可改良土壤,容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提高农作物品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中药渣为食用菌培养基主要原料,减轻了中药企业的治污负担,变废为宝,生产成本低,废弃后的培养基,经合理处理后作为生态复混肥,可全部自然降解,实现再一次的循环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并且有效消耗中药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药渣废弃物,降低环境承载压力,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为中药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Preparation of a kind of edible fungus culture medium and its secondary utilization after abandon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edible bacteria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 and preparing ecological compound fertilizer after the culture medium is discarded. The method takes plant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contains wheat bran, rice husk, bagasse, etc., and adds bacteriostatic agent and trace elements when mixing. The abandoned culture medium, buckwheat straw, bean cake and livestock manure can be used as fertilizer to improve the soil, which can be easily absorbed and utilized by crop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rop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uses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of edible fungus culture medium, reduces the pollution control burden of Chinese medicine enterprises, turns waste into treasure, has low production cost, and uses the abandoned culture medium as ecological compound fertilizer after reasonable treatment, which can all be degraded naturally, realizes recycling again, is beneficial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effectively consumes the pro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A large number of residue wastes can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realize the recycling of resources,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及其废弃后的二次利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培养基的制备及其废弃后制备成肥料的方法,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以中药药渣为主要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基废弃后制备成生态复混肥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中药的认知和重视,中药的生产、开发规模程度逐年加大。屠呦呦,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让中药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目前国内各大医院、中医药企业、保健品企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药渣,高达3000多万吨。传统的中药药渣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填埋等。焚烧、填埋等处理方式不仅给环境带来巨大的潜在危害,同时也浪费了药渣资源。如何有效的对药渣进行综合、循环利用,使其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已成为中医药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深刻思考。所以,中药药渣资源化利用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历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常作为烹调各式中、西名菜佳肴的配料,或和红枣、莲子加糖炖熟,作为四季皆宜的佳美点心,不仅清脆鲜美,滑嫩爽喉,而且有增加食欲和滋补强身的作用。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还可作药用,历代医学家认为食用菌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静止痛等功效,是中医用来治疗腰腿疼痛,手足抽筋麻木,痔疮出血和产后虚弱等病症常用的配方药物。据国外报道,食用菌能减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有特殊的效益。据报道,食用菌所含的多糖类物质,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我国民间也有用食用菌加水煎服,来治疗妇女子宫颈癌和阴道癌。近年来,随着食用菌需求量的增加,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与日俱增。为了既满足食用菌的市场供应,又保护森林生态健康,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食用菌栽培替代材料的开发。当前食用菌裁培法大致相同,即将木屑、棉子皮、农作物秸杆粉碎物、鼓皮、矿物质等装入专用的耐高温塑料袋中。当前培养料配方五花八门,有些营养过于丰富,造成成本高但菌丝生长慢以及产量低,菌丝易老化,引起菌种变异,造成木耳减产,品质下降等后果,且大部分食用菌的培养基的配料多不科学、营养结构不合理,容易遭受杂菌感染,不具备抑菌、抗菌功能,导致食用菌种植经济效益降低。食用菌培养收获后,其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并未完全转化,仍残留一定养分,再进行食用菌生产产量很低,影响收入,所以都将食用菌培养基作为废料扔进垃圾堆,滋生大量杂菌,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因此,开展基于中药药渣的食用菌培养基,不仅可以有效消耗中药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药渣废弃物,缓解环境承载压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栽培食用菌的成本。废弃后的培养基,经合理处理后作为生态复混肥,可全部自然降解,实现再一次的循环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利用植物性中药药渣为主要原料,并配有麦麸、稻壳、甘蔗渣、玉米粉、红糖等,配料时加入一定的抑菌剂、微量元素。