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正地质导向模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8538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9:10
一种校正地质导向模型的方法,其包括:步骤一、根据目标井的二维地震剖面生成目标井的初始导向模型;步骤二、获取目标井的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以及标志层在初始导向模型中的预测垂深数据,根据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和预测垂深数据确定实时校正系数;步骤三、根据实时校正系数对初始导向模型进行校正,生成目标井的修正导向模型。相较于现有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地震模型的校对,从而为地质导向工程师提供相关数据,以保证井轨迹最大限度地在油气段穿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校正地质导向模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发与勘探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校正地质导向模型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为了提高油气钻探开发的效果,节省资金投入,目前的油气勘探开发往往采用水平井开发方式。目前在水平钻井施工中,对于钻井轨迹的控制要求较高,尤其是在进入储层以后,需要确保轨迹在层内穿行,地质导向技术随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质导向是一种根据随钻测井(LWD)与随钻测量(MWD)结果将井眼轨迹保持在储层内的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但由于LWD/MWD的前探能力有限且几乎不具备横向分辨能力,该技术对初始导向模型的建立有着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断层较多、地层界面较为复杂的储层条件下。为了有效实施水平井钻进,需要充分应用与发挥地震数据所具有的横向高分辨率特点,为水平井进行地震导向服务。目前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地震技术并没有广泛参与导向过程中去。现有的地震导向主要利用随钻地震测井进行地震数据的重处理与反演进而更新油藏目标体位置大小、形态,提前优化钻井轨迹。但由于随钻地震测井及地震重处理工艺极为复杂,需要多学科大团队协同工作,成本极高且速度较慢,往往满足不了导向工作的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校正地质导向模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目标井的二维地震剖面生成所述目标井的初始导向模型;步骤二、获取所述目标井的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以及所述标志层在所述初始导向模型中的预测垂深数据,根据所述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和预测垂深数据确定实时校正系数;步骤三、根据所述实时校正系数对所述初始导向模型进行校正,生成所述目标井的修正导向模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一包括:步骤a、获取所述目标井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步骤b、根据所述目标井的井眼轨迹设计数据从所述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二维地震剖面;步骤c、根据所述二维地震剖面的地质解析结果生成所述目标井的初始导向模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二中,计算所述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和预测垂深数据的差值,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数据偏差阈值,如果大于,则根据所述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和预测垂深数据确定实时校正系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二中,根据如下表达计算所述实时校正系数:其中,δ表示实时校正系数,abs表示绝对值计算函数,和分别表示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和预测垂深数据,Zstar表示基准面深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三中,利用所述实时校正系数对所述目标井的二维地震剖面中各采样点的振幅进行校正,并根据校正后的二维地震剖面生成所述目标井的修正导向模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三包括:利用所述实时校正系数对当前地震道中的各个采样点进行单道深度校正,得到各个采样点的修正深度数据;根据各个采样点的修正深度数据对各自的振幅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所述各个采样点的修正振幅数据,根据各个采样点的修正振幅数据生成校正后的二维地震剖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如下表达式进行单道深度校正:Di=dstar+(di-dstar)*δ,i=0,...,n其中,di和Di分别表示当前地震道中第i采样点的校正前的深度数据和校正后的深度数据,dstar表示校正初始深度,δ表示实时校正系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如下表达式计算采样点的修正振幅数据:其中,Aj表示当前地震道中第j个采样点的修正振幅数据,dj和dj+1分别表示当前地震道中第j个采样点和第j+1个采样点的修正前的深度数据,Dj表示当前地震道中第j个采样点的校正后的深度数据(即修正深度数据),aj和aj+1分别表示当前地震道中第j个采样点和第j+1个采样点的校正前的振幅数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能够利用随钻测井数据来快速地校正地震剖面,进而实时更新地质导向模型。相较于现有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地震模型的校正(例如可以在1分钟过内将原有的地层模型进行校正),从而为地质导向工程师提供相关数据,以保证井轨迹最大限度地在油气段穿行。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地质导向模型校正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目标井的二维地震剖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深度调整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对初始导向模型进行校正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采样点深度校对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目标井的校正后的二维地震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专利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出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另外,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地质导向模型的校正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校对地震剖面,进而实时更新导向模型。其中,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地质导向模型校正方法首先会在步骤S101中根据目标井的二维地震剖面生成目标井的初始导向模型。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在构建目标井的初始导向模型的过程中,首先会获取目标井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即获取目标井的井周处理后的三维地震数据体,随后再根据目标井的待钻井眼轨迹设计来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出目标井的二维地震剖面,例如得到如图2所示的二维地震剖面示意图,这样也就相当于得到n列m行的数组。其中,n表示单道总采样点数,m表示总道数。该方法根据二维地震剖面的地质解析结果也就可以构建得到目标井的地下模型,从而得到初始导向模型。当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采用其它合理方式来得到目标井的初始导向模型,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该方法会在步骤S102中获取目标井的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以及该标志层在初始导向模型中的预测垂深数据,随后再在步骤S103中根据该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以及预测垂深数据来确定该目标井的实时校正系数。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该方法优选地通过随钻测井解释来获取标志层的真实垂深(即实测垂深数据)。在得到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和预测垂深数据后,该方法优选地会进一步计算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与预测垂深数据的差值,并判断该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数据偏差阈值。其中,如果实测垂深数据与预测垂深数据的差值大于预设数据偏差阈值,那么则表示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校正地质导向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目标井的二维地震剖面生成所述目标井的初始导向模型;步骤二、获取所述目标井的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以及所述标志层在所述初始导向模型中的预测垂深数据,根据所述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和预测垂深数据确定实时校正系数;步骤三、根据所述实时校正系数对所述初始导向模型进行校正,生成所述目标井的修正导向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正地质导向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目标井的二维地震剖面生成所述目标井的初始导向模型;步骤二、获取所述目标井的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以及所述标志层在所述初始导向模型中的预测垂深数据,根据所述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和预测垂深数据确定实时校正系数;步骤三、根据所述实时校正系数对所述初始导向模型进行校正,生成所述目标井的修正导向模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步骤a、获取所述目标井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步骤b、根据所述目标井的井眼轨迹设计数据从所述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二维地震剖面;步骤c、根据所述二维地震剖面的地质解析结果生成所述目标井的初始导向模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计算所述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和预测垂深数据的差值,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数据偏差阈值,如果大于,则根据所述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和预测垂深数据确定实时校正系数。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根据如下表达计算所述实时校正系数:其中,δ表示实时校正系数,abs表示绝对值计算函数,和分别表示标志层的实测垂深数据和预测垂深数据,Zstar表示基准面深度。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袁多吴非倪卫宁亓东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