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090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属于救生设备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救生圈固定装置取用救生圈麻烦的问题。本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包括三块架板,架板后侧面固定在墙面上,架板外端设有挂架,挂架包括后挡杆,后挡杆包括与架板前侧面固定的后直杆段和后弧杆段,后直杆段一端连接有调节杆,还包括前挡杆,前挡杆包括与调节杆前端通过铰接轴铰接的前直杆段及后端与前直杆段前端连接的前弧杆段,铰接轴上套有扭簧,前直杆段杆壁和调节杆杆壁上固定有前挡环和后挡环,还包括套在调节杆上的连接套;还包括圆环形杆状连接环或三根连接杆,三个连接套通过连接环或连接杆连接形成联动结构。本固定装置能提高取用救生圈效率。

A Fixing Device for Safety Lifebuo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ixing device for a safety life-saving ring,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life-sav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trouble of using the life buoy by the existing fixing device of the life buoy. The fixing device of the safety life-saving ring includes a bracket,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brackets. The rear side of the bracket is fixed on the wall. The outer end of th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hanging rack. The hanging rack includes a rear baffle bar. The rear baffle bar includes a rear straight bar section and a back arc bar section fix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bracket plate. One end of the rear straight bar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a regulating bar, and the front baffle bar includes a hinged bar through a hinged shaft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regulating bar. The front straight rod section and the front arc rod section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end of the front straight rod section have torsion springs on the hinged axle sleeve, the front straight rod section rod wall and the adjusting rod wall are fixed with front retaining ring and back retaining ring, and the connecting sleeve sleeved on the adjusting rod is also included; the ring rod connecting ring or three connecting rods are also included, and the three connecting sleeves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ing or connecting rod to form a linkage structure. The fixing device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ife buoy extr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救生设备
,涉及一种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救生圈固定装置一般为三个挂钩,分别挂住救生圈三个方位,使用时需要朝上移动并取下救生圈;但其存在以下问题:1、尽管朝上即可取下救生圈,但更多的人从来没取用过救生圈,因此在紧急情况下,本能反应是直接后拉救生圈,此时完全不可能取下救生圈,因此依然存在取下困难的情况,同时救生圈具有边绳,容易钩在挂钩上,也为取出造成困难。