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609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其具有:具备排列有多个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波振子阵列及支承多个超声波振子的背衬材料层的层叠体;具备与多个超声波振子分别电连接的多个电缆且具备从外侧覆盖多个电缆的金属制屏蔽部件的电缆部;以及配设于层叠体的侧面的第一导热部件,该第一导热部件延长至接地到框体的屏蔽部件,并与屏蔽部件热连接。

Ultrasound endoscop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ultrasonic endoscope, which has: a supersonic oscillator array arranged with multiple ultrasonic oscillators and a layer of backing material supporting multiple ultrasonic oscillators; a plurality of cable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multiple ultrasonic oscillators and a cable part with metal shielding components covering multiple cables from the outside; and a side of the supersonic oscillator. The first heat conducting component extends to the shielding component grounded to the frame body and is therm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hielding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超声波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声波内窥镜,特别是涉及前端部具有用于将在用于插入到体腔内的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小型超声波振子中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构造的超声波内窥镜。
技术介绍
超声波内窥镜以经消化道进行胆囊或胰腺的观察为主要目的,在内窥镜的前端部设有超声波观察部。在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存在超声波振子及内窥镜的光源等发热因素,但由于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是与人体等生物体的内部直接接触的部位,所以从防止低温灼伤等安全上的理由出发,要求插入部的表面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而且,在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除超声波观察部之外,与未设置超声波观察部的通常的内窥镜相同,还设有照明部及吸引口等。因此,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外径变粗,成为超声波内窥镜的操作性降低及插入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患者的负担增加的因素。鉴于此,寻求一种具有用于将前端部维持小型同时降低前端部的表面温度的装置的超声波内窥镜。因此,近年来,提出了用于将超声波振子中产生的热散热的各种技术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及2)。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其具有:覆盖超声波内窥镜的各部的外装部件;配设于多个超声波振子的背面的背衬材料层;包含与多个超声波振子电连接的屏蔽线组及粘附于背衬材料层上的高导热性填料的信号线收纳部;以及与信号线收纳部及外装部件相接配设的高导热层。根据该结构,在超声波振子中产生的热经由背衬材料层的背面或屏蔽线组向填料扩散,再将填料的热经由高导热层向外装部件的表面扩散。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超声波探头具有使超声波振荡的压电部、与压电部和散热板连接的接地线、将探针壳和散热板热连接的导热部、与散热板连接的电缆接地线、以及与电缆接地线连接并冷却电缆接地线的冷却部。另外,公开有电缆接地线在冷却部被接地的情况。根据该结构,超声波振子中产生的热经由接地线及散热板传导到探针壳及被冷却部冷却的电缆接地线而被散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075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973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仅考虑到将超声波振子及背衬材料层中产生的热经由导热部件向外装部件散热的散热通道,因此,存在不能期望散热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只有向外装部件的散热通道,所以向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附近的体腔内散热,在使超声波振子的驱动电压上升的情况下,存在使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周围的温度上升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中,以用于体表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为主,因此接地线的直径及散热板的尺寸等较大。因此,通过与压电部连接的接地线,能够确保在超声波振子中产生的热的散热性,但是在前端部内的空间狭窄的超声波内窥镜中,存在难以确保充分的散热性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1或2中公开的超声波内窥镜或超声波探头中,为了提高超声波观察部的诊断精度,例如需要使用将超声波振子层叠化而增加超声波的发送输出的方法;增加超声波振子的配设数量而提高对超声波回波的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及增大多个超声波振子的驱动电压等方法。在使用如上方法的情况下,来自多个超声波振子的散热量增大,因此,成为与患者的体腔内壁相接的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特别是配设多个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表面的温度上升的主要因素。除操作性的提高及患者负担的改善之外,还要求超声波诊断中的精度的提高,尽管如此,仍存在很难将超声波振子的插入部设为小径,且将前端部维持在小型,同时将在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产生的热高效地散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提供一种如下的超声波内窥镜,其具有能够将插入部设为小径,且将前端部维持在小型,同时,将在超声波振子中产生的热高效地散热的散热构造,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超声波观察的诊断精度。