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卷轴止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42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窗帘卷轴止动器,与一窗帘卷轴结合使用,其特征在于,该止动器包含有: 一本体,具有一轴孔; 一转动件,以可原处转动的方式穿设于该轴孔中,其具有一非圆形的穿置孔供上述卷轴穿设,以及该转动件外部设有一逆向棘齿轮面与一顺向棘齿轮面; 一止动组件,具有一从动件、一第一勾部与一第二勾部,该第一勾部勾抵于该逆向棘齿轮面的任一齿位,或该第二勾部勾抵于该顺向棘齿轮面的任一齿位。(*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窗帘有关,具体地是指一种窗帘卷轴止动器。一般而言,卷簧组的回卷力值不宜过大或不足,前者在窗帘完全展开时容易发生无预警的弹回缺失、或不利将下轨控制停定于某一位置;而后者则于该下轨上收靠近上轨时无法达成卷收确实的目的,是因为该下轨被拉绳上拉的过程中,卷簧组的回卷力于透过卷轴及拉绳后必须同时对抗下轨本身的重量及逐渐叠置于下轨上的叶片重量,因此,倘回卷力不足则将无法有效支撑所有叶片与下轨的重量总合,故于窗帘使用过程中,该下轨的最终停定位置往往比预定的停定位置略低;因此,卷簧组的回卷力设定值关系到尔后窗帘的卷收或展开操作是否便利。另外,卷簧组内的簧片在长期的使用后将发生弹性疲劳致回卷力不足,为此,有业者针对簧片部分予以改良以改善上述缺失,常见的方式是对簧片两端的宽度或厚度施以渐宽或渐厚的设计变化,据以提升簧片的抗弹性疲劳时效,但,上述结构仍存在著弹性疲劳发生的可能,进而影响窗帘的正常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窗帘卷轴止动器,与一窗帘卷轴结合使用,该止动器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轴孔;一转动件,以可原处转动的方式穿设于该轴孔中,其具有一非圆形的穿置孔可供上述卷轴穿设,以及该转动件外部设有一逆向棘齿轮面与一顺向棘齿轮面;一止动组件,具有一从动件、一第一勾部与一第二勾部,该从动件可受外力作用而控制该第一勾部勾抵于该逆向棘齿轮面的任一齿位,或是切换控制该第二勾部勾抵于该顺向棘齿轮面的任一齿位。其中该本体具有一前端面与一后端面,该轴孔两端分别连通该前、后端面,该转动件为圆管体且穿置于该轴孔中,其穿置孔与该轴孔同轴心设置,该转动件一端凸伸至该本体的前端面外部,且于该端并邻设置有该顺向棘齿轮面与该逆向棘齿轮面。其中该本体的前端面由一第一阶面与一第二阶面构成,该第一阶面相对该第二阶面突出,一缺口位于该第一阶面与该第二阶面交接处,且该缺口与该轴孔连通,该转动件的顺向棘齿轮面突露于该第二阶面,且其部分轮面突出于该缺口外,该逆向棘齿轮面则突露于该第一阶面。其中该止动组件包括有一第一拨动件与一第二拨动件,该第一拨动件轴枢于该第一阶面上,其一端具有该第一勾部,该第二拨动件轴枢于该第二阶面上,其一端具有该第二勾部。其中该止动组件还包括有一第一弹性件与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对该第一拨动件提供一作用力,促使其第一勾部维持朝逆向棘齿轮面方向抵压,该第二弹性件对该第二拨动件提供一作用力,促使其第二勾部维持朝顺向棘齿轮面方向抵压。其中该本体还具有一通孔,该通孔与该轴孔同轴向设置且其两端分别连通该前、后端面,该第一拨动件相对第一勾部的另一端为一第一触接部,该第二拨动件相对第二勾部的另一端为一第二触接部,该从动件为圆杆体且穿置于该通孔中,其可于一第一抵位与一第二抵位间转动,该从动件一端凸伸至该本体的前端面外部,且于该端具有一第一抵部与一第二抵部,在从动件定位于该第一抵位时,该第一抵部对该第一触接部产生触压作用,而在从动件定位于该第二抵位时,该第二抵部对该第二触接部产生触压作用。其中该从动件具有一贯孔,该贯孔与该通孔同轴心设置,一轴套穿置于该贯孔中,其具有一非圆形的穿设孔,一轴杆穿置该穿设孔,其径向断面形状与该穿设孔径向断面形状相同,且该轴杆可受外力驱动而产生顺时针方向或是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其中该本体的后端面具有一第一挡面与一第二挡面,一定位环套设于该轴套上且位于该本体的后端面外部,其具有一第一抵面与一第二抵面,该定位环在该轴杆以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程中将随著该轴套一起转动,并于该第一抵面与该第一挡面贴抵时停滞不转动,此时该从动件定位于该第二抵位,而该定位环在轴杆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过程中,于该第二抵面与该第二挡面贴抵时亦停滞不转动,致该从动件定位于该第一抵位。