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泵回油管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37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泵回油管总成,属于回油管技术领域,包括油管、设置在油管两端的两个卡环以及设置在油管一端的连接板,油管包括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弯管和长直管,第一直管的一端与卡环连接,第一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管的一端连接,第二直管的另一端与弯管的一端连接,弯管的另一端与长直管的一端连接,长直管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回油迅速,且拆卸维修方便,适用于安装在不同马力车辆的油泵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泵回油管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油管总成,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泵回油管总成,属于回油管

技术介绍
车辆都有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都连接在油泵上,发动机的燃油通过油泵输送,喷头打出,用不完的油就从油泵回油以及喷头回油孔中回到油箱,没有回油,就是没有油泵到油箱的回油管路,大马力的都有回油管路,一般小马力的车没有设置回油管,会造成燃油浪费,现在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的回油管总成,不仅可以安装在大马力车辆上,还能够安装在小马力车辆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油泵回油管总成,能够适用不同马力车辆的油泵上。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油泵回油管总成,包括油管、设置在所述油管两端的两个卡环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管一端的连接板,所述油管包括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弯管和长直管,所述第一直管的一端与所述卡环连接,所述第一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长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长直管的一端设有所述连接板。优选的,所述油泵回油管总成为U形,所述第一直管的长度小于所述长直管的长度。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连接的端面为45°斜面,所述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垂直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管与所述长直管位于所述第二直管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直管平行与所述长直管。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管、所述第二直管、所述弯管和所述长直管通过焊接相连。优选的,所述卡环外表面设有第一外凸环和第二外凸环,所述第一外凸环和所述第二外凸环中间设有外凹槽,所述第二外凸环的一侧设有倾斜面,所述卡环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内凹槽,所述第一内凹槽和所述第二内凹槽之间设有内凸环。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管的一端设有环状凸环,所述卡环套设在所述第一直管的一端,所述环状凸环与所述第一内凹槽相卡合。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L形,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为弧形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为方板,所述弧形板与所述方板相互垂直,所述方板的中部设有连接孔。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的内侧弧度和所述长直管外侧弧度一致,所述弧形板的内侧焊接在所述长直管的外侧,所述方板靠近所述长直管设有卡环的一端。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按照本技术的油泵回油管总成,本技术提供的油泵回油管总成,U形结构方便从油泵回油以及喷头回油孔中回到油箱,长直管一侧的连接板方便固定回油管总成,在油管的两端设置具有卡槽和凸环相配合的卡环,便于油泵回油管与油泵拆卸和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油泵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油泵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油泵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右视图;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油泵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左视图;图5为按照本技术的油泵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卡环结构示意图;图6为按照本技术的油泵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按照本技术的油泵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A;图8为按照本技术的油泵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B;图9为按照本技术的油泵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C;图10为按照本技术的油泵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D。图中:1-油管,2-卡环,3-连接板,11-第一直管,12-第二直管,13-弯管,14-长直管,21-第一外凸环,22-外凹槽,23-第二外凸环,24-倾斜面,25-第一内凹槽,26-内凸环,27-第二内凹槽,31-连接孔,32-弧形板,33-方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泵回油管总成,包括油管1、设置在油管1两端的两个卡环2以及设置在油管1一端的连接板3,油管1包括第一直管11、第二直管12、弯管13和长直管14,第一直管11的一端与卡环2连接,第一直管11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管12的一端连接,第二直管12的另一端与弯管13的一端连接,弯管13的另一端与长直管14的一端连接,长直管14的一端设有连接板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9所示,油泵回油管总成为U形,第一直管11的长度小于长直管14的长度,第一直管11和第二直管12连接的端面为45°斜面,第一直管11与第二直管12垂直连接,第一直管11与长直管14位于第二直管12的同一侧,第一直管11平行与长直管14,根据车型以及油泵附近空间位置,油管1的各个直管和弯管数量可以适当增减,各个直管和弯管的连接角度也可以扭曲,各个直管和弯管的长度和粗细也可以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狭窄的空间,方便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9所示,第一直管11、第二直管12、弯管13和长直管14通过焊接相连,也可以在弯管和直管的连接处设置内螺纹和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图7-图9所示,卡环2外表面设有第一外凸环21和第二外凸环23,第一外凸环21和第二外凸环23中间设有外凹槽22,第二外凸环23的一侧设有倾斜面24,卡环2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内凹槽25和第二内凹槽27,第一内凹槽25和第二内凹槽27之间设有内凸环26,如图1-图9所示,第一直管11的一端设有环状凸环,卡环2套设在第一直管11的一端,环状凸环与第一内凹槽25相卡合,卡环设置成外侧两端凸环中间凹槽,内侧两端凹槽,与卡环相配合的,在油管和油泵上设置与卡环内侧凹槽相卡合的凸环,方便拆卸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6-图9所示,连接板3为L形,连接板3的一端为弧形板32,连接板3的另一端为方板33,弧形板32与方板33相互垂直,方板33的中部设有连接孔31,如图1-图9所示,弧形板32的内侧弧度和长直管14外侧弧度一致,弧形板32的内侧焊接在长直管14的外侧,方板33靠近长直管14设有卡环的一端。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本实施例的油泵回油管总成,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泵回油管总成,U形结构方便从油泵回油以及喷头回油孔中回到油箱,长直管一侧的连接板方便固定回油管总成,在油管的两端设置具有卡槽和凸环相配合的卡环,便于油泵回油管与油泵拆卸和安装,本技术结构简单,回油迅速,且拆卸维修方便,适用于安装在不同马力车辆的油泵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泵回油管总成,包括油管(1)、设置在所述油管(1)两端的两个卡环(2)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管(1)一端的连接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1)包括第一直管(11)、第二直管(12)、弯管(13)和长直管(14),所述第一直管(11)的一端与所述卡环(2)连接,所述第一直管(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管(12)的另一端与所述弯管(13)的一端连接,所述弯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长直管(14)的一端连接,所述长直管(14)的一端设有所述连接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泵回油管总成,包括油管(1)、设置在所述油管(1)两端的两个卡环(2)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管(1)一端的连接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1)包括第一直管(11)、第二直管(12)、弯管(13)和长直管(14),所述第一直管(11)的一端与所述卡环(2)连接,所述第一直管(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管(12)的另一端与所述弯管(13)的一端连接,所述弯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长直管(14)的一端连接,所述长直管(14)的一端设有所述连接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泵回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回油管总成为U形,所述第一直管(11)的长度小于所述长直管(14)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泵回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11)和第二直管(12)连接的端面为45°斜面,所述第一直管(11)与第二直管(12)垂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泵回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11)与所述长直管(14)位于所述第二直管(12)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直管(11)平行与所述长直管(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泵回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11)、所述第二直管(12)、所述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锋王剑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腾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