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系统用膨胀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883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系统用膨胀罐,包括:罐体(1)、支架(2)、膨胀管(3)以及排气管(4);罐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分别形成静压补油腔(13)、气压调节腔(14)以及冷油液封腔(15);膨胀管(3)与罐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排气管(4)一端与罐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该加热系统用膨胀罐可为加热系统提供稳定静压力,避免油泵汽蚀,将高温油与空气有效隔绝,防止有机热载体早期氧化变质,延长热媒油使用寿命,延长加热系统设备运行寿命,提高安全性。

An Expansion Tank for Heat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xpansion tank for heat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tank body (1), a bracket (2), an expansion pipe (3) and an exhaust pipe (4); a first baffle (11) and a second baffle (12) are arranged inside the tank body (1), forming a hydrostatic filling chamber (13), a pneumatic regulating chamber (14) and a cold oil sealing chamber (15); an expansion pipe (3)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tank body (1); and an exhaust pipe (4) is fix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tank body (1). Side wall fixed connection. Expansion tank for heating system can provide stable static pressure for heating system, avoid cavitation of oil pump, effectively isolate high temperature oil from air, prevent early oxidation and deterioration of organic heat carrier, prolong service life of heat medium oil, prolong operation life of heating system equipment and improve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系统用膨胀罐
本技术公开涉及加热系统用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系统用膨胀罐。
技术介绍
有机热载体导热系统,因其加热均匀、温控准确、热梯度平滑、工作压力低和热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橡塑加工、石油化工、造纸、木材、医药、光伏、化纤等工艺过程加热的
中。其中,加热系统用膨胀罐是导热系统中主要设备之一,主要作用是吸收热膨胀油,向系统补充有机热载体油,为加热系统提供静压。目前,现有的膨胀罐普遍采用开放式结构,由于开放式膨胀罐内有机热载体油在温度较高情况下与空气直接接触极易发生氧化,这样使得有机热载体油裂解和聚合速度加快,使用时间缩短,同时,有机热载体油在氧化变质过程中,由于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会形成碳分子聚合的油泥,进而形成结焦和积碳,并且会导致系统有机热载体油酸值升高,对系统有腐蚀,不但对导热系统中的设备产生损害,造成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而且极大降低了有机热载体油运行寿命,大幅度提高运行成本。此外,由于膨胀罐采用开放式,所以在系统安装时膨胀罐必须安装在高于整个供用热系统最高点3米以上,以便于降低开放式膨胀罐内的油温和为供用热系统提供满足运行的静压力,否则供用热系统将无法平稳运行。开放式膨胀罐放置高处,在供用热系统调试和运行过程中有机热载体油未蒸馏干净或吸入的水汽或以及残存低沸物受热后形成的气体膨胀溢出会导致有机热载体产生喷溅,易造成人员伤害、火灾及环境污染。因此,研发一种加热系统用膨胀罐,可以有效的防止有机热载体早期氧化结碳,提高供用热系统使用寿命,杜绝膨胀罐有机热载体油喷溅等现象发生,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加热系统用膨胀罐,以至少解决现有加热系统用膨胀罐安全性低,有机热载体易氧化结碳,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加热系统用膨胀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支架2、膨胀管3以及排气管4;所述罐体1的内部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1的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1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顶部留有间隙,所述第二隔板12的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留有间隙,所述罐体1与所述第一隔板11之间形成静压补油腔13,所述第一隔板11与所述第二隔板12之间形成气压调节腔14,所述第二隔板12与所述罐体1之间形成冷油液封腔15;所述罐体1的顶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注油口16,且两个所述注油口16分别与所述静压补油腔13和所述冷油液封腔15连通,两个所述注油口16顶部均设置有密封盖161;所述罐体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排污管17,且两个所述排污管17分别与所述静压补油腔13和所述气压调节腔14连通,两个所述排污管17的下端均设置有排污阀171;所述支架2位于所述罐体1的下方,且所述支架2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膨胀管3与所述罐体1的侧壁底部或底部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静压补油腔13连通;所述排气管4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冷油液封腔15连通,所述排气管4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优选,还包括:液位控制器5,所述液位控制器5与所述罐体1的侧壁或顶部固定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静压补油腔13内的液位。进一步优选,所述液位控制器5为浮球液位控制器。进一步优选,还包括:液位计6,所述液位计6与所述罐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冷油液封腔15内的液位。进一步优选,所述液位计6为磁浮翻板液位计。进一步优选,还包括: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与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部或底部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静压补油腔13连通。