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杆组装机以及自动化组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735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刀杆组装机以及自动化组装设备,涉及机械组装技术领域。该刀杆组装机包括底座、转盘、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外壳装配机构、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齿轮装配机构。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外壳装配机构、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齿轮装配机构均安装于底座上,且围绕转盘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刀杆组装机由于采用了依次设置的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外壳装配机构、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齿轮装配机构,所以能够自动完成刀杆各个部件之间的组装,组装效率高,组装精度高,降低人力成本,实用性强。

A Tool Rod Assembly Machine and Automatic Assembly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ool rod assembly machine and an automatic assembly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chanical assembly. The tool rod assembly machine includes a base, a turntable, a first bearing assembly mechanism, a first sealing ring assembly mechanism, a second sealing ring assembly mechanism, a shell assembly mechanism, a second bearing assembly mechanism and a gear assembly mechanism. The first bearing assembly mechanism, the first sealing ring assembly mechanism, the second sealing ring assembly mechanism, the shell assembly mechanism, the second bearing assembly mechanism and the gear assembly mechanism are all installed on the base, and are arranged around the turntabl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cutter rod assembly machin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complete the assembly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cutter rod, with high assembly efficiency, high assembly precision and low assembly cost, because it adopts the first bearing assembly mechanism, the first sealing ring assembly mechanism, the second sealing ring assembly mechanism, the shell assembly mechanism, the second bearing assembly mechanism and the gear assembly mechanism arranged in turn. Low labor cost,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刀杆组装机以及自动化组装设备
本技术涉及机械组装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刀杆组装机以及自动化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很多异形件的组装可以通过简易的工装治具完成,但是即便利用这些工装,还是需要人工手动地进行装轴承、装密封圈、装齿轮的过程,耗费时间长,组装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组装精度低,增加制造成本。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能够自动组装的刀杆组装机以及自动化组装设备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杆组装机,能够自动完成刀杆各个部件之间的组装,组装效率高,组装精度高,降低人力成本,实用性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组装设备,能够自动完成刀杆各个部件之间的组装,组装效率高,组装精度高,降低人力成本,实用性强,性价比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刀杆组装机,包括底座、转盘、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外壳装配机构、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齿轮装配机构,转盘安装于底座上,且能够相对于底座转动,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外壳装配机构、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齿轮装配机构均安装于底座上,且围绕转盘设置,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外壳装配机构、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齿轮装配机构依次设置,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一轴承与转盘上的本体配合,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一密封圈套在本体外,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二密封圈套在本体外,外壳装配机构用于将外壳套设于本体外,第二轴承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二轴承安装于外壳和本体之间,齿轮装配机构用于将齿轮安装于本体上,以形成刀杆。进一步地,刀杆组装机还包括第一立式管道和第二立式管道,第一立式管道和第二立式管道间隔设置,且均安装于底座上,第一立式管道与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立式管道用于将第一轴承送至第一预设位置,第二立式管道与第二轴承装配机构的位置相对应,第二立式管道用于将第二轴承送至第二预设位置。进一步地,第一轴承装配机构包括送料组件和装配组件,送料组件和装配组件间隔设置,且均安装于底座上,送料组件用于将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第一轴承运送到转盘上,装配组件用于将第一轴承装配于本体上。进一步地,送料组件包括机架和机械手,机架固定安装于底座上,机械手与机架活动连接,机械手用于将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第一轴承运送到转盘上,且与本体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地,装配组件包括气缸、气动件、升降柱和安装架,安装架固定安装于底座上,气缸与安装架固定连接,且垂直于转盘设置,升降柱与气缸配合,气缸通过气动件与升降柱连接,气动件用于控制升降柱伸出或者缩进气缸,升降柱用于将第一轴承压在本体上。进一步地,刀杆组装机还包括第一振动盘和第二振动盘,第一振动盘和第二振动盘间隔设置,且均安装于底座上,第一振动盘与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的位置相对应,第一振动盘用于将第一密封圈送至第三预设位置,第二振动盘与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的位置相对应,第二振动盘用于将第二密封圈送至第四预设位置。进一步地,第一振动盘包括振动件、料斗和输送通道,料斗安装于底座上,且与底座活动连接,振动件安装于料斗的底部,料斗与输送通道连接,第三预设位置为输送通道远离料斗的一端所在的位置。进一步地,振动件为脉冲电磁铁。进一步地,刀杆组装机还包括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隔设置,且均安装于底座上,第一托盘与外壳装配机构的位置相对应,第一托盘用于将外壳送至第五预设位置,第二托盘与齿轮装配机构的位置相对应,第二托盘用于将齿轮送至第六预设位置。一种自动化组装设备,包括万向轮和刀杆组装机,刀杆组装机包括底座、转盘、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外壳装配机构、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齿轮装配机构,万向轮安装于底座的底部,转盘安装于底座上,且能够相对于底座转动,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外壳装配机构、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齿轮装配机构均安装于底座上,且围绕转盘设置,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外壳装配机构、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齿轮装配机构依次设置,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一轴承与转盘上的本体配合,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一密封圈套在本体外,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二密封圈套在本体外,外壳装配机构用于将外壳套设于本体外,第二轴承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二轴承安装于外壳和本体之间,齿轮装配机构用于将齿轮安装于本体上,以形成刀杆。