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排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258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尘器的排风结构,该排风结构设置在吸尘器的上罩上,该上罩俯视为圆形,该上罩的上端设有把手,把手与上罩的上端之间形成握持空间,该握持空间对应上罩的上端的直径,排风结构包括:多个跑道型凹槽,其沿圆周分布在吸尘器的上罩的顶端,跑道型凹槽的长轴沿着径向,跑道型凹槽的中心连线形成圆弧,该圆弧的顶点位于握持空间对应的上罩的上端的直径上,跑道型凹槽具有直线段和弯道段;以及多个排气孔,其分别设置在多个跑道型凹槽中距离圆弧的顶点较近的直线段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排风结构设计,可以减少吸尘器排出的气体直接吹到使用者的手部,改善使用体验,并且外观更加美观。

Ventilation structure of vacuum clean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xhaust structure of a vacuum cleaner. The exhaust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cover of the vacuum cleaner.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cover is subjected to a circular shape. A handle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cover, and a holding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handl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cover. The holding space corresponds to the diameter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cover. The exhaust structur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runway-type grooves, which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upper cover of the vacuum cleaner. At the top, the long axis of the runway groove follows the radial direction, and the central line of the runway groove forms an arc. The vertex of the arc is located on the diameter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cover corresponding to the holding space. The runway groove has straight and curved sections; and several exhaust hol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s of the straight line section which is closer to the arc vertex in the runway grooves.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exhaus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gas discharged by the vacuum cleaner to blow directly to the user's hands, improve the use experience, and have a more beautiful appea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尘器的排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吸尘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尘器的排风结构。
技术介绍
当使用者手持吸尘器吸尘时吸尘器排出的气体会吹到使用者的手部,而且吸尘器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可能会对使用者的手部造成一定的损伤。现有的手持吸尘器的排风结构通常设计比较单一,忽视了上述问题,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因此,亟需一种吸尘器的排风结构的设计,从而减少吸尘器排出的气体直接吹到使用者的手部。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的排风结构,从而改善吸尘器排出的气体直接吹到使用者的手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尘器的排风结构,该排风结构设置在吸尘器的上罩上,该上罩俯视为圆形,该上罩的上端设有把手,把手与上罩的上端之间形成握持空间,该握持空间对应上罩的上端的直径,排风结构包括:多个跑道型凹槽,其沿圆周分布在吸尘器的上罩的顶端,跑道型凹槽的长轴沿着径向,跑道型凹槽的中心连线形成圆弧,该圆弧的顶点位于握持空间对应的上罩的上端的直径上,跑道型凹槽具有直线段和弯道段;以及多个排气孔,其分别设置在多个跑道型凹槽中距离圆弧的顶点较近的直线段的侧壁上。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排气孔延伸到跑道型凹槽中距离上罩的圆心较近的弯道段。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排气孔延伸到跑道型凹槽的底面。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跑道型凹槽的底面尺寸小于开口端端面的尺寸。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跑道型凹槽的侧壁与底面的夹角大于90°。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圆弧为优弧或者劣弧。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跑道型凹槽在圆弧的顶点两侧对称分布。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圆弧的顶点的两侧各分布七个跑道型凹槽。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排风结构还包括隔板,该隔板设置在上罩中,隔板上设有排风出口,其中,经过滤的气体通过排风出口进入隔板与上罩的顶端之间的空间,然后通过排气孔排出。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排风出口与圆弧的顶点位置相对应。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隔板设有引流槽,该引流槽为由排风出口分别向两侧延伸的两个弧形槽。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引流槽的位置与排气孔的位置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特别的排风结构设计,可以减少吸尘器排出的气体直接吹到使用者的手部,改善使用体验,并且外观更加美观。2.通过设置隔板,形成隔热层,避免排风气体对上罩内的其他组件,如电池组件或电机组件造成损害;进一步地,隔板上设置引流槽,一方面能够引导气体由排气孔迅速排出避免乱流现象,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减小排风气体对中心位置的部件的热损伤。上述说明仅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据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同时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易懂,以下列举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内部示意图。