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659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具。灯具包括壳体、光源组件和设置在壳体上的反光杯组件。壳体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朝第二面凹陷形成有收容腔,收容腔的底部形成有多个安装槽且间隔设置。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光源板和设置在光源板上的多个光源模组,多个光源板设置在多个安装槽内。反光杯组件包括安装板和多个反光杯,多个反光杯设置在安装板上且呈阵列排布,每个反光杯均开设有入光口,光源模组与入光口一一对应,每个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均能够从对应的入光口进入到反光杯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灯具通过每个光源模组为单个反光杯配光,每个光源模组的亮度较低,多个光源模组配合,出光面较大,出光较为均匀且不存在超亮点,防眩光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具
本技术涉及灯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灯具。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应用的照明灯具大多使用单一光源进行照明,单一光源在照明时出光不够均匀且存在超亮点(光源所在的区域),防眩光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灯具。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灯具包括壳体、光源组件和反光杯组件。壳体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朝第二面凹陷形成有收容腔,收容腔的底部形成有多个安装槽且间隔设置。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光源板和设置在光源板上的多个光源模组,多个光源板设置在多个安装槽内。反光杯组件设置在壳体上并包括安装板和多个反光杯,多个反光杯设置在安装板上且呈阵列排布,每个反光杯均开设有入光口,光源模组与入光口一一对应,每个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均能够从对应的入光口进入到反光杯内。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灯具的多个光源模组和多个反光杯均阵列排布且光源模组和反光杯的入光口一一对应,每个光源模组为单个反光杯配光,相较于单个光源的灯具,每个光源模组的亮度较低,且多个光源模组配合多个反光杯进行出光,出光面较大,出光较为均匀且不存在超亮点,防眩光效果较好。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杯包括第一杯身,所述第一杯身包括第一顶壁和环绕所述第一顶壁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顶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共同围成第一反射腔,所述第一顶壁开设有所述入光口,所述第一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一顶壁的一侧形成第一出光口,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朝所述第一反射腔内凸出的多个防眩结构,每个所述防眩结构自所述入光口至所述第一出光口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防眩结构依次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防眩结构包括两个平面或两个曲面,每个所述防眩结构中的两个所述平面或曲面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45度至180度,相邻所述防眩结构的两个所述平面或曲面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45度至180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杯还包括第二杯身,所述第二杯身包括第二顶壁和环绕所述第二顶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顶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围成第二反射腔,所述第二顶壁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一顶壁的一端并环绕所述第一出光口,所述第二侧壁自所述第二顶壁朝远离所述第二顶壁的方向延伸。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顶壁、第一侧壁、第二顶壁及第二侧壁的厚度均为0.2毫米至0.5毫米,所述第二侧壁的远离第二顶壁的一端形成有与第二反射腔连通的第二出光口,所述第二出光口呈矩形,所述矩形的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200毫米至500毫米和100毫米至300毫米。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为冷轧钢板且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壳体的厚度为0.2毫米至0.4毫米;所述安装槽为矩形且所述矩形的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20毫米至1180毫米和10毫米至30毫米;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光源,所述光源的为发光二极管且数量为1至5个。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光源板通过所述卡合部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腔的底部朝所述第二面一侧凹陷形成收容槽,所述灯具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收容槽内并与所述光源组件电性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杯组件包括聚碳酸酯并通过热成型工艺一体成型。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框体及结合部,所述框体形成有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面开设有安装口,所述结合部位于所述框体的边缘并环绕所述安装口设置,所述的灯具还包括透光的保护板和固定框,所述安装板、所述保护板及所述固定框依次设置在所述结合部上,所述安装板及所述保护板固定在所述结合部及所述固定框之间。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灯具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灯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另一视角的灯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再一视角的的灯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1的灯具没有安装光源组件时的左视图;图6是图1的灯具安装光源组件后的左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反光杯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反光杯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反光杯的平面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的反光杯的另一视角的平面示意图;和图11是本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反光杯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灯具1000包括壳体200、光源组件300和反光杯组件100。请结合图3、图5,壳体200包括相背的第一面22和第二面24,第一面22朝第二面24凹陷形成有收容腔26,收容腔26的底部形成多个安装槽28,多个安装槽28间隔设置。光源组件300包括多个光源板32和多个光源模组34,多个光源板32设置在多个安装槽28内。反光杯组件100设置在壳体200上。反光杯组件100包括安装板11和多个反光杯10,多个反光杯10设置在安装板11上,多个反光杯10呈阵列排布。每个反光杯10都开设有一个入光口126,每个光源模组34和一个入光口126对应,从而使得每个光源模组34发出的光线均能从对应的入光口126进入反光杯10中。具体地,收容腔26的底部自第二面24一侧朝第一面22一侧凹陷形成安装槽28,或者,第二面24朝收容腔26内凸出形成多个凸出部21,相邻的两个凸出部21配合形成一个安装槽28。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安装槽28由较为相邻的两个凸出部21配合形成。光源板32设置在安装槽28内,光源板32和安装槽28的数量均为多个,具体地,光源板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所述第二面凹陷形成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底部形成有多个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间隔设置;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光源板和设置在所述光源板上的多个光源模组,多个所述光源板设置在多个所述安装槽内;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反光杯组件,所述反光杯组件包括安装板和多个反光杯,多个所述反光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呈阵列排布,每个所述反光杯均开设有入光口,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入光口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均能够从对应的所述入光口进入到所述反光杯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所述第二面凹陷形成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底部形成有多个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间隔设置;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光源板和设置在所述光源板上的多个光源模组,多个所述光源板设置在多个所述安装槽内;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反光杯组件,所述反光杯组件包括安装板和多个反光杯,多个所述反光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呈阵列排布,每个所述反光杯均开设有入光口,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入光口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均能够从对应的所述入光口进入到所述反光杯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包括第一杯身,所述第一杯身包括第一顶壁和环绕所述第一顶壁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顶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共同围成第一反射腔,所述第一顶壁开设有所述入光口,所述第一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一顶壁的一侧形成第一出光口,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朝所述第一反射腔内凸出的多个防眩结构,每个所述防眩结构自所述入光口至所述第一出光口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防眩结构依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眩结构包括两个平面或两个曲面,每个所述防眩结构中的两个所述平面或曲面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45度至180度,相邻所述防眩结构的两个所述平面或曲面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45度至180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还包括第二杯身,所述第二杯身包括第二顶壁和环绕所述第二顶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顶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围成第二反射腔,所述第二顶壁设置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宝旭
申请(专利权)人:美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