本技术提供的刀杆组装机以及自动化组装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刀杆组装机,在第一工位上手动将本体放置于转盘上,本体随着转盘转动运动到第二工位,在第二工位上将第一轴承安装于本体上,转盘继续转动,在第三工位上将第一密封圈安装于本体上,在第四工位上将第二密封圈安装于本体上,在第五工位上将外壳套设于本体外,在第六工位上将第二轴承安装于外壳和本体之间,在第七工位上将齿轮安装于本体上,形成刀杆,最后回到第一工位手动卸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刀杆组装机由于采用了依次设置的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外壳装配机构、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齿轮装配机构,所以能够自动完成刀杆各个部件之间的组装,组装效率高,组装精度高,降低人力成本,实用性强。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化组装设备,包括刀杆组装机,能够自动完成刀杆各个部件之间的组装,组装效率高,组装精度高,降低人力成本,实用性强,性价比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组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组装设备组装形成的刀杆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组装设备组装形成的刀杆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刀杆组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刀杆组装机中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装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刀杆组装机中第一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自动化组装设备;100-刀杆组装机;110-底座;120-转盘;130-第一轴承装配机构;131-送料组件;132-装配组件;133-机架;134-机械手;135-气缸;136-气动件;137-升降柱;138-安装架;140-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150-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160-外壳装配机构;170-第二轴承装配机构;180-齿轮装配机构;190-第一立式管道;200-第二立式管道;210-第一振动盘;211-振动件;212-料斗;213-输送通道;220-第二振动盘;230-第一托盘;240-第二托盘;300-万向轮;400-刀杆;410-本体;420-第一轴承;430-第一密封圈;440-第二密封圈;450-外壳;460-第二轴承;470-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刀杆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转盘、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外壳装配机构、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齿轮装配机构,所述转盘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一轴承装配机构、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所述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所述外壳装配机构、所述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所述齿轮装配机构均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围绕所述转盘设置,所述第一轴承装配机构、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所述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所述外壳装配机构、所述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所述齿轮装配机构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一轴承与所述转盘上的本体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一密封圈套在所述本体外,所述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二密封圈套在所述本体外,所述外壳装配机构用于将外壳套设于所述本体外,所述第二轴承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本体之间,所述齿轮装配机构用于将齿轮安装于所述本体上,以形成所述刀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杆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转盘、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外壳装配机构、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齿轮装配机构,所述转盘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一轴承装配机构、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所述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所述外壳装配机构、所述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所述齿轮装配机构均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围绕所述转盘设置,所述第一轴承装配机构、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所述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所述外壳装配机构、所述第二轴承装配机构和所述齿轮装配机构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一轴承与所述转盘上的本体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一密封圈套在所述本体外,所述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二密封圈套在所述本体外,所述外壳装配机构用于将外壳套设于所述本体外,所述第二轴承装配机构用于将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本体之间,所述齿轮装配机构用于将齿轮安装于所述本体上,以形成所述刀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杆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组装机还包括第一立式管道和第二立式管道,所述第一立式管道和所述第二立式管道间隔设置,且均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立式管道与所述第一轴承装配机构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立式管道用于将所述第一轴承送至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二立式管道与所述第二轴承装配机构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立式管道用于将所述第二轴承送至第二预设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杆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装配机构包括送料组件和装配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和所述装配组件间隔设置,且均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送料组件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所述第一轴承运送到所述转盘上,所述装配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轴承装配于所述本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杆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包括机架和机械手,所述机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机械手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机械手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所述第一轴承运送到所述转盘上,且与所述本体的位置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杆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组件包括气缸、气动件、升降柱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气缸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且垂直于所述转盘设置,所述升降柱与所述气缸配合,所述气缸通过所述气动件与所述升降柱连接,所述气动件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柱伸出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智廖锦华韩崇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攸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