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式线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00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合式线圈结构,包含磁芯本体,其上具有第一绕线部、第二绕线部和第三绕线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之设有第三法兰和第四法兰,第一绕线部设于第一法兰和第三法兰之间,第二绕线部设于第三法兰和第四法兰之间,第三绕线部设于第四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第一法兰的底面上设有第一端电极和第二端电极,第二法兰的底面上设有第三端电极、第四端电极和中间电极,第三法兰的底面上设有第五端电极和第六端电极,第四法兰的底面上设有第七端电极和第八端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两颗元件合并为一颗,节省制造磁芯的时间及绕线的时间,并且降低其材料成本,更可提升感值使元件特性稳定。

Integrated coil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tegrated coil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re body, on which a first winding part, a second winding part and a third winding part are arranged, with first flange and second flange on both sides, a third flange and a fourth flange between the first flange and the second flange, a first winding part between the first flange and the third flange, and a second winding part between the third flange and the fourth flange. Between flanges, the third winding part is between the fourth flange and the second flang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first flange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end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nd electrod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econd flange is provided with the third end electrode, the fourth end electrode and the intermediate electrod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third flange is provided with the fifth end electrode and the sixth end electrod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fourth flange is provided with the seventh end electrode and the eighth end electrode. The invention can merge two components into one, save the time of manufacturing magnetic cores and winding, reduce the cost of materials, and enhance the inductance value to stabil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合式线圈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圈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整合式线圈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见网路变压器(lan-transformer),或称EthernetTransformer,作为讯号处理或滤除杂讯的用途,其一般会被设置在乙太网晶片与(RJ45)连接器之间,主要用于隔离晶片与连接器,提升资料讯号传输品质与速度,藉以提供无失真的讯号传输,或辐射发射的抑制。当然,网路变压器中亦可具有分为电感式或电容式的网路变压器。网路变压器中,其揭示的主要结构可包含共模滤波器(commonmodechoke)、变压器(或自藕变压器,autotransformer)、电感器及电容器(或藕合电容),并如前述其线圈类型的元件中,如共模滤波器与电感器(或变压器),较常设置为各别的元件/零件(即两件式)而在基板或电路板上电性相连接。因此,网路变压器中的共模滤波器与电感器(或变压器)为两件式的零组件时,不仅在制造工序上较耗时间(如制造磁芯及绕线时需耗费两倍时间),且两件式的零组件具有材料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整合式线圈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合式线圈结构,包括:一磁芯本体,该磁芯本体上具有一第一绕线部、一第二绕线部和一第三绕线部,且该磁芯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法兰和一第二法兰,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之该磁芯本体上设有一第三法兰和一第四法兰,该第一绕线部设于该第一法兰和第三法兰之间,该第二绕线部设于该第三法兰和第四法兰之间,且该第三绕线部设于该第四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该第一法兰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一端电极和一第二端电极,该第二法兰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三端电极、一第四端电极和一中间电极,该第三法兰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五端电极和一第六端电极,且该第四法兰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七端电极和一第八端电极;一第一线圈,是绕设固定于该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且该第一线圈分别电性接设于该第一端电极、第五端电极和第七端电极上;一第二线圈,是绕设固定于该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且该第二线圈分别电性接设于该第二端电极、第六端电极和第八端电极上;一第三线圈,是绕设固定于该第三绕线部上,且该第三线圈分别电性接设于该第七端电极和第三端电极上;一第四线圈,是绕设固定于该第三绕线部上,且该第四线圈分别电性接设于该中间电极和第四端电极上。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线圈设为一第一段绕线和一第二段绕线,该第一段绕线的两端分别电性接设于该第一端电极和第五端电极上,该第二段绕线的两端分别电性接设于该第五端电极和第七端电极上,该第二线圈设为一第三段绕线和一第四段绕线,该第三段绕线的两端分别电性接设于该第二端电极和第六端电极上,该第四段绕线的两端分别电性接设于该第六端电极和第八端电极上。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端电极、第五端电极和第七端电极之间其该第一线圈的绕线及与该第二端电极、第六端电极和第八端电极之间其该第二线圈的绕线为相互反向绕的结构设置。