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02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重箱,配重箱的底部设有第一滚轮,配重箱内设有配重块,配重箱的上部设有第一悬臂,第一悬臂的一侧设有第二悬臂,第一悬臂的上方设有第三悬臂,第二悬臂的上方设有第四悬臂,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三悬臂和第四悬臂均与配重箱固定连接且相对于配重箱同侧伸出,第一悬臂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杆,第二悬臂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设有吊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二滚轮,配重箱朝向第一连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三滚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排水管架设具有施工干扰小、总成本低和小型施工队容易负担的优点,而且便于架设人员进入吊篮、安全性高、配重块添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吊篮
本技术属于桥梁排水管架设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吊篮。
技术介绍
桥梁排水管一般架设于桥梁下方、靠近桥梁的两侧,由于排水管架设位置距离地面较高,工人难以从地面上对排水管进行架设,所以一般是采用在桥面上往下悬挂一个吊篮,工人站在吊篮上完成排水管的架设工作。对于吊篮的悬挂一般采用吊车,吊车自带有悬挂吊篮的悬臂,而且吊车能在桥面上方便地移动,工作效率高,但是吊车体型庞大,在桥面上行走与其它施工作业相互干扰制约较大,即施工干扰大;且设备价格高,使用需要耗油,还需要专业驾驶员操作,使用成本也高,设备价格高和使用成本高使得总成本高,对于小型施工队而言难以负担。因此,采用吊车悬挂吊篮进行排水管架设存在施工干扰大、总成本高和小型施工队难以负担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吊篮。采用本技术进行排水管架设具有施工干扰小、总成本低、小型施工队容易负担的优点,而且便于架设人员进入吊篮、安全性高、配重块添加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吊篮,包括配重箱,配重箱的底部设有第一滚轮,配重箱内设有配重块,配重箱的上部设有第一悬臂,第一悬臂的一侧设有第二悬臂,第一悬臂的上方设有第三悬臂,第二悬臂的上方设有第四悬臂,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三悬臂和第四悬臂均与配重箱固定连接且相对于配重箱同侧伸出,第一悬臂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向上延伸与第三悬臂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第二悬臂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的一端向上延伸与第四悬臂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设有吊篮,第一连杆的下端和第二连杆的下端通过吊篮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朝向配重箱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二滚轮,配重箱朝向第一连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三滚轮。前述的移动式吊篮中,所述吊篮的上方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多根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固定,所述吊篮的上方设有围栏,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与围栏连接。前述的移动式吊篮中,所述配重箱远离吊篮的侧壁上设有旋转式的开合门,开合门的下端与吊篮铰接,开合门的上端通过门吸与吊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结构紧凑,相较于吊车体积明显更小,在桥面上行走与其他施工作业相互干扰制约小,即施工干扰小。本技术相对于吊车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使得本技术的设备价格低,而且本技术不需要耗油,也不需要专业驾驶员进行操作,普通工人推动配重箱就能实现吊篮的移动,所以使用成本也低,设备价格低和使用成本低使得总成本低,对于小型施工队而言容易负担。多个横杆构成阶梯,可以方便架设人员从桥面上进入到吊篮,通过围栏可以防止架设人员在进入吊篮的时候摔到吊篮外,降低高空摔伤事故风险,安全性高。吊篮负载需要变大的时候,打开开合门,可以很方便地在配重箱内添加新的配重块,增加吊篮的负载能力。