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宏震专利>正文

多功能安全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67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安全门,包括门框、主门体、门锁,主门体的通风观测区为四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护拦层、窗纱层、防护层及副门体,闭合区与门框都是金属薄板结构,防护层和副门体铰连在通风观测区内并可视需要开启或关闭,本门具有安全、防盗、通风、观测等多种功能,生产工艺简单,能防火、耐腐蚀。(*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建筑物开口处用的固定式或移动式闭合装置,尤其是表面带有保护格棚的特殊门。适用于新建住宅,也适用于已成住宅门的更换。公用的防盗门,如CN89205526、CN88214756,多数是在已有普通门的外侧设置带格栅的外开式铁门,这种防盗门,只具备防止撬锁的功能,而无其它功能,对于房屋而言,重复设置门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的在先申请案90220423.8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安全门,它将铁格栅与房屋门合为一体,在主门体上开有一通风观测区,该通分观测区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为护栏层、窗纱层、副门体,此门向室内开启,它除了具有防撬功能外,还可通过纱窗进行通风换气及观察来人,它既解决了防护格栅铁门与屋门独立设置的问题,又解决了安全与观察和通风的矛盾,因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但是它存在的不足点在于护栏层虽然可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但由于副门体只要处于开启状态时,护栏外边的不法来人仍可透过护栏空隙伤害屋内人员,因而存在着不安的因素。另外,它的观测区在主门体中的设计比例也不太合理。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护板层的更安全,更合理的多功能安全门。本技术目的的实现是通过与门框铰连一带有通风观测区的主门体而实现的,该通风观测区从外向内依次分为护栏层、窗纱层、防护层和付门体4层,防护层在平时一般均挂连或铰连在付门体外层,当外部来人时,可打开付门体通过防护层上的视孔向外观察或交谈,如需开门时再开门,由于有金属防护层的阻隔,因而如外部不法分子想行凶也是无法办到的,只有当夏季需通风时,防护层才取下或打开,另外,本安全门的通风观测区占主门体面积的20%至70%,使通风观测区占主门体面积比例有所减少,并将护栏层设计成既实用又有美感的各种形状。由于本技术加装了金属防护层,因而使得本安全门更实用、更安全。通风观测区与主门体面积比例的减少和合理化,有利于提高主门体的坚固性和安全性及整体的协调性,护栏层的形状的改使得本安全门既具备适宜的通风性,又具有美感的造型。本技术是由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装配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前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门体中部剖视后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前视时护拦层的第2种构形图。图6是本技术前视时护拦层的第3种构形图。图7是本技术前视时护拦层的第4种构形图。图8是本技术前视时护拦层的第5种构形图。下面将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本多功能安全门由门框1,门框1上通过合页6铰连有与门框凹槽闭合的带有通风观测区的主门体2及门锁8,把手9构成,其特征在于主门体2上的通风观测区为四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护栏层3、窗纱层4、防护层5、付门体7,通风观测区以外的主门体2均为金属薄板夹层构成的矩形封闭区,通风观测区占主门体面积的20%~70%,付门体7通过合页10铰连在通风观测区内框的一侧,通风观测区最外层的护栏层3的构形的高度尺寸应大于该构形的宽度尺寸,防护层5连接或挂放在通风观测区内框中。金属薄板防护层5上带有对称分布的与主门体通风观测区内框中外凸的挂钉2a卡挂或脱出的挂孔5a或与主门体连接的合页5c和螺钉孔,防护层5的上中部有一视孔5b,与视孔5b相对应的付门体7部位装有窥视镜7b,护拦层3的造型形状一般是矩形或扇形或菱形或椭圆形或相贯连的圆形。