其中该从动件的第一抵部与第二抵部为凸轮面。一调频机构与该轴杆穿出本体外的一端连结,该轴杆随著调频机构控制改变窗帘叶片角度而同步转动。一切换装置与该轴杆穿出本体外的一端连结,该切换装置包括有一连接件与一左、右拉绳,该连接件与该轴杆固结,该等拉绳一端固接于该连接件上,另一端可供使用者手部扯动以操控该轴杆产生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图2为本技术止动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止动器组装后的正面示意图,说明从动件位于第二抵位。图4为本技术止动器组装后的背面示意图,说明定位环的第一抵部与本体的第一挡面贴抵。图5为本技术止动器的侧面暨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与一调频机构结合使用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止动器的轴杆与一切换装置结合使用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止动器组装后的正面暨局部剖面示意图,说明从动件位于第一抵位。图9为本技术止动器组装后的背面示意图,说明定位环的第二抵部与本体的第二挡面贴抵。该转动件20为具有一方形穿置孔21的圆管体,其穿置于该轴孔13中且仅能于轴孔13中原处转动,该穿置孔21并与该轴孔13同轴心设置,上述卷轴1穿设该穿置孔21,卷轴1的径向断面形状与该穿置孔21径向断面形状相同,另,该转动件20一端凸伸至该本体10的前端面11外部,且于该端并邻设置有一顺向棘齿轮面22与一逆向棘齿轮面23,其中,该顺向棘齿轮面22突露于该第二阶面112,且其部分轮面突出于该缺口113外,而该逆向棘齿轮面23则突露于该第一阶面111。该止动组件30包括有一第一拨动件31、一第一弹性件32、一第二拨动件33、一第二弹性件34、二定位销35、一从动件36、一轴套37、一定位环38与一轴杆39;其中该第一拨动件31利用定位销35而轴枢于该第一阶面111上,其于轴枢位置两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勾部311与一第一触接部312;该第一弹性件32为一簧片,其一端固定于该本体10上,另一端则抵接于第一拨动件31上,该第一弹性件32对该第一拨动件31提供一压制的作用力,促使该第一勾部311维持朝该逆向棘齿轮面23方向抵压,且该第一勾部311可勾抵于该逆向棘齿轮面23的任一齿位上;该第二拨动件33同样利用定位销35而轴枢于该第二阶面112上,其于轴枢位置两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二勾部331与一第二触接部332,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该第一拨动件31与该第二拨动件33彼此间并不产生干涉,且该第一触接部312呈叠设于该第二触接部332上方;该第二弹性件34为一簧片,其一端固定于该本体10上,另一端则抵接于第二拨动件33上,该第二弹性件34对该第二拨动件33提供一压制的作用力,促使该第二勾部331维持朝该顺向棘齿轮面22方向抵压,且该第二勾部331可勾抵于该顺向棘齿轮面22的任一齿位上;该从动件36为具有一贯孔361的圆杆体且穿置于该通孔14中,其可于一第一抵位P1与一第二抵位P2间转动(此部份容后再述),上述贯孔361并与该通孔14同轴心设置,而该从动件36一端凸伸至该本体10的前端面11外部,且于该端前、后设有一第一抵部362与一第二抵部363,上述各抵部分别由具有相同轴心但不同突出方向的凸轮面所构成,并且,该第一抵部362对应该第一触接部312,该第二抵部363对应该第二触接部332;该轴套37穿置于该从动件36的贯孔361中,其具有一方形的穿设孔371,且该穿设孔371与该贯孔361同轴心设置;该定位环38套设于该轴套37后端且位于该本体10的后端面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粘铭
申请(专利权)人: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