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式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266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式吸尘器,充电式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尘气分离装置、至少一个电机、充电电池和充电装置。吸尘器本体上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尘气分离装置具有上游侧和下游侧,其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位于尘气分离装置的上游侧,且第一开口位于第二开口的上方;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充电装置本体内设有第二集尘腔,当吸尘器本体与充电装置分离时,吸尘器本体内的电机的吸入口与尘气分离装置的下游侧连通;当吸尘器本体安装在充电装置上时,第二开口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以使第一集尘腔与第二集尘腔连通,使第一集尘腔内的至少部分灰尘流至第二集尘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式吸尘器,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Rechargeable vacuum clean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arging vacuum cleaner, which comprises a vacuum cleaner body, a dust separation device, at least one motor, a charging battery and a charging device. A first opening and a second opening are formed on the vacuum cleaner body, and the dust separation device has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ides. The first opening and the second opening are both located on the upstream side of the dust separation device, and the first opening is above the second opening. The charging device includes the charging device body,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when the dust cleaner body is separated from the charging device. When the suction inlet of the motor in the vacuum clean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dust separation device, when the vacuum cleaner body is installed on the charging device, the second opening is switched from the closed state to the open state so as to connect the first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with the second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so that at least part of the dust in the first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can flow into the second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According to the utility model, the charging vacuum cleaner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式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式吸尘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充电式吸尘器内设有充电电池,充电电池可以对充电式吸尘器内的电机等部件进行供电,满足充电式吸尘器的使用需求。在充电式吸尘器使用过程中,过滤掉的灰尘会聚集在充电式吸尘器的集尘腔内,随着灰尘的增多,充电式吸尘器逐渐变重、且吸力性能恶化,为了保持充电式吸尘器的吸力性能,集尘腔内的灰尘需要经常清理,使得集尘腔的维护周期较短、维护次数较为频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充电式吸尘器,所述充电式吸尘器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式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所述吸尘器本体内设有第一集尘腔,所述吸尘器本体上形成有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尘气分离装置,所述尘气分离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集尘腔内且具有上游侧和下游侧,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位于所述上游侧,且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至少一个电机,所述电机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至少一个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吸尘器本体内且位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所述下游侧;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设在所述吸尘器本体上;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吸尘器本体可拆卸相连,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所述充电装置本体内设有第二集尘腔,当所述吸尘器本体与所述充电装置分离时,所述充电电池对所述吸尘器本体内的所述电机供电,所述吸尘器本体内的所述电机的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所述下游侧连通;当所述吸尘器本体安装在所述充电装置上时,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充电电池充电,所述第二开口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以使所述第一集尘腔与所述第二集尘腔连通,使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至少部分灰尘流至第二集尘腔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式吸尘器,通过在吸尘器本体上设置与第一集尘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使得当吸尘器本体安装在充电装置上时、第二开口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此时充电装置对充电电池充电的同时、第一集尘腔内的至少部分灰尘流至第二集尘腔内,实现了第一集尘腔内灰尘的转移,保证了吸尘器本体的吸力性能,减轻了吸尘器本体的重量,同时无需另外设置维护装置,延长了第一集尘腔和尘气分离装置的维护周期、降低了对第一集尘腔和尘气分离装置清理的频率,方便了第一集尘腔和尘气分离装置的维护,从而简化了充电式吸尘器的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吸尘器本体安装在所述充电装置上时,所述第一开口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充电装置对至少一个所述电机供电以驱动所述电机运行,运行的所述电机的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所述上游侧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集尘腔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集尘腔的容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集尘腔内设有顶部敞开的集尘箱,所述集尘箱与所述充电装置本体可拆卸地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尘气分离装置为第一过滤器,所述充电式吸尘器进一步包括:第二过滤器,当所述吸尘器本体安装在所述充电装置上时,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过滤器位于运行的所述电机的所述吸入口与第二开口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尘器本体内限定出风机室,所述充电电池和安装在所述吸尘器本体内的所述电机位于所述风机室内,所述风机室与所述第一集尘腔通过分隔板隔开,所述第一过滤器竖直设置所述分隔板上,所述分隔板上形成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下游。