见图1、图3、图5~8现参见附图1~4对本技术的制作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用冷轧薄板金属材料压制焊接成型,门框1的周边内侧设置冂形凹槽与主门体2闭合,周边外侧与主门体2贴合处设门框密封条13,通风观测区是四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护栏层3、窗纱层4、防护层5、付门体7,护栏层3可以利用铁条、铁管等金属材料制成各种样式及风格的图案,可以使室内的人不必打开大门,而通过防护层5上的视孔5b与门外的来防者进行交谈,既可防止不受欢迎者入内,又可避免受到门外来人通过护栏层空隙造成对主人的攻击或伤害,因为防护层是用1~2毫米厚的铁板裁制而成并卡挂或临时拧连或铰连在通风观测区内框中的,因此,它的加设使房主人感到更大的安全感,另外防护层5的加设,还可以起到防寒挡风的作用,只有当夏季或需通风换气时才把付门体打开、防护层5打开或临时取下。由于防护栏可利用金属材料制成各种图案,因此它还能对主门体起到装饰作用。见图5~8窗纱可用塑料窗纱或金属窗纱,将它固定在防护栏及防护层5的中间。只有当夏天气温高时,室中人可以锁上主门体7而防护层5和付门体7打开,利用窗纱层4防止蚊绳飞进室内,达到通风及更换室内空气的效果。见图1副门体7由双层铁板压制而成。用副门合页10固定在主门体2上,副门栓7a用来关闭副门体7,当副门栓7a打开时,副门体7即开启。根据使用要求,也可以安装窥视镜7b。见图1为了达到观察来访者及通风换气的效果,又考虑到防盗安全及门体强度,本技术限定通风观测区的面积是主门体1的面积的20~70%。除了通风观测区以外,闭合区都是双层中空金属薄板结构,主门体2的四侧紧贴于门框1中并通过主门体合页6固定在门框1上,门框1的底边外侧部分截面高出门框1,使主门体2只能向内开合,在主门体2上根据需要安装门锁8和门把手9。在承建或设计住宅楼房时,只需将原来采用木框加固的墙体中的木楔改为预埋铁联板11,使其与其技术的门框焊接牢固,施工结束后,在门框1上装订合页6就能使用。主门体2上也可以安装门铃12或在主门体与门框接合周边粘连密封条13。见图4本技术采用塑料喷涂工艺进行防锈处理,并达到美观要求。门锁和门把手进行电镀处理。下面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补充,而不是对它的限制。本技术先用1.5~3mm冷轧薄板压制焊接成型。安装两把保险门锁。门框厚70~80mm,主门体厚30~60mm,副门体厚15~35mm,防护层用1~2mm的铁板或其它材料并视需要安装合页5c或开设挂孔5a,也可以用合页将防护层5铰连在副门体7的另一侧的内框中。也可用螺钉拧扣在内框中,护栏层7用φ6~10圆钢或3mm、宽18mm的条形冷轧钢板。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安全门,由门框1门框1上通过合页6铰连有与门框凹槽闭合的带有通风观测区的主门体2及门锁8把手9构成,其特征在于主门体2上的通风观测区为四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护栏层3、窗纱层4、防护层5、付门体7,通风观测区以外的主门体2均为金属薄板夹层构成的矩形封闭区,通风观测区占主门体面积的20%~70%,付门体7通过合页10铰连在通风观测区内框的一侧,通风观测区最外层的护栏层3的构形的高度尺寸应大于该构形的宽度尺寸,防护层5连接或挂放在通风观测区内框中。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安全门,其特征在于金属薄板防护层5上带有对称分布的与主门体通风观测区内框中外凸的挂钉2a卡挂或脱出的挂孔5a或与主门体连接的合页5c和螺钉孔,防护层5的上中部有一视孔5b,与视孔5b相对应的付门体7部位装有窥视镜7b,护拦层3的造型形状一般是矩形或扇形或菱形或椭圆形或相贯连的圆形。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安全门,包括门框、主门体、门锁,主门体的通风观测区为四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护拦层、窗纱层、防护层及副门体,闭合区与门框都是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安全门,由门框1上通过合页6铰连有与门框凹槽闭合的带有通风观测区的主门体2及门锁8把手9构成,其特征在于:主门体2上的通风观测区为四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护栏层3、窗纱层4、防护层5、付门体7,通风观测区以外的主门体2均为金属薄板夹层构成的矩形封闭区,通风观测区占主门体面积的20%~70%,付门体7通过合页10铰连在通风观测区内框的一侧,通风观测区最外层的护栏层3的构形的高度尺寸应大于该构形的宽度尺寸,防护层5连接或挂放在通风观测区内框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震
申请(专利权)人:张宏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