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固体废弃物回收分类利用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740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5:08
一种建筑固体废弃物回收分类利用处理方法,步骤1: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收集建筑固体废弃物,分类筛选回收、粉碎处理。步骤2:金属和非金属筛选装置筛选金属垃圾和非金属垃圾,再利用人工进行木材垃圾和固块混凝土筛选;木材垃圾再利用木材破碎机破碎作为其他建筑辅材,将筛选出的固块混凝土再利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得到铺路基料。步骤3:将铺路基料先利用不同粒径固块混凝土筛选装置进行分级筛选,筛选出A粒径固块混凝土和B粒径固块混凝土,备用。步骤4:制备铺路基料。步骤5:铺路,反复压实;验收。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铺路基料的组分简单,利用建筑固体废弃物进行回收粉碎再利用,处理效率高,处理成本低,综合利用率高,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固体废弃物回收分类利用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固体废弃物回收分类利用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固体废弃物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固体废弃物中可分为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金属(特制铁质金属)、废木材等。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多,我国建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我国每年20亿新建面积,消耗了全世界53%的水泥、48%的铁矿石、47%的煤,建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但是综合处理利用率还不到4%。如果不及时处理和利用,必将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不利影响。目前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方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设备效率低,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困难。(2)金属和非金属筛选装置使用过程中,除铁器吸附的金属会在其底部积聚,金属过多会影响物料的正常流通、影响对金属的吸引效果;此外输送带上的物料难以保证平整,高低不平的物料会影响除铁器对金属的筛选效果。(3)颚式破碎机的鄂板板齿多为上下设置的板条,破碎混凝土块的时候,易出现混凝土块滑动、进料口退料甚至堵塞的情况,影响破碎工作,无法快速对混凝土块进行破碎,破碎效率低下。(4)木材废料破碎装置破碎不彻底、破碎效率低、操作不够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固体废弃物回收分类利用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固体废弃物回收分类利用处理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1:将建筑施工现场的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通过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A统一收集,运输至建筑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地进行分类筛选回收、粉碎处理。步骤2:进入建筑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地后,首先利用金属和非金属筛选装置B进行金属垃圾和非金属垃圾筛选;将筛选出的金属垃圾统一回收冶炼再加工,非金属垃圾主要包括固块混凝土、墙皮腻子、木材废料;将筛选出的非金属垃圾再利用人工进行木材垃圾和固块混凝土筛选;将筛选出的木材垃圾利用木材破碎机E破碎作为其他建筑辅材再利用,将筛选出的固块混凝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等)再利用粉碎机D进行粉碎处理得到铺路基料。步骤3:将铺路基料先利用不同粒径固块混凝土筛选装置F进行分级筛选,筛选出A粒径固块混凝土和B粒径固块混凝土;A粒径固块混凝土的直径范围为16-25mm;B粒径固块混凝土的直径范围为5-15mm;将A粒径固块混凝土和B粒径固块混凝土分别浸入水中,将可溶于水的墙皮腻子溶解,捞出不可溶解的固块混凝土;得到纯净的A粒径固块混凝土和B粒径固块混凝土备用。步骤4:取A粒径固块混凝土25-45重量份,B粒径固块混凝土35-75重量份,基质沥青80-100重量份,砂浆60-85重量份,SBR丁苯橡胶12-28重量份,低粘度醇酸树脂10-20重量份,消泡剂4-10重量份,流平剂8-15重量份,增塑剂12-25重量份,交联剂7-11重量份,制成铺路基料。步骤5:将铺路基料运送至需要铺路的地段,夯实地基,在地基上表面铺一层A粒径固块混凝土,铺设一层B粒径固块混凝土,铺设一层砂浆,砂浆将A粒径固块混凝土和B粒径固块混凝土之间的空隙填充密实;SBR丁苯橡胶和基质沥青混合加热至熔融状态,依次倒入低粘度醇酸树脂、增塑剂、交联剂、流平剂和消泡剂,持续搅拌得到熔融状混合铺料;将熔融状混合铺料通过铺路机均匀铺于砂浆表面,反复压实;验收后即可。