将废弃的培养基与荞麦秸秆、豆饼、牲畜粪便等一起经过处理,制备成生态复混肥的方法。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基废弃后生成生态复混肥,以植物性中药药渣为主要原料,含有麦麸、稻壳、甘蔗渣、玉米粉、红糖等,配料时加入一定的抑菌剂、微量元素。将使用后废弃的培养基、荞麦秸秆、豆饼、牲畜粪便等经过处理后作为肥料。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及培养基废弃后制备成生态复混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原料选择以药食两用植物性中药药渣为主要原料。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中含有的中药药渣,是丹参、人参、西洋参等药材经水提取或乙醇提取后的药渣,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等物质,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营养。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中的植物性中药药渣为单味药渣或中药复方药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中的荞麦秸秆,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较高,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为较一般谷物秸秆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中的红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铬等,营养成分比白砂糖高很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药渣脱水:将中药制药过程中产生的植物性中药药渣,经机械压榨使其含水量降低至30-40%。(2)拌料:先将辅料拌好混匀,再与步骤(1)经机械脱水所得药渣混合,拌匀后加水。(3)装袋:取步骤(3)所得混合物,装入15cm×55cm×0.005cm的低压聚乙烯袋。(4)灭菌:取步骤(3)所得袋装物,装袋后常压灭菌炉灶内料温度达100℃保持10-12h,冷却至30℃以下接种。(5)接种:取步骤(4)所得无菌混合物料,进行接种。(6)发菌:将步骤(5)所得接种后的混合物,置于培养室进行培养。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制备方法中,拌料时湿料含水量60-65%,以手捏成团,落地能散,指缝见水最为适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制备方法中,装袋要装实,在装袋不变形的前提下越实越好;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基质酸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态复混肥,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食用菌菌糠40-55份,草炭灰5-10份,牲畜粪便20-35份,荞麦秸秆2-6份,豆饼5-15份,生物炭10-15份,蔗糖1-3份,硼酸1-3份,钼酸铵0.1-0.5份,硫酸亚铁1-2份,硫酸锌0.5-1份,氨基酸1-3份,尿素3-5份,亚硒酸钠0.1-0.5份、EM菌剂1-2份。本专利技术所述生态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将食用菌菌糠、荞麦秸秆、豆饼粉碎,粒径不超过2cm。(2)将步骤(1)所得粉碎物与草炭灰、牲畜粪便、蔗糖搅拌混合制得混合物。(3)取步骤(2)所得混合物与EM菌剂混匀,加入适量水分,保持一定的湿度,发酵18天左右,得发酵料。(4)将硼酸、钼酸铵、硫酸亚铁、硫酸锌、亚硒酸钠、尿素、氨基酸按重量份混匀后,再与步骤(3)所得发酵料混合,即得生态复混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态复混肥,选用的EM菌剂为复合菌群,主要功能是造就良性生态,产生抗氧化物质,清除氧化物质,消除腐败,抑制病原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态复混肥,选用的EM菌剂,能防止蛆和其他害虫的发生,并可以消除恶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态复混肥,选用的EM菌剂,对木质素、纤维素等难分解的物质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态复混肥,添加生物炭能有效调整土壤pH值,富集微生物,提高土壤透气率,吸附储存土壤中的水分,并可根据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动态调节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有效调控土壤中营养元素的释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将中药渣与麦麸、稻壳、甘蔗渣等经过整合处理,高温灭菌成为优质培养基,在此培养基上培植食用菌,即可获得高产、优质的食用菌。并以废弃的培养基、荞麦秸秆、豆饼、牲畜粪便等处理后作为肥料,节约成本、变废为宝,可改良土壤,容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提高农作物品质,且施用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中药渣的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基废弃后制备成生态复混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植物性中药药渣为主要原料,含有麦麸、稻壳、甘蔗渣、玉米粉、红糖等,配料时加入一定的抑菌剂、微量元素。将使用后废弃的培养基、荞麦秸秆、豆饼、牲畜粪便等经过合适的处理后作为肥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中药渣的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基废弃后制备成生态复混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植物性中药药渣为主要原料,含有麦麸、稻壳、甘蔗渣、玉米粉、红糖等,配料时加入一定的抑菌剂、微量元素。将使用后废弃的培养基、荞麦秸秆、豆饼、牲畜粪便等经过合适的处理后作为肥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配方:中药药渣67.5%,麦麸10%,稻壳10%,甘蔗渣10%,石膏1%,红糖1%,玉米粉1.5%,含水量1:1.1,pH值为6-6.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及培养基废弃后制备成生态复混肥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原料选择以药食两用植物性中药药渣为主要原料,药渣为单味药渣或中药复方药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药渣为丹参、人参、西洋参等药材经水提取或乙醇提取后的药渣,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等物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药渣脱水:将中药制药过程中产生的植物性中药药渣,经机械压榨使其含水量降低至30-40%。(2)拌料:先将辅料拌好混匀,再与步骤(1)经机械脱水所得药渣混合,拌匀后加水。(3)装袋:取步骤(3)所得混合物,装入15cm×55cm×0.005cm的低压聚乙烯袋。(4)灭菌:取步骤(3)所得袋装物,装袋后常压灭菌炉灶内料温度达100℃保持10-12h,冷却至30℃以下接种。(5)接种:取步骤(4)所得无菌混合物料,进行接种。(6)发菌:将步骤(5)所得接种后的混合物,置于培养室进行培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子欣王言德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