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05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脱毛装置(100),包括,以大致沿肌肤面(S)设置的辊轴(22)为中心自转且具有夹持毛的夹持部(21a)的拔除辊(21),和使该拔除辊(21)以与肌肤面(S)大致垂直的轴(R)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机构,其通过使夹持部(21a)相对于肌肤面(S)移动来从肌肤上拔除毛。另外,拔除辊(21),以轴(R)通过该拔除辊(21)的大致中心的状态,由驱动机构驱动而旋转。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拔除机构与肌肤面接触的整个范围内均衡地提高脱毛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从肌肤拔除毛的脱毛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具有以夹住毛的状态相对于肌肤面移动来从肌肤拔除毛的拔除机 构的脱毛装置(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151020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图12是表示上述专利文献1的脱毛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该脱毛装置具有多个拔除 毛的脱毛爪(拔除机构)3。这些脱毛爪3由未图示的旋转板支撑,呈放射状地设置在 旋转板的旋转轴62周围。另外,各脱毛爪3以沿肌肤面设置的轴为中心自转,伴随旋 转板的自转以旋转轴62为中心公转,从而相对于肌肤面移动来拔除肌肤上的毛。另外,众所周知,在夹住毛来进行拔除的脱毛方法中,拔除机构逆着毛势方向移动 亦即向使毛立起的方向移动时,较之拔除机构顺着毛势方向移动亦即向使毛倒伏的方向 移动时,易于夹住毛,脱毛效率高。然而,上述那样的以往技术中,由于拔除机构相对于肌肤面移动的方向始终为一定 的方向,因此在拔除机构逆着毛势方向移动之处,拔除机构始终逆着毛势方向移动,而 在拔除机构顺着毛势方向移动之处,拔除机构始终顺着毛势方向移动。由此,便存在脱 毛效率高的部分和脱毛效率低的部分,产生脱毛效率不均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拔除机构与肌肤面接 触的整个范围内的脱毛效率均衡地提高的脱毛装置。本技术的脱毛装置,包括,以大致沿肌肤面设置的第1旋转轴为中心自转且具 有夹持毛的夹持部的拔除机构,和使该拔除机构以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中 心旋转的驱动机构,其通过使上述夹持部相对于肌肤移动来从肌肤上拔除毛,上述拔除 机构,以第2旋转轴通过该拔除机构的大致中心的状态,由上述驱动机构驱动而旋转。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使以大致沿肌肤面设置的第1旋转轴为中心自转的拔除机构,以通过该拔除机构的大致中心的、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由此, 可使夹持部相对于肌肤面的移动方向,伴随上述拔除机构的以第2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 而变化。例如,当拔除机构以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约180。时,夹持部相对于肌肤面的 移动方向便为大致相反。众所周知,当夹持部逆着毛势方向移动时,与夹持部顺着毛势 方向移动时相比,毛易于被导入夹持部,因此通过夹持部可容易地夹住毛,所以易于从 肌肤上拔除毛。这样,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切实地存在夹持部逆着毛势方向移动的时期, 因此在拔除机构与肌肤面接触的整个范围内,均可确保适宜于脱毛处理的状态。由此, 可均衡地提高拔除机构与肌肤接触的整个范围内的脱毛效率。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拔除机构通过来自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以第1 旋转轴为中心自转。采用该结构,驱动机构兼作为使拔除机构以第1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机构,因此可 避免用于驱动拔除机构的机构的复杂化。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拔除机构的周围设置有向肌肤面突出的套筒,该 套筒的肌肤方向的端部与拔除机构的肌肤方向的顶部平齐,或者比该顶部稍稍接近肌肤 方向。采用该结构,由于套筒与拔除机构一起接触肌肤面,因此可防止由于相对于肌肤面 旋转的拔除机构单独强烈地接触肌肤而导致该脱毛装置从肌肤弹开的不良情况。由此, 可顺畅地进行脱毛处理。另外,由于可在脱毛处理时由套筒按压着肌肤面进行引推,因 此可减轻从肌肤拔除毛时的刺痛感。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拔除机构,从俯视方向看,以位于大致正三角形 的各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邻近配置在三处。采用该结构,由于三个拔除机构中的一个拔除机构,以对应于另外两个相邻的拔除 机构之间的间隙的状态设置,因此,脱毛装置沿肌肤面移动时,肌肤面上难以出现未实 施脱毛处理的区域。由此,即使增大脱毛面积,脱毛效率也不会降低。