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764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涉及编码器连接技术领域,其中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编码器主体和机架的连接片,连接片包括固定部以及支撑部,固定部上设置有固定孔,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通过调节板与固定部连接,第二支撑部端部设置有张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很好的节省了锁紧工时,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编码器整体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码器连接
,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整体式编码器的结构一般包含主体、轴与轴承组成的轴系、外壳、连接片等,使用时编码器轴与被检测轴固连传递运动,连接片与机架固连用以补偿结构件误差及吸收振动。一般编码器为便于安装,连接片安装于机架上的孔间距需大于编码器外壳的外径,以便扳手、螺丝刀等从上方进行拧紧。当安装空间受限时,比如安装空间略大于编码器外壳外径时,需在编码器主体和外壳侧壁相应位置设置凹陷,以便从上方穿入螺钉及锁紧。由于编码器各组件如轴、轴承、栅盘、敏感元件等都具有一定的尺寸,在尺寸要求很小或其他设计约束条件下,编码器主体及外壳侧壁上不能设置凹陷。此时若安装空间受限,连接片安装孔间距只能小于编码器外径,螺钉不能从上方进行锁紧。这种情况下,目前的解决方法为:将外六角螺钉从编码器主体下边缘与连接片安装板之间的间隙放入,使用外六角扳手将螺钉拧入机架。该方法有如下问题:1、外六角螺钉放入编码器主体下边缘与连接片安装板之间的间隙,操作不便;2、使用外六角扳手进行拧紧,单次只能旋转很小角度,安装不便,费时费力;3、编码器主体下边缘与连接片安装板之间需留有较大间隙以便放入螺钉,导致编码器整体高度较高,不利于编码器的薄型化。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一种合理的编码器连接装置或者连接方法对于编码器连接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很好的节省了锁紧工时,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编码器整体高度的编码器连接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编码器主体和机架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固定部以及支撑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调节板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端部设置有张开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支撑部至少有一部分为弧形,且所述张开口至少有一部分为弧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部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固定孔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第一固定孔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第二固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连接片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固定部侧面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的角度范围为80°至10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固定孔设置于所述弯折部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调节板为弹性件。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编码器连接方法,采用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连接片,连接片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且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固定孔将固定部固定于编码器主体之上;S2:安装螺钉头部通过第二支撑部前端,使得第二支撑部底部与机架贴合;S3:旋转编码器主体,将张开口卡入螺钉头下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执行步骤S2之前,将对应螺钉预装入机架对应螺钉孔之内,螺钉头底部距离机架保证一定间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执行步骤S3之后,使用外六角扳手旋紧螺钉。本专利技术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很好的节省了锁紧工时,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编码器整体高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部,11、第一固定部,12、第二固定部,13、弯折部,2、支撑部,21、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21、张开口,23、调节板,3、固定孔,31、第一固定孔,32、第二固定孔,8、编码器主体,9、机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由于编码器各组件如轴、轴承、栅盘、敏感元件等都具有一定的尺寸,在尺寸要求很小或其他设计约束条件下,编码器主体及外壳侧壁上不能设置凹陷。此时若安装空间受限,连接片安装孔间距只能小于编码器外径,螺钉不能从上方进行锁紧。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包括用于连接编码器主体8和机架9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固定部1以及支撑部2,所述固定部1上设置有固定孔3,所述支撑部2包括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所述第二支撑部22通过调节板23与所述固定部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2端部设置有张开口22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固定部1和编码器主体8连接,所述支撑部2用于支撑固定部1,且支撑部2的第二支撑部22与机架9连接。首先是固定部1,所述固定部1上设置有固定孔3,可以容纳编码器主体8上的螺钉通过固定,从而将固定部1预装固定至编码器主体8上。然后是支撑部2,所述支撑部2包括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所述第一支撑部21是起到连接固定部1的作用,所述第一支撑部21至少有一部分为弧形,第一支撑部21可以弯曲,保证其不会凸出机架9外侧空间。且所述第二支撑部22通过调节板23与所述固定部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2端部设置有张开口221,所述张开口221至少有一部分为弧形,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与机架9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上设置有张开口221,方便机架9上的螺钉通过并固定,张开口221为U型口,也可为喇叭口,外小内大或外大内小等开口,只需要能卡入螺钉即可。最后是第二支撑部22的结构,所述张开口221设置在第二支撑部22的端部,也就是说,张开口221前端是无遮挡的,形成了有效的避让处,用于安装编码器时避让预装螺钉的头部,方便第二支撑部22卡至机架9的螺钉下面,那样仅仅使用外六角扳手旋紧螺钉,即可完成安装。还需要注意的是调节板23,所述第二支撑部22通过调节板23与所述固定部1连接,且固定部1与编码器主体8连接,另外第二支撑部22与机架9连接,也就是说,调节板23沿着编码器轴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距离就是编码器主体8和机架9之间的距离,然后编码器主体8下边缘与第二支撑部22之间的间隙仅需略高于螺钉头高度及扳手厚度,就可以有效的降低编码器整体高度。在本专利技术中,将单个连接片锁固与编码器主体8之上,安装时先将对应外六角螺钉预装入机架9对应螺钉孔之内,螺钉头底部距离机架9保证一定间隙;将编码器轴装入机台被测轴,装入时使安装螺钉头部通过张开口221前端的避让处,使的第二支撑部22底部与机架9贴合;旋转编码器主体8,将第二支撑部22卡入螺钉头下部,此时使用外六角扳手少量旋紧螺钉,即可完成安装。本专利技术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很好的节省了锁紧工时,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编码器整体高度。实施例二:仍如图1、2所述,为了方便连接,连接片的形状还可以进行变化,所述固定部1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部21两端的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2,且所述固定孔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1上的第一固定孔3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12上的第二固定孔32。也就是说,固定部1包括两部分,即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2,且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2通过第一支撑部11进行连接。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31和第二固定孔32,起到和编码器主体8预装固定的作用。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使编码器安装达到更高的刚性及稳定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编码器主体(8)和机架(9)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固定部(1)以及支撑部(2),所述固定部(1)上设置有固定孔(3),所述支撑部(2)包括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所述第二支撑部(22)通过调节板(23)与所述固定部(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2)端部设置有张开口(2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编码器主体(8)和机架(9)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固定部(1)以及支撑部(2),所述固定部(1)上设置有固定孔(3),所述支撑部(2)包括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所述第二支撑部(22)通过调节板(23)与所述固定部(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2)端部设置有张开口(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部(21)两端的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1)上的第一固定孔(3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12)上的第二固定孔(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数量至少为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庆丰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锐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