图3b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内部分解示意图。图3c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隔板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示意图,其中吸尘器的下部部分为剖视图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下部部分的剖视示意图。图6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集尘杯的立体示意图。图6b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集尘杯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6c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集尘杯和进风管的立体示意图。图6d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集尘杯及相关部件的分解示意图。图6e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下部部分的分解示意图。图7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过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7b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过滤组件的剖视示意图。图7c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过滤组件的连接支架与导尘管的分解装配示意图。图7d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过滤组件的连接支架与导风板、过滤层的分解装配示意图。图7e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过滤组件的挡尘管的立体示意图。图7f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集尘杯的立体示意图,其示出了集尘杯的内部结构。图8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支架的分解示意图。图8b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支架及电机罩的分解示意图。图8c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支架及电机罩的装配示意图。图9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机罩的立体示意图。图9b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机罩的仰视示意图。图9c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机罩的剖视示意图。图9d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机罩的分解示意图。图9e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机罩的内壳的立体示意图。图10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俯视示意图。图10b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上罩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0c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上罩的俯视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d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上罩的立体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把手的立体示意图。图11b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把手的分解示意图。图11c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上罩的立体示意图。图11d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分解示意图。图11e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另一分解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下部部分,100-进风管,100a-过渡壳,101-导风管,101a-盖板,101b-密封圈,101c-装饰板,11-集尘杯,111-进风口,112-凸筋,113-导向部,114-第一装配槽,115-第二装配槽,116-收缩段,12-过滤网罩,13-旋风锥,14-过滤层,15-导风板,16-导尘管,161-导尘锥,17-连接支架,171-上圆型框,172-下圆型框,173-立柱,18-挡尘管,181-挡尘翼,182-环状围挡,19-提手,20-上部部分,210-电池支架,21-上支架,211-顶板,212-上侧板,213-上分隔板,22-下支架,221-底板,222-下侧板,223-下分隔板,23a-圆柱销,23b-销孔,23c-卡扣,23d-扣环,24-电机罩,241-主体,242-弧形底座,243-排风管,244-内壳,244a-电机排风口,245-减振垫,245a-减振垫容腔,246-减振环,25-隔板,251-引流槽,252-排风出口,26-上罩,261-排气孔,261a-跑道型凹槽,262-第一安装槽,263-第二安装槽,30-把手,300-握持空间,31-直线段,32-弯曲段,33-延伸段,34-防滑部,35-尘杯控制键,35a-第一键槽,36-开关键,37-调节键,38a-第二键槽,38b-第三键槽,39-装饰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尘器的排风结构,该排风结构设置在吸尘器的上罩上,该上罩俯视为圆形,该上罩的上端设有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与所述上罩的上端之间形成握持空间,该握持空间对应所述上罩的顶端的直径,所述排风结构包括:多个跑道型凹槽,其沿圆周分布在所述吸尘器的上罩的顶端,所述跑道型凹槽的长轴沿着径向,所述跑道型凹槽的中心连线形成圆弧,该圆弧的顶点位于所述握持空间对应的所述上罩的顶端的直径上,所述跑道型凹槽具有直线段和弯道段;以及多个排气孔,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跑道型凹槽中距离所述圆弧的顶点较近的直线段的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的排风结构,该排风结构设置在吸尘器的上罩上,该上罩俯视为圆形,该上罩的上端设有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与所述上罩的上端之间形成握持空间,该握持空间对应所述上罩的顶端的直径,所述排风结构包括:多个跑道型凹槽,其沿圆周分布在所述吸尘器的上罩的顶端,所述跑道型凹槽的长轴沿着径向,所述跑道型凹槽的中心连线形成圆弧,该圆弧的顶点位于所述握持空间对应的所述上罩的顶端的直径上,所述跑道型凹槽具有直线段和弯道段;以及多个排气孔,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跑道型凹槽中距离所述圆弧的顶点较近的直线段的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延伸到所述跑道型凹槽中距离所述上罩的圆心较近的弯道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延伸到所述跑道型凹槽的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跑道型凹槽的底面尺寸小于开口端端面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檀冲
申请(专利权)人: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