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驱动机构,包括,与驱动源连接的第1驱动传递 机构,和与该第1驱动传递机构连接以把来自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力传递到各拔除 机构的三组第2驱动传递机构,上述拔除机构及与该拔除机构对应的第2驱动传递机构 构成单元化的脱毛单元。采用该结构,在设计阶段改变脱毛单元的数量时,无需大幅变更驱动机构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涉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脱毛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脱毛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脱毛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图1中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4中V—V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脱毛单元的拔除辊的立体图。图7是用于说明脱毛装置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方法的立体图。图8是用于说明脱毛装置的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方法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通常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对应于图4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以往的脱毛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和图2分别是涉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脱毛装置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3 是图1所示的脱毛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4和图5是脱毛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 脱毛单元的拔除辊的立体图。另外,图7和图8是用于说明脱毛装置的驱动传递方法的 立体图,图9和图10是分别表示通常状态下和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侧视图。另外, 图11是表示浮动状态下的脱毛单元的对应于图4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脱毛装置100可从肌肤拔除体毛、特别是手臂、脚、腋下的毛。如图 1 图3所示,该脱毛装置100具有三个脱毛单元1;支撑上述脱毛单元1的单元支 撑基座2;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3 (参照图3);将该电动机3的驱动力(旋转运动)传 递到脱毛单元1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4 (参照图3);内置上述各构成部分并形成可由 手持握的形状的一对主体盖5、 6。主体盖5、 6通过螺丝7相互固定,主体盖5上设置 有用于使三个脱毛单元1向肌肤面S (参照图2)露出的开口5a。另外,电动机3与作 为电力供给源的电池9连接。如图1所示,三个脱毛单元1,从俯视方向看,以位于大致正三角形的各顶点的相 互位置关系邻近配置。另外,如图2所示,三个脱毛单元1的向肌肤面S侧的突出量大致相等。如图3 图5所示,各脱毛单元1包括旋转部11、套筒(sleeve) 12、和作为 摆动支点的一对插销13 (参照图5)。旋转部11通过来自第1驱动传递机构4的驱动力以与肌肤面S大致垂直的轴(参 照图4)R为中心旋转。而且,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部11,以上述轴R通过拔除辊(roller) 21的大致中心的状态,进行旋转。该旋转部11包括拔除辊21、辊轴22、辊基座23、 保护片24、第2驱动传递机构25。另外,轴R相当于本技术的"第2旋转轴",拔 除辊21相当于本技术的"拔除机构",辊轴22相当于本技术的"第1旋转轴"。拔除辊21可自转地由辊轴22轴支撑,如图6所示,在其周面上有多个夹持部21a。 各夹持部21a通过相对设置沿拔除辊21的自转方向延伸的一对板状部件而构成,具有 用于导入毛的间隙21b。而且,夹持部21a移动到面对肌肤面S的位置时,间隙21b关 闭,由此夹持导入间隙21b中的毛。辊轴22在沿肌肤面S的方向上延伸。拔除辊21以该辊轴22为中心自转,通过上 述夹持部21a相对于肌肤面S移动,来从肌肤上拔除毛。如图5所示,辊基座23支撑辊轴22,并通过螺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毛装置,包括,以大致沿肌肤面设置的第1旋转轴为中心自转且具有夹持毛的夹持部的拔除机构,和使所述拔除机构以与肌肤面大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机构,其通过使所述夹持部相对于肌肤移动来从肌肤上拔除毛,其特征在于: 所述拔除机构,以第2旋转轴通过所述拔除机构的大致中心的状态,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而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口哲朗村木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