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置管引流术的防渗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593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置管引流术的防渗液装置,包括左翼体、右翼体、软材质塞和无菌无纺布,左翼体和右翼体分别连接于软材质塞的侧壁上且以软材质塞的中心对称设置,软材质塞的中心设有通孔,无菌无纺布设于软材质塞与皮肤接触的一端用于封堵通孔,左翼体和右翼体分别具有朝向皮肤的凹槽,凹槽的纵剖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软材质塞、左翼体和右翼体增压,无菌无纺布在软材质塞的负压下可以吸收少量渗液,并能够防止穿刺处的渗液继续向外流出,减少了感染的发生。

Anti-seepage device for catheter drainag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ti-seepage device for tube drainage, which comprises a left-wing body, a right-wing body, a soft material plug and aseptic non-woven fabric. The left-wing body and the right-wing body are connected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soft material plug respectively and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in the center of the soft material plug. The center of the soft material plug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and the aseptic non-woven fabric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soft material plug and the skin to seal the through hole. The left wing body and the right wing body have skin-oriented grooves, respectively. The longitudinal profile of the grooves is a trapezoid with upper width and lower narrow. The utility model can absorb a small amount of seepage under the negative pressure of the soft plug by pressurizing the soft plug, the left-wing body and the right-wing body, and can prevent the seepage of the puncture from continuing to flow out, thus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inf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置管引流术的防渗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置管引流术的防渗液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院的临床工作中,当晚期肿瘤患者出现胸水或腹水,通常会进行置管引流手术,以将胸水或腹水引出。在置管引流术后,医生通常会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后拔管,拔管后穿刺处通过无菌纱布包扎。由于胸腔或腹腔压力的存在,穿刺置管的穿刺点会持续渗液,将无菌纱布渗湿,甚至进而将病号服和床单渗湿,这就增加了病人感染的风险,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护人员通常会穿刺点上放置灭菌注射瓶用的橡胶瓶塞,以起到加压的作用,但是这种瓶塞并不是完全无菌的,会增加感染风险,且这种瓶塞质地较硬,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临床上在进行置管引流术后不能很好地防止穿刺点渗液,因此提供一种用于置管引流术的防渗液装置,可以在无菌条件下防止穿刺点渗液。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置管引流术的防渗液装置,包括左翼体、右翼体、软材质塞和无菌无纺布,所述左翼体和右翼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材质胶塞的侧壁上且以所述软材质塞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软材质塞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无菌无纺布设于所述软材质塞与皮肤接触的一端用于封堵所述通孔,所述左翼体和右翼体分别具有朝向皮肤的凹槽,所述凹槽的纵剖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左翼体和右翼体的材质均为弹性大的胶布。作为优选,所述软材质塞的材质为软橡胶。实施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置管引流术的防渗液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软材质塞、左翼体和右翼体增压,无菌无纺布在软材质塞的负压下可以吸收少量渗液,并能够防止穿刺处的渗液继续向外流出,减少了感染的发生。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置管引流术的防渗液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置管引流术的防渗液装置的实施例中,包括左翼体1、右翼体2、软材质塞3和无菌无纺布4,左翼体1和右翼体2分别连接于软材质塞3的侧壁上且以软材质塞的中心对称设置,软材质塞3的中心设有通孔31,无菌无纺布4设于软材质塞3与皮肤接触的一端用于封堵通孔31,左翼体1和右翼体2分别具有朝向皮肤的凹槽5,凹槽5的纵剖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本实施例中,左翼体1和右翼体2的材质均为弹性大的胶布。本技术中的用于置管引流术的防渗液装置在使用时,软材质塞3、左翼体1和右翼体2均会起到增压的作用,软材质塞3的材质为软橡胶,取材方便,能够降低成本,无菌无纺布4在软材质塞的负压作用下可以吸收少量的渗液,并能够防止穿刺处的渗液继续向外流出,减少了感染的发生。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置管引流术的防渗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翼体、右翼体、软材质塞和无菌无纺布,所述左翼体和右翼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软材质塞的侧壁上且以所述软材质塞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软材质塞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无菌无纺布设于所述软材质塞的通孔内,并用于封堵所述通孔,所述左翼体和右翼体分别具有朝向皮肤的凹槽,所述凹槽的纵剖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置管引流术的防渗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翼体、右翼体、软材质塞和无菌无纺布,所述左翼体和右翼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软材质塞的侧壁上且以所述软材质塞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软材质塞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无菌无纺布设于所述软材质塞的通孔内,并用于封堵所述通孔,所述左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新王秀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