2、由于表面上看起来容易取下,容易被无关人员无关取下进行把玩,影响正常使用;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降低拆装难度,提高使用效率的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三块内端等角度相互连接的条形板状架板,三块架板前侧面相互对齐,三块架板后侧面相互对齐,并贴合固定在墙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块架板外端分别设有挂架,所述的挂架包括后挡杆,后挡杆包括与架板前侧面贴合固定的后直杆段和一端与后直杆段一端连接的后弧杆段,后直杆段轴线与相连的架板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的后直杆段另一端垂直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与对应的架板前侧面垂直,还包括前挡杆,前挡杆包括后端与调节杆前端通过铰接轴铰接的前直杆段以及后端与前直杆段前端连接的前弧杆段,铰接轴轴线与对应的架板长度方向和调节杆轴线垂直,且铰接轴上套有两端分别与调节杆和前直杆段连接的扭簧,所述的前弧杆段内径和后弧杆段内径相同,所述的前直杆段杆壁和调节杆杆壁上分别固定有带磁性的前挡环和后挡环,还包括活动套在调节杆上,且两端带有磁性的连接套;所述的后直杆段顶端与调节杆后端连接,还包括圆环形杆状连接环,连接环分别与三个连接套外壁通过紧固件固定,且三个连接套通过连接环连接形成联动结构,且三块架板以连接环轴线为轴等角度均布,或所述的后直杆段底端与调节杆后端连接,还包括三根内端等角度相互连接的连接杆,三根连接杆外端分别与三个连接套外壁通过紧固件固定,且三个连接套通过三根连接杆连接形成联动结构,且三块架板长度方向分别与三根连接杆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连接套前端磁性吸附在前挡环上,且铰接轴位于连接套内,且前直杆段与调节杆同轴设置,且此时前弧杆段弧形对应的轴线和后弧杆段弧形对应的轴线对齐,并与铰接轴轴线平行;支架上置有救生圈,所述的救生圈内侧面后半部分抵在三根后弧杆段上,三根前弧杆段分别配合包覆在救生圈外侧面前半部分上,或所述的救生圈外侧面后半部分抵在三根后弧杆段上,三根前弧杆段分别配合撑托在救生圈内侧面前半部分上,且救生圈外壁与连接环杆壁和连接杆杆壁间隔,且能朝墙面推动连接环或连接杆,使所述的连接套后端磁性吸附在后挡环上,并使连接套和调节杆相对固定,且所述的铰接轴伸出连接套前端,且扭簧扭动前挡杆,使前挡杆朝架板外端或内端弯折,并能从所述的支架上取下救生圈。本固定装置只需要握住救生圈,并利用手指指背推动连接环,或者用手掌推动连接杆,即可使铰接轴伸出连接套前端,且扭簧扭动前挡杆,使前挡杆朝架板外端或内端弯折,并从支架上取下救生圈;因此取用十分方便;且只需要握住救生圈,并将救生圈三处后侧面分别抵住三根后挡杆,用手指勾住并反向墙面拉动连接环,或者反向墙面拉动连接杆,使连接套前端磁性吸附在前挡环上,并使救生圈内侧面后半部分抵在三根后弧杆段上,三根前弧杆段分别配合包覆在救生圈外侧面前半部分上,或救生圈外侧面后半部分抵在三根后弧杆段上,三根前弧杆段分别配合撑托在救生圈内侧面前半部分上;因此安装也十分方便;因此能提高取用救生圈效率;并能避免被随意取下把玩,且安装后能更加稳定固定救生圈。在上述的一种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中,所述的连接环外径小于救生圈外径,且连接环外径一侧外壁与连接套朝向架板内端一侧外壁固定。因此安装救生圈后,连接环靠近救生圈设置,能更加方便利用手指移动连接环取下救生圈。在上述的一种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中,所述的连接杆中部杆壁弯折形成杆状把手,且把手反向架板设置。因此可以通过把手操作连接杆移动。在上述的一种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中,所述的前弧杆段弧长和后弧杆段弧长至少为救生圈截面周长的1/4。因此能稳定固定救生圈。在上述的一种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中,所述的架板前侧面上设有文字或图形操作标识。因此通过操作标识方便进行操作。在上述的一种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中,所述的调节杆和后挡杆为硬质金属杆一体弯折形成。一种用于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救生圈方法和取用救生圈方法,安装救生圈方法为:握住救生圈,并将救生圈三处后侧面分别抵住三根后挡杆,用手指勾住并反向墙面拉动连接环,或者反向墙面拉动连接杆,使连接套前端磁性吸附在前挡环上,且救生圈内侧面后半部分抵在三根后弧杆段上,三根前弧杆段分别配合包覆在救生圈外侧面前半部分上,或救生圈外侧面后半部分抵在三根后弧杆段上,三根前弧杆段分别配合撑托在救生圈内侧面前半部分上;取用救生圈方法为:握住救生圈,并利用手指朝墙面推动连接环或用手掌推动连接杆,使连接套后端磁性吸附在后挡环上,并使连接套和调节杆相对固定,且铰接轴伸出连接套前端,且扭簧扭动前挡杆,使前挡杆朝架板外端或内端弯折,并从支架上取下救生圈。通过上述方法,即可使用本固定装置,以安装或取用救生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固定装置安装和取用十分方便;并能避免被随意取下把玩,且安装后能更加稳定固定救生圈。附图说明图1是本固定装置主视图。图2是本固定装置使用状态主视图。图3是图2对应的局部侧视剖视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另一使用状态图。图6是本固定装置另一种结构使用状态主视图。图7是图6对应的局部侧视剖视图。