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超声波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具有:层叠体,其具备排列有多个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波振子阵列、及支承多个超声波振子的背衬材料层;电缆部,其具备与多个超声波振子分别电连接的多个电缆,且具备从外侧覆盖多个电缆的金属制屏蔽部件;以及第一导热部件,其配设于层叠体的侧面,该第一导热部件延长至接地到框体的屏蔽部件,并与屏蔽部件热连接。而且,理想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超声波内窥镜具有:第一绝缘管,其覆盖电缆部;导电性连接管,其在超声波内窥镜的基端侧覆盖第一绝缘管的一部分;第二绝缘管,其与连接管的基端侧的一端连接,在超声波内窥镜的基端侧覆盖连接管的一部分及第一绝缘管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导热部件,其配设成与第一绝缘管及连接管双方抵接。而且,理想的是,第二导热部件将第一绝缘管和连接管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填埋。而且,理想的是,第二导热部件是配设于第一绝缘管和连接管之间的圆筒形状的部件。另外,理想的是,第二导热部件在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侧的端部具有比配设于第一绝缘管和连接管之间的部分厚的厚壁部,该厚壁部与连接管的第一导热部件侧的端面抵接。而且,理想的是,第二导热部件具备配设于第一绝缘管和连接管之间的圆筒形状的部分和厚壁部,厚壁部是具有连接管的内径以上的外径的圆筒形状的向外凸缘。另外,理想的是,电缆部在屏蔽部件的外侧具有1层外皮,电缆部的外皮至少在与第一绝缘管一起被第二导热部件覆盖的部分被去除。而且,理想的是,电缆部的外皮在连接管的前端侧被去除,将屏蔽部件露出,在去除了外皮并且屏蔽部件露出于第一绝缘管的部分,第一绝缘管的一部分被去除,屏蔽部件露出于外部,第二导热部件与屏蔽部件露出于外部的部分抵接,覆盖去除了第一绝缘管的部分,与连接管的前端侧抵接。而且,理想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超声波内窥镜具备设于连接管的外侧的绝缘层。而且,理想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超声波内窥镜具有将第一绝缘管和连接管的基端侧的部分及第二绝缘管之间填埋的第三导热部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分设置向超声波内窥镜的基端侧散热的散热构造,能够将通过驱动超声波振子而产生的热高效地散热,且能够提高超声波振子的输出,而不会增加超声波内窥镜的受检体即患者的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超声波振子单元的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声波检查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III-III线向视图,是图2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局部纵剖视图。图4是图1~图3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示意性局部纵剖视图。图5是图3及图4所示的电缆部的同轴电缆的示意性横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另一例的局部纵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另一例的局部纵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另一例的局部纵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的X-X线向视图,是图9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局部纵剖视图。图11是图9及图10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示意性局部纵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另一例的局部纵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另一例的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具有:层叠体,其具备排列有多个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波振子阵列和背衬材料层,该背衬材料层支承所述多个超声波振子;电缆部,其具备分别与所述多个超声波振子电连接的多个电缆,且具备从外侧覆盖所述多个电缆的由金属制成的屏蔽部件;以及第一导热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层叠体的侧面,该第一导热部件延长至接地到框体的所述屏蔽部件,并与所述屏蔽部件热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30 JP 2016-1301951.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具有:层叠体,其具备排列有多个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波振子阵列和背衬材料层,该背衬材料层支承所述多个超声波振子;电缆部,其具备分别与所述多个超声波振子电连接的多个电缆,且具备从外侧覆盖所述多个电缆的由金属制成的屏蔽部件;以及第一导热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层叠体的侧面,该第一导热部件延长至接地到框体的所述屏蔽部件,并与所述屏蔽部件热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还具有:第一绝缘管,其覆盖所述电缆部;导电性连接管,其在所述超声波内窥镜的基端侧覆盖所述第一绝缘管的一部分;第二绝缘管,其与所述连接管的所述基端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超声波内窥镜的基端侧覆盖所述连接管的一部分及所述第一绝缘管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导热部件,其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绝缘管及所述连接管双方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所述第二导热部件填埋所述第一绝缘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的至少一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所述第二导热部件是配置于所述第一绝缘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的圆筒形状的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所述第二导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胜也冈田知森本康彦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