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为一个,所述风机室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吸尘器本体的同侧,所述第二过滤器覆盖所述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均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所述吸尘器本体安装在所述充电装置上时,所述第一连通口由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所述第二连通口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以使所述第二集尘腔通过第二连通口与所述风机室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室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限定出连通腔,所述第二连通口形成在所述连通腔的侧壁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机分别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风机室内,所述充电装置本体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二集尘腔隔开的容纳腔,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当所述吸尘器本体与所述充电装置分离时,所述第一电机运行;当所述吸尘器本体安装在所述充电装置上时,所述第一电机停止且所述第二电机运行。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三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二集尘腔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滤器覆盖所述第三连通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过滤器之间的距离为x,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吸尘器本体内的所述电机之间的距离为y,所述x、y分别满足:10mm≤x≤20mm,20mm≤y≤40mm。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式吸尘器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充电式吸尘器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吸尘器本体1安装在充电装置5上,箭头方向表示气流流动方向;图3是图1中所示的充电式吸尘器的运行原理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式吸尘器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所示的充电式吸尘器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吸尘器本体1安装在充电装置5上,箭头方向表示气流流动方向;图6是图4中所示的充电式吸尘器的运行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充电式吸尘器100、第一电连接部101、第二电连接部102、连接端子102a、吸尘器本体1、吸气口10a、排气口10b、导入孔10c、第一集尘腔11、第一开口11a、第二开口11b、第一阀体11c、第二阀体11d、风机室12、第二连通口12a、第四阀体12b、分隔板13、第一连通口13a、第三阀体13b、安装板14、支撑件140、安装凸起141、安装通孔141a、传感器15、第一过滤器2、电机3、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32、消音筒30、充电电池4、充电装置5、密封垫50、充电装置本体51、第二集尘腔511、容纳腔512、第三连通口512a、排气孔512b、集尘箱52、分隔壁53、水平壁531、竖直壁532、第二过滤器6、第一电气单元71、第二电气单元7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器本体,所述吸尘器本体内设有第一集尘腔,所述吸尘器本体上形成有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尘气分离装置,所述尘气分离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集尘腔内且具有上游侧和下游侧,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位于所述上游侧,且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至少一个电机,所述电机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至少一个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吸尘器本体内且位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所述下游侧;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设在所述吸尘器本体上;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吸尘器本体可拆卸相连,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所述充电装置本体内设有第二集尘腔,当所述吸尘器本体与所述充电装置分离时,所述充电电池对所述吸尘器本体内的所述电机供电,所述吸尘器本体内的所述电机的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所述下游侧连通;当所述吸尘器本体安装在所述充电装置上时,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充电电池充电,所述第二开口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以使所述第一集尘腔与所述第二集尘腔连通,使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至少部分灰尘流至第二集尘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器本体,所述吸尘器本体内设有第一集尘腔,所述吸尘器本体上形成有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尘气分离装置,所述尘气分离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集尘腔内且具有上游侧和下游侧,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位于所述上游侧,且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至少一个电机,所述电机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至少一个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吸尘器本体内且位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所述下游侧;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设在所述吸尘器本体上;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吸尘器本体可拆卸相连,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所述充电装置本体内设有第二集尘腔,当所述吸尘器本体与所述充电装置分离时,所述充电电池对所述吸尘器本体内的所述电机供电,所述吸尘器本体内的所述电机的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所述下游侧连通;当所述吸尘器本体安装在所述充电装置上时,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充电电池充电,所述第二开口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以使所述第一集尘腔与所述第二集尘腔连通,使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至少部分灰尘流至第二集尘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吸尘器本体安装在所述充电装置上时,所述第一开口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充电装置对至少一个所述电机供电以驱动所述电机运行,运行的所述电机的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所述上游侧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尘腔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集尘腔的容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尘腔内设有顶部敞开的集尘箱,所述集尘箱与所述充电装置本体可拆卸地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为第一过滤器,所述充电式吸尘器进一步包括:第二过滤器,当所述吸尘器本体安装在所述充电装置上时,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