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七端电极和第三端电极之间其该第三线圈的绕线及与该中间电极和第四端电极之间其该第四线圈的绕线均为同向绕的结构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达到两颗元件合并为一颗,在制造工序上可节省制造磁芯(铁芯)的时间及绕线的时间,并且降低其材料成本,更可提升感值使元件特性稳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线圈设为第一段绕线、第二段绕线及与第二线圈设为第三段绕线、第四段绕线之结构(仰视)示意图。图中:1磁芯本体;11第一绕线部;12第二绕线部;13第三绕线部;14第一法兰;141第一端电极;142第二端电极;15第二法兰;151第三端电极;152第四端电极;153中间电极;16第三法兰;161第五端电极;162第六端电极;17第四法兰;171第七端电极;172第八端电极;2第一线圈;21第一段绕线;22第二段绕线;3第二线圈;31第三段绕线;32第四段绕线;4第三线圈5第四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整合式线圈结构,其包含:一磁芯本体1、一第一线圈2、一第二线圈3、一第三线圈4和一第四线圈5。其中,该磁芯本体1上具有一第一绕线部11、一第二绕线部12和一第三绕线部13,且该磁芯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法兰(flange或frame)14和一第二法兰15,该第一法兰14和第二法兰15之间的该磁芯本体1上设有一第三法兰16和一第四法兰17,该第一绕线部11设于该第一法兰14和第三法兰16之间,该第二绕线部12设于该第三法兰16和第四法兰17之间,且该第三绕线部13设于该第四法兰17和第二法兰15之间,该第一法兰14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一端电极141和一第二端电极142,该第二法兰15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三端电极151、一第四端电极152和一中间电极153,该第三法兰16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五端电极161和一第六端电极162,且该第四法兰17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七端电极171和一第八端电极172。前述法兰的底面,即为使各端电极以表面黏著技术(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安装于基板或电路板的面。该第一线圈2绕设固定于该第一绕线部11和第二绕线部12上,且该第一线圈2分别电性接设(焊固)于该第一端电极141、第五端电极161和第七端电极171上(即使得第一线圈2上分布的各三点电性接设各前述端电极)。该第二线圈3绕设固定于该第一绕线部11和第二绕线部12上,且该第二线圈3分别电性接设(焊固)于该第二端电极142、第六端电极162和第八端电极172上(即使得第二线圈3上分布的各三点电性接设各前述端电极)。该第三线圈4绕设固定于该第三绕线部13上,且该第三线圈4分别电性接设(焊固)于该第七端电极171和第三端电极151上。此外,该第四线圈5绕设固定于该第三绕线部13上,且该第四线圈5分别电性接设(焊固)于该中间电极153和第四端电极152上。藉以使第一端电极141、第二端电极142、第五端电极161、第六端电极162、第七端电极171和第八端电极172之间可形成一变压器,以及中间电极153、第三端电极151、第七端电极171和第四端电极152之间可形成一共模滤波器,两者藉以形成可共用的元件。且其中,该第一线圈2与第二线圈3可不分顺序先后相迭绕设或水平并绕,以图1为例,第一线圈2一端可由第一端电极141焊固后,再绕设于第一绕线部11上,并使得第一线圈2第二端焊固于第五端电极161上,且再依序使第一线圈2绕设于第二绕线部12上,最后第一线圈2的第三端焊固于第七端电极171上。同理,第二线圈3一端可由第二端电极142焊固后,再绕设于第一绕线部11上且同时绕于第一线圈2上,并使得第二线圈3第二端焊固于第六端电极162上,且再依序使第二线圈3绕设于第二绕线部12上且同时绕于第一线圈2上,最后第二线圈3的第三端焊固于第八端电极17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合式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磁芯本体,该磁芯本体上具有一第一绕线部、一第二绕线部和一第三绕线部,且该磁芯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法兰和一第二法兰,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之该磁芯本体上设有一第三法兰和一第四法兰,该第一绕线部设于该第一法兰和第三法兰之间,该第二绕线部设于该第三法兰和第四法兰之间,且该第三绕线部设于该第四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该第一法兰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一端电极和一第二端电极,该第二法兰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三端电极、一第四端电极和一中间电极,该第三法兰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五端电极和一第六端电极,且该第四法兰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七端电极和一第八端电极;一第一线圈,是绕设固定于该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且该第一线圈分别电性接设于该第一端电极、第五端电极和第七端电极上;一第二线圈,是绕设固定于该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且该第二线圈分别电性接设于该第二端电极、第六端电极和第八端电极上;一第三线圈,是绕设固定于该第三绕线部上,且该第三线圈分别电性接设于该第七端电极和第三端电极上;一第四线圈,是绕设固定于该第三绕线部上,且该第四线圈分别电性接设于该中间电极和第四端电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合式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磁芯本体,该磁芯本体上具有一第一绕线部、一第二绕线部和一第三绕线部,且该磁芯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法兰和一第二法兰,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之该磁芯本体上设有一第三法兰和一第四法兰,该第一绕线部设于该第一法兰和第三法兰之间,该第二绕线部设于该第三法兰和第四法兰之间,且该第三绕线部设于该第四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该第一法兰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一端电极和一第二端电极,该第二法兰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三端电极、一第四端电极和一中间电极,该第三法兰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五端电极和一第六端电极,且该第四法兰的底面上设有一第七端电极和一第八端电极;一第一线圈,是绕设固定于该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且该第一线圈分别电性接设于该第一端电极、第五端电极和第七端电极上;一第二线圈,是绕设固定于该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且该第二线圈分别电性接设于该第二端电极、第六端电极和第八端电极上;一第三线圈,是绕设固定于该第三绕线部上,且该第三线圈分别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谚杨祥忠罗宜春
申请(专利权)人:庆邦电子元器件泗洪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