进一步优选,所述排气管4为多向弯曲管。本技术提供的加热系统用膨胀罐,通过在罐体1内部设置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将罐体内部空间分隔为静压补油腔13、气压调节腔14和冷油液封腔15,静压补油腔13通过底部设置的膨胀管3,吸收系统热膨胀油,为加热系统提供和补充有机热载体,避免系统内部由于有机热载体油不足导致设备损坏,气压调节腔14和冷油液封腔15底部连通,并且在冷油液封腔15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4,气压调节腔14通过冷油液封腔15受大气压作用,为加热系统提供稳定的静压力,保证加热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冷油液封腔15将外界空气与静压补油腔13隔离,阻断外界氧气进入静压补油腔13,防止加热系统内部有机热载体氧化变质,提高有机热载体的使用寿命。通过在罐体顶部设置带有密封盖161的注油口16,可有效防止加热系统工作时,由于水汽或低沸物受热所导致的有机热载体产生喷溅,同时由于注油口密封存在一定的自增压力使水汽或低沸物不易产生喷溅,因此提高安全性,避免了人员受伤和环境污染,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静压补油腔13内部压力,进一步保证了加热系统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损坏。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系统用膨胀罐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系统用膨胀罐中注油口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系统用膨胀罐中排污管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参见图1为一种加热系统用膨胀罐,该加热系统用膨胀罐由罐体1、支架2、膨胀管3和排气管4组成,罐体1的内部通过间隔设置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将罐体1的内部分隔成三个腔体,分别为:罐体1与第一隔板11之间形成的静压补油腔13、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之间形成的气压调节腔14以及第二隔板12与罐体1之间形成的冷油液封腔15,其中,静压补油腔13与气压调节腔14通过第一隔板11与罐体1顶部之间的间隙连通,气压调节腔14与冷油液封腔15通过第二隔板12与罐体1底部之间的间隙连通;罐体1的顶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注油口16,且两个注油口16分别与静压补油腔13和冷油液封腔15连通,参见图3,两个注油口16顶部均设置有密封盖161;罐体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排污管17,且两个排污管17分别与静压补油腔13和气压调节腔14连通,参见图3,两个排污管17的下端均设置有排污阀171;参见图1,支架2固定安装于罐体1的下方;膨胀管3与罐体1的侧壁底部或底部固定连接,也可与罐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与静压补油腔13连通;排气管4一端与罐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且与冷油液封腔15连通,排气管4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系统用膨胀罐的主要作用是为整个加热系统提供满足运行需要的静压力,同时为系统内部补充有机热载体,避免油炉、循环泵及用热设备等因有机热载体短缺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系统用膨胀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支架(2)、膨胀管(3)以及排气管(4);所述罐体(1)的内部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1)的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1)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顶部留有间隙,所述第二隔板(12)的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留有间隙,所述罐体(1)与所述第一隔板(11)之间形成静压补油腔(13),所述第一隔板(11)与所述第二隔板(12)之间形成气压调节腔(14),所述第二隔板(12)与所述罐体(1)之间形成冷油液封腔(15);所述罐体(1)的顶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注油口(16),且两个所述注油口(16)分别与所述静压补油腔(13)和所述冷油液封腔(15)连通,两个所述注油口(16)顶部均设置有密封盖(161);所述罐体(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排污管(17),且两个所述排污管(17)分别与所述静压补油腔(13)和所述气压调节腔(14)连通,两个所述排污管(17)的下端均设置有排污阀(171);所述支架(2)位于所述罐体(1)的下方,且所述支架(2)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膨胀管(3)与所述罐体(1)的侧壁底部或底部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静压补油腔(13)连通;所述排气管(4)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冷油液封腔(15)连通,所述排气管(4)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系统用膨胀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支架(2)、膨胀管(3)以及排气管(4);所述罐体(1)的内部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1)的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1)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顶部留有间隙,所述第二隔板(12)的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留有间隙,所述罐体(1)与所述第一隔板(11)之间形成静压补油腔(13),所述第一隔板(11)与所述第二隔板(12)之间形成气压调节腔(14),所述第二隔板(12)与所述罐体(1)之间形成冷油液封腔(15);所述罐体(1)的顶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注油口(16),且两个所述注油口(16)分别与所述静压补油腔(13)和所述冷油液封腔(15)连通,两个所述注油口(16)顶部均设置有密封盖(161);所述罐体(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排污管(17),且两个所述排污管(17)分别与所述静压补油腔(13)和所述气压调节腔(14)连通,两个所述排污管(17)的下端均设置有排污阀(171);所述支架(2)位于所述罐体(1)的下方,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武刘兴宇
申请(专利权)人:阜新瀚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