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回收分类利用处理方法,得到的铺路基料的组分简单,利用建筑固体废弃物进行回收粉碎再利用,处理效率高,处理成本低,综合利用率高,值得推广。(2)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具有下列优点:通过太阳能来吸收光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内,为电机提供电能,环保节能。电机通过后轮驱动链条和相应链轮实现带动后轮转动,后轮通过相应链轮和传动链条带动上垃圾刷和下垃圾刷转动,进而将地面的建筑固体废弃物运送到传送带上,传送带将建筑固体废弃物输送到垃圾桶内。舵机实现车体运动的转向,提高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效率。(3)金属和非金属筛选装置具有下列优点:通过限高板的中间设置有锁紧螺栓,且锁紧螺栓的一端贯穿调节板的滑槽与限高板相连接的设置,便于调节限高板的倾斜角度,同时可限制输送带上的物料高度,使物料上表面保持平整,便于电磁除铁器对金属的筛选;通过滑座上设置有三角状的加强板,且滑座的一侧设置有与导向条相配合的卡条,卡条的外形呈C形状的设置,提高滑座的承载能力,保证运行稳定可靠;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运行稳定可靠,筛选效果好。(4)混凝土块破碎的设备具有下列优点:将八处具有梯形凸块的静颚板以及七处具有圆形凸起的动颚板呈交错式设置,能够增加鄂板与混凝土块的摩擦力,对混凝土块进行更好的破碎;通过在静鄂板板齿的前侧设置梯形状凸块,上侧边为斜边,下侧边与板齿呈90°夹角,在保证混凝土块下滑的同时,能防止混凝土块出现退料的情况,显著提高了该装置的破碎效率,有效的减少进料口退料、堵塞及混凝土块滑动的问题。(5)替换鄂板具有下列优点:上下两端为倾斜状,且动鄂板顶端固定板的底侧为倾斜状设置,动鄂板顶端与固定板的底侧所组成为〕形状的设置,便于动鄂板在拆卸时的方便;通过压块呈梯形状的设置,便于压块固定动鄂板,使其牢固。第一支撑板设置有若干块,且第一支撑板通过焊接呈三角状设置有若干组的设置,避免支撑板的韧性,增加了装置的支撑度,不易变形。底端为圆弧状,且圆弧状顶侧设置有倾斜状的第二支撑板,圆弧状的底侧设置有若干组第三支撑板的设置,利于动鄂的底端能够通过圆弧状的设置,将动鄂底端的冲击力得以缓冲,并通过第三支撑板将动鄂的冲击力分散;支撑结构强,不易变形,拆卸方便,拆卸省时省力。(6)木材破碎机具有下列优点:通过电机带动电机链轮转动,带动皮带轮转动,通过第一链轮、链条和第二链轮带动破碎辊转动实现对木材的破碎,通过转动块转动来控制鄂板的开合实现木材间断性落下,高效率粉碎木材,粉碎效果更好,结构简单,成本低。(6)不同粒径固块混凝土筛选装置具有下列优点:通过在下料室内增加防堵旋转臂,便于下料,防止进料口及下料室出现混凝土块堵塞的问题。通过将安装座下部的无缝钢管设置在架体内的无缝钢管中,对筛选箱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避免弹簧断裂出现脱落,造成危害人身安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的后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的前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的舵机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的垃圾刷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的舵机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金属和非金属筛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金属和非金属筛选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金属和非金属筛选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金属和非金属筛选装置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金属和非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固体废弃物回收分类利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1:将建筑施工现场的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通过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A统一收集,运输至建筑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地进行分类筛选回收、粉碎处理;步骤2:进入建筑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地后,利用金属和非金属筛选装置B进行金属垃圾和非金属垃圾筛选;将筛选出的金属垃圾统一回收冶炼再加工,非金属垃圾主要包括固块混凝土、墙皮腻子、木材废料;将筛选出的非金属垃圾再利用人工进行木材垃圾和固块混凝土筛选;将筛选出的木材垃圾再利用木材破碎机E破碎作为其他建筑辅材再利用,将筛选出的固块混凝土再利用粉碎机D进行粉碎处理得到铺路基料;混凝土块破碎的设备D针对不同粒径混凝土块破碎还设有一个替换动鄂板;步骤3:将铺路基料先利用不同粒径固块混凝土筛选装置F进行分级筛选,筛选出A粒径固块混凝土和B粒径固块混凝土;A粒径固块混凝土的直径范围为16‑25mm;B粒径固块混凝土的直径范围为5‑15mm;将A粒径固块混凝土和B粒径固块混凝土分别浸入水中,将可溶于水的墙皮腻子溶解,捞出不可溶解的固块混凝土;得到纯净的A粒径固块混凝土和B粒径固块混