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桥梁用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01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桥梁用路基结构,属于路基结构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桥梁路面排水效率低、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桥梁用路基结构,包括透水层、滤水层、排水层和基层,所述滤水层设置在透水层与排水层之间,所述排水层设置在滤水层与基层之间。所述排水层包括排水板、排水网槽和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排水速度快的效果,有利于减少桥梁路面的积水,提高路面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桥梁用路基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基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市政桥梁用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是道路建设的基础,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694138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桥梁用路基结构,包括路肩、桥墩、道路、车道标线、桥面等,所述桥面设置路基、疏水层和钢筋混凝土,通过使路面上的水透过钢筋混凝土,在疏水层的作用下实现对路面积水的快速疏散,防止路面积水。但路面上的水透过钢筋混凝土层的速度较慢,难以实现快速排水,且易对钢筋混凝土层造成腐蚀。同时,为了实现疏水结构,疏水层包括凸出点子、疏水层底板和疏水槽,钢筋混凝土铺设在凹凸不平的凸出点子上,会减弱路面的结构刚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桥梁用路基结构,具有排水快速、稳定性好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桥梁用路基结构,包括透水层、滤水层、排水层和基层,所述滤水层设置在透水层与排水层之间,所述排水层设置在滤水层与基层之间;所述排水层包括排水板、排水网槽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网槽设置在排水板与滤水层相接触的一面,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排水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并沿排水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桥梁路面上的积水可以经过透水层和滤水层,到达排水层,由排水层上的排水网槽导流,排水管上设置有与排水网槽连通的排水缝,排水网槽中的水由排水缝进入排水管中,再从排水管排出。透水层本身的透水性能良好,有利于桥梁路面的快速排水,避免桥梁路面上存有积水,影响行人或行车。同时,在排水板表面设置排水网槽,增大了排水层与滤水层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路基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变得凹凸不平的情况出现。进一步,所述透水层为透水混凝土。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透水路面具有高透水性和高承载力,既能实现快速排水,又能达到桥梁路面所要求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所述滤水层为纤维过滤材料。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纤维过滤材料对渗入的积水进行过滤,避免有尘土颗粒随水进入排水层,有利于保持排水网槽的畅通。进一步,还包括绿化带区,所述绿化带区与排水管相邻,所述排水管位于绿化带区与排水层之间,所述排水管上均匀开设多个朝向绿化带区的出水孔。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绿化带区的设置有利于改善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在绿化带区内填充土壤,将绿色植物栽种在土壤中,有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从桥梁路面排出的水通过排水管上的出水孔进入绿化带区,被绿化带区内铺设的土壤吸收。这样就实现了对水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对植物的浇灌水量。进一步,所述绿化带区底部的形状为梯形。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梯形的绿化带区结构有利于从排水管的出水孔中排出的水向绿化带区底部集中,这样有利于减少水对植物根系的浸泡,进而有利于绿化带区中植物的健康生长。进一步,所述绿化带区与排水层之间、绿化带区与基层之间均设有隔水层。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隔水层能有效防止绿化带区底部的水渗入排水层和基层中,增强了绿化带区对水的收集和积蓄,也减少水分渗入基层,影响路基结构。进一步,所述绿化带区底部设置溢水槽,所述溢水槽沿绿化带区的长度方向延伸。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溢水槽有利于将绿化带区内局部的多余水分导向绿化带区的其他部分,使绿化带区内的水分分布趋于均匀,有利于绿化带区内的植物健康生长。进一步,所述溢水槽沿绿化带区底部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多个。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溢水槽的设置有利于使绿化带区内的水分分布更加均匀。