图中,1、架板;2、调节杆;21、铰接轴;22、后挡环;3、前挡杆;31、前直杆段;32、前弧杆段;33、前挡环;4、后挡杆;41、后直杆段;42、后弧杆段;5、连接套;6、连接环;7、连接杆;71、把手;8、救生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7所示,本技术一种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包括三块内端等角度相互连接的条形板状架板1,三块架板1前侧面相互对齐,三块架板1后侧面相互对齐,并贴合固定在墙面上,三块架板1外端分别设有挂架,挂架包括后挡杆4,后挡杆4包括与架板1前侧面贴合固定的后直杆段41和一端与后直杆段41一端连接的后弧杆段42,后直杆段41轴线与相连的架板1长度方向平行,后直杆段41另一端垂直连接有调节杆2,调节杆2与对应的架板1前侧面垂直,还包括前挡杆3,前挡杆3包括后端与调节杆2前端通过铰接轴21铰接的前直杆段31以及后端与前直杆段31前端连接的前弧杆段32,铰接轴21轴线与对应的架板1长度方向和调节杆2轴线垂直,且铰接轴21上套有两端分别与调节杆2和前直杆段31连接的扭簧,前弧杆段32内径和后弧杆段42内径相同,前直杆段31杆壁和调节杆2杆壁上分别固定有带磁性的前挡环33和后挡环22,还包括活动套在调节杆2上,且两端带有磁性的连接套5;后直杆段41顶端与调节杆2后端连接,还包括圆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三块内端等角度相互连接的条形板状架板(1),三块架板(1)前侧面相互对齐,三块架板(1)后侧面相互对齐,并贴合固定在墙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块架板(1)外端分别设有挂架,所述的挂架包括后挡杆(4),后挡杆(4)包括与架板(1)前侧面贴合固定的后直杆段(41)和一端与后直杆段(41)一端连接的后弧杆段(42),后直杆段(41)轴线与相连的架板(1)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的后直杆段(41)另一端垂直连接有调节杆(2),调节杆(2)与对应的架板(1)前侧面垂直,还包括前挡杆(3),前挡杆(3)包括后端与调节杆(2)前端通过铰接轴(21)铰接的前直杆段(31)以及后端与前直杆段(31)前端连接的前弧杆段(32),铰接轴(21)轴线与对应的架板(1)长度方向和调节杆(2)轴线垂直,且铰接轴(21)上套有两端分别与调节杆(2)和前直杆段(31)连接的扭簧,所述的前弧杆段(32)内径和后弧杆段(42)内径相同,所述的前直杆段(31)杆壁和调节杆(2)杆壁上分别固定有带磁性的前挡环(33)和后挡环(22),还包括活动套在调节杆(2)上,且两端带有磁性的连接套(5);所述的后直杆段(41)顶端与调节杆(2)后端连接,还包括圆环形杆状连接环(6),连接环(6)分别与三个连接套(5)外壁通过紧固件固定,且三个连接套(5)通过连接环(6)连接形成联动结构,且三块架板(1)以连接环(6)轴线为轴等角度均布,或所述的后直杆段(41)底端与调节杆(2)后端连接,还包括三根内端等角度相互连接的连接杆(7),三根连接杆(7)外端分别与三个连接套(5)外壁通过紧固件固定,且三个连接套(5)通过三根连接杆(7)连接形成联动结构,且三块架板(1)长度方向分别与三根连接杆(7)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连接套(5)前端磁性吸附在前挡环(33)上,且铰接轴(21)位于连接套(5)内,且前直杆段(31)与调节杆(2) 同轴设置,且此时前弧杆段(32)弧形对应的轴线和后弧杆段(42)弧形对应的轴线对齐,并与铰接轴(21)轴线平行;支架上置有救生圈(8),所述的救生圈(8)内侧面后半部分抵在三根后弧杆段(42)上,三根前弧杆段(32)分别配合包覆在救生圈(8)外侧面前半部分上,或所述的救生圈(8)外侧面后半部分抵在三根后弧杆段(42)上,三根前弧杆段(32)分别配合撑托在救生圈(8)内侧面前半部分上,且救生圈(8)外壁与连接环(6)杆壁和连接杆(7)杆壁间隔,且能朝墙面推动连接环(6)或连接杆(7),使所述的连接套(5)后端磁性吸附在后挡环(22)上,并使连接套(5)和调节杆(2)相对固定,且所述的铰接轴(21)伸出连接套(5)前端,且扭簧扭动前挡杆(3),使前挡杆(3)朝架板(1)外端或内端弯折,并能从所述的支架上取下救生圈(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救生圈固定装置,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三块内端等角度相互连接的条形板状架板(1),三块架板(1)前侧面相互对齐,三块架板(1)后侧面相互对齐,并贴合固定在墙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块架板(1)外端分别设有挂架,所述的挂架包括后挡杆(4),后挡杆(4)包括与架板(1)前侧面贴合固定的后直杆段(41)和一端与后直杆段(41)一端连接的后弧杆段(42),后直杆段(41)轴线与相连的架板(1)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的后直杆段(41)另一端垂直连接有调节杆(2),调节杆(2)与对应的架板(1)前侧面垂直,还包括前挡杆(3),前挡杆(3)包括后端与调节杆(2)前端通过铰接轴(21)铰接的前直杆段(31)以及后端与前直杆段(31)前端连接的前弧杆段(32),铰接轴(21)轴线与对应的架板(1)长度方向和调节杆(2)轴线垂直,且铰接轴(21)上套有两端分别与调节杆(2)和前直杆段(31)连接的扭簧,所述的前弧杆段(32)内径和后弧杆段(42)内径相同,所述的前直杆段(31)杆壁和调节杆(2)杆壁上分别固定有带磁性的前挡环(33)和后挡环(22),还包括活动套在调节杆(2)上,且两端带有磁性的连接套(5);所述的后直杆段(41)顶端与调节杆(2)后端连接,还包括圆环形杆状连接环(6),连接环(6)分别与三个连接套(5)外壁通过紧固件固定,且三个连接套(5)通过连接环(6)连接形成联动结构,且三块架板(1)以连接环(6)轴线为轴等角度均布,或所述的后直杆段(41)底端与调节杆(2)后端连接,还包括三根内端等角度相互连接的连接杆(7),三根连接杆(7)外端分别与三个连接套(5)外壁通过紧固件固定,且三个连接套(5)通过三根连接杆(7)连接形成联动结构,且三块架板(1)长度方向分别与三根连接杆(7)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远银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思林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