凝土备用;步骤4:取A粒径固块混凝土25‑45重量份,B粒径固块混凝土35‑75重量份,基质沥青80‑100重量份,砂浆60‑85重量份,SBR丁苯橡胶12‑28重量份,低粘度醇酸树脂10‑20重量份,消泡剂4‑10重量份,流平剂8‑15重量份,增塑剂12‑25重量份,交联剂7‑11重量份,制成铺路基料;步骤5:将铺路基料运送至需要铺路的地段,夯实地基,在地基上表面铺一层A粒径固块混凝土,铺设一层B粒径固块混凝土,铺设一层砂浆,砂浆将A粒径固块混凝土和B粒径固块混凝土之间的空隙填充密实;SBR丁苯橡胶和基质沥青混合加热至熔融状态,依次倒入低粘度醇酸树脂、增塑剂、交联剂、流平剂和消泡剂,持续搅拌得到熔融状混合铺料;将熔融状混合铺料通过铺路机均匀铺于砂浆表面,反复压实;验收后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固体废弃物回收分类利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1:将建筑施工现场的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通过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A统一收集,运输至建筑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地进行分类筛选回收、粉碎处理;步骤2:进入建筑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地后,利用金属和非金属筛选装置B进行金属垃圾和非金属垃圾筛选;将筛选出的金属垃圾统一回收冶炼再加工,非金属垃圾主要包括固块混凝土、墙皮腻子、木材废料;将筛选出的非金属垃圾再利用人工进行木材垃圾和固块混凝土筛选;将筛选出的木材垃圾再利用木材破碎机E破碎作为其他建筑辅材再利用,将筛选出的固块混凝土再利用粉碎机D进行粉碎处理得到铺路基料;混凝土块破碎的设备D针对不同粒径混凝土块破碎还设有一个替换动鄂板;步骤3:将铺路基料先利用不同粒径固块混凝土筛选装置F进行分级筛选,筛选出A粒径固块混凝土和B粒径固块混凝土;A粒径固块混凝土的直径范围为16-25mm;B粒径固块混凝土的直径范围为5-15mm;将A粒径固块混凝土和B粒径固块混凝土分别浸入水中,将可溶于水的墙皮腻子溶解,捞出不可溶解的固块混凝土;得到纯净的A粒径固块混凝土和B粒径固块混凝土备用;步骤4:取A粒径固块混凝土25-45重量份,B粒径固块混凝土35-75重量份,基质沥青80-100重量份,砂浆60-85重量份,SBR丁苯橡胶12-28重量份,低粘度醇酸树脂10-20重量份,消泡剂4-10重量份,流平剂8-15重量份,增塑剂12-25重量份,交联剂7-11重量份,制成铺路基料;步骤5:将铺路基料运送至需要铺路的地段,夯实地基,在地基上表面铺一层A粒径固块混凝土,铺设一层B粒径固块混凝土,铺设一层砂浆,砂浆将A粒径固块混凝土和B粒径固块混凝土之间的空隙填充密实;SBR丁苯橡胶和基质沥青混合加热至熔融状态,依次倒入低粘度醇酸树脂、增塑剂、交联剂、流平剂和消泡剂,持续搅拌得到熔融状混合铺料;将熔融状混合铺料通过铺路机均匀铺于砂浆表面,反复压实;验收后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回收分类利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筑固体废弃物收集装置A包括框架(A11);框架(A11)前方设有前轮(A2),框架(A11)后方设有后轮(A4),前轮(A2)和后轮(A4)均通过轮支架安装于框架(A11)上;后轮(A4)通过后轮车轴(A10)相连,后轮车轴(A10)上设有后轮同步齿轮(A9);框架(A11)前侧设有用于转向的舵机(A20),舵机(A20)下方设有舵机转向头(A21),舵机转向头(A21)与舵机导杆(A22)相连;舵机(A20)通过舵机导杆(A22)驱动前轮(A2)改变行进方向;框架(A11)后侧设有电机(A8),电机(A8)的输出轴安装有驱动齿轮(A16),驱动齿轮(A16)与后轮同步齿轮(A9)通过后轮驱动链条(A17)整体链连接;框架(A11)中间设有垃圾桶(A12),垃圾桶(A12)前侧设有用于往垃圾桶(A12)内输送垃圾的传送带(A13),传送带(A13)上方设有上垃圾刷(A5)和下垃圾刷(A6);上垃圾刷(A5)和下垃圾刷(A6)的轴分别与第一齿轮(A14)和第二齿轮(A15)相连;第一齿轮(A14)、第二齿轮(A15)和后轮同步齿轮(A9)通过传动链条(A7)相连;框架(A11)上方还设有太阳能发电组件,太阳能发电组件用于为电机(A8)提供电能;金属和非金属筛选装置B的输送机架(B1)上通过轴承设置有若干输送辊(B2),输送电机(B4)固定设置在输送机架(B1)的一端,且输送电机(B4)通过链传动组件与输送辊(B2)相连接;输送辊(B2)上设置有输送带(B3);输送机架(B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两处调节板(B5),调节板(B5)之间设置有限高板(B6),且限高板(B6)的一端与调节板(B5)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输送机架(B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架(B7),且导向条(B9)固定设置在支撑架(B7)的一侧;支撑架(B7)的上部设置有滑座(B8),且滑座(B8)通过导向条(B9)与支撑架(B7)滑动连接;平移电机(B10)固定设置在滑座(B8)上,且平移电机(B10)通过齿条传动组件(B11)与支撑架(B7)相连接;电动葫芦(B12)固定设置在滑座(B8)的下方,且电动葫芦(B12)通过拉力传感器(B13)与电磁除铁器(B14)相连接;控制箱(B15)固定设置在支撑架(B7)的一侧,且控制箱(B15)内设置有超载报警器(B16);超载报警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瀚婷沈源刘瑜张梦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