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表层设置为透水层,将排水层设置为表面设有排水网槽的排水板,明显提高了桥梁路面的排水速度和排水效果,有效减少桥梁路面上出现积水的情况出现,方便行人行车。同时,排水网槽的结构增大了排水层与滤水层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桥梁路面的结构稳定性。在桥梁路面两侧设置绿化带区,使桥梁路面排出的水进入绿化带区,用于浇灌绿化带区内的绿色植物,有利于促进水的循环,减少对绿化带区内植物的浇水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排水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透水层;2、滤水层;3、排水层;4、基层;5、排水板;6、排水网槽;7、排水管;8、绿化带区;9、出水孔;10、隔水层;11、溢水槽。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市政桥梁用路基结构,包括透水层1、滤水层2、排水层3和基层4,滤水层2设置在透水层1与排水层3之间,排水层3设置在滤水层2与基层4之间。桥梁路面上的积水可以经过透水层1和滤水层2,到达排水层3,由排水层3排出。其中,透水层1可以采用透水材料,如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砖等,本实施例采用的是透水混凝土,其高承载力易于满足桥梁路面的需要。滤水层2可以采用刚性过滤材料或纤维过滤材料,由于刚性过滤材料多为金属,长期使用后易出现被腐蚀的情况,故本实施例采用纤维过滤材料,用土工布铺设在透水混凝土与排水层3之间,避免有尘土颗粒随水进入排水层3,有利于保持排水路径的畅通。如图2和图3所示,排水层3包括排水板5、排水网槽6和排水管7,排水网槽6设置在排水板5与滤水层2相接触的一面,排水管7设置在排水板5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并沿排水板5的长度方向延伸。渗入排水层3的水由排水网槽6导流,排水管7上设置有与排水网槽6连通的排水缝,水从排水缝进入排水管7中,再从排水管7排出。排水网槽6的设置增大了排水层3与滤水层2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如图1和图2所示,在排水管7的外侧设置绿化带区8,绿化带区8底部的形状为梯形。绿化带区8与排水管7相邻,排水管7位于绿化带区8与排水层3之间,排水管7上均匀开设多个朝向绿化带区8的出水孔9。绿化带区8的底部设置溢水槽11,溢水槽11沿绿化带区8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沿绿化带区8底部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多个,使绿化带区8内的水分分布趋于均匀,有利于绿化带区8内的植物健康生长。绿化带区8与排水层3之间、绿化带区8与基层4之间均设有隔水层10,该隔水层10为绿化带区8底部梯形结构的斜边,这样有利于防止绿化带区8底部的水渗入排水层3和基层4中,增强了绿化带区8对水的收集和积蓄。本技术按照上述结构进行铺设,在排水板5左右两侧边缘沿排水网槽6的端部设置排水管7,在排水管7与排水网槽6端部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水流通过的缝隙,且该缝隙的宽度小于排水网槽6的高度。铺设完成后,在绿化带区8内填充土壤,将绿色植物栽种在土壤中。这样在桥梁上行车时,绿化带区8内的绿色植物有利于改善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视觉疲劳,也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桥梁用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层(1)、滤水层(2)、排水层(3)和基层(4),所述滤水层(2)设置在透水层(1)与排水层(3)之间,所述排水层(3)设置在滤水层(2)与基层(4)之间;所述排水层(3)包括排水板(5)、排水网槽(6)和排水管(7),所述排水网槽(6)设置在排水板(5)与滤水层(2)相接触的一面,所述排水管(7)设置在排水板(5)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并沿排水板(5)的长度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桥梁用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层(1)、滤水层(2)、排水层(3)和基层(4),所述滤水层(2)设置在透水层(1)与排水层(3)之间,所述排水层(3)设置在滤水层(2)与基层(4)之间;所述排水层(3)包括排水板(5)、排水网槽(6)和排水管(7),所述排水网槽(6)设置在排水板(5)与滤水层(2)相接触的一面,所述排水管(7)设置在排水板(5)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并沿排水板(5)的长度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桥梁用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1)为透水混凝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桥梁用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层(2)为纤维过滤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桥梁用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绿化带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涛魏强魏龙李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先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