因此,采用本技术进行排水管架设具有施工干扰小、总成本低和小型施工队容易负担的优点,而且便于架设人员进入吊篮、安全性高、配重块添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开合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配重箱,2-第一滚轮,3-配重块,4-第一悬臂,5-第二悬臂,6-第三悬臂,7-第四悬臂,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吊篮,11-第二滚轮,12-横杆,13-围栏,14-开合门,15-门吸,16-桥梁,17-护栏,18-第三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移动式吊篮,包括配重箱1,配重箱1的底部设有第一滚轮2,配重箱1内设有配重块3,配重箱1的上部设有第一悬臂4,第一悬臂4的一侧设有第二悬臂5,第一悬臂4的上方设有第三悬臂6,第二悬臂5的上方设有第四悬臂7,第一悬臂4、第二悬臂5、第三悬臂6和第四悬臂7均与配重箱1固定连接且相对于配重箱1同侧伸出,第一悬臂4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杆8,第一连杆8的一端向上延伸与第三悬臂6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第二悬臂5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杆9,第二连杆9的的一端向上延伸与第四悬臂7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之间设有吊篮10,第一连杆8的下端和第二连杆9的下端通过吊篮10连接,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朝向配重箱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二滚轮11,配重箱1朝向第一连杆8的侧壁上设有第三滚轮18。所述吊篮10的上方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多根横杆12,横杆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相固定,所述吊篮10的上方设有围栏13,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均与围栏13连接。所述配重箱1远离吊篮10的侧壁上设有旋转式的开合门14,开合门14的下端通过合页与吊篮10铰接,开合门14的上端通过门吸15与吊篮10连接。工作原理:使用的时候,配重箱1通过第一滚轮2与桥梁16的桥面滚动连接,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均通过第二滚轮11与桥梁16的护栏17贴牢,第一悬臂4、第二悬臂5、第三悬臂6和第四悬臂7伸出桥梁16。架设人员从多根横杆12形成的阶梯进入到箱体对排水管进行架设,围栏13保护架设人员避免掉落到吊篮10的外面。当吊篮10需要移动的时候,推动配重箱1,由于第二滚轮11和第三滚轮18对护栏17具有导向作用,配重箱1沿着护栏17移动,保持吊篮10的移动方向与排水管架设方向平行。当吊篮10上需要站多个架设人员,吊篮10负载需要变大的时候,打开开合门14,向配重箱1内添加新的配重块3,添加完毕后关闭开合门14。因此,采用本技术进行排水管架设具有施工干扰小、总成本低和小型施工队容易负担的优点,而且便于架设人员进入吊篮、安全性高、配重块添加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重箱(1),配重箱(1)的底部设有第一滚轮(2),配重箱(1)内设有配重块(3),配重箱(1)的上部设有第一悬臂(4),第一悬臂(4)的一侧设有第二悬臂(5),第一悬臂(4)的上方设有第三悬臂(6),第二悬臂(5)的上方设有第四悬臂(7),第一悬臂(4)、第二悬臂(5)、第三悬臂(6)和第四悬臂(7)均与配重箱(1)固定连接且相对于配重箱(1)同侧伸出,第一悬臂(4)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杆(8),第一连杆(8)的一端向上延伸与第三悬臂(6)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第二悬臂(5)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杆(9),第二连杆(9)的一端向上延伸与第四悬臂(7)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之间设有吊篮(10),第一连杆(8)的下端和第二连杆(9)的下端通过吊篮(10)连接,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朝向配重箱(1)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二滚轮(11),配重箱(1)朝向第一连杆(8)的侧壁上设有第三滚轮(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重箱(1),配重箱(1)的底部设有第一滚轮(2),配重箱(1)内设有配重块(3),配重箱(1)的上部设有第一悬臂(4),第一悬臂(4)的一侧设有第二悬臂(5),第一悬臂(4)的上方设有第三悬臂(6),第二悬臂(5)的上方设有第四悬臂(7),第一悬臂(4)、第二悬臂(5)、第三悬臂(6)和第四悬臂(7)均与配重箱(1)固定连接且相对于配重箱(1)同侧伸出,第一悬臂(4)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杆(8),第一连杆(8)的一端向上延伸与第三悬臂(6)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第二悬臂(5)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杆(9),第二连杆(9)的一端向上延伸与第四悬臂(7)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之间设有吊篮(10),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范立钱继源林柏秋郭建强刘延科纵向群刘玉成王友王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安